浮针与火针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1-13 04:51文薇郭昌文周告生邹艳红
医疗装备 2020年24期
关键词:浮针肝经湿热型

文薇,郭昌文,周告生,邹艳红

瑞金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 (江西瑞金 342500)

带状疱疹属于病毒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随后出现皮疹,主要以丘疱疹、水疱为主,多发于腰部,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西医治疗该疾病主要以抗病毒、营养神经为主,但单独应用西医治疗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中医认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风热毒邪犯腠理,故中医治疗应以疏风散热、解毒镇痛等为主,且较西医治疗具有费用低、不良反应小等特点[2]。针刺与中药汤剂均为中医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法,以浮针火针与龙胆泻肝汤较为常用,但目前临床鲜有关于这两种方法联合治疗该疾病的疗效报道。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浮针、火针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瑞金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6~62岁,平均(54.56±2.16)岁;病程3~10 d,平均(5.96±1.25)d。试验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5~63岁,平均(54.85±2.51)岁;病程2~9 d,平均(5.81±1.09)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1)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辨证为肝经湿热型,主症为皮损鲜红、炽热刺痛等,次症为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舌脉为舌红、苔黄、脉弦滑数;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全身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合并免疫缺陷性疾病;过敏体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认知功能异常。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口服阿昔洛韦(南京瑞尔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4080,规格0.1 g×12片×2板)0.4 g/次,4次/d;口服维生素B1(北京中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353,规格10 mg×100片)30 mg/次,3次/d;口服维生素E(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5020958,规格50 mg×60粒),50 mg/次,3次/d,连续治疗14 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浮针、火针和龙胆泻肝汤治疗。浮针选取疱疹神经支配远端2~3点,右手持针,针尖指向神经出口近端,针与皮肤呈15°~25°快速刺入皮肤,再放平针身,向前推进2~4 cm,直至到达皮下浅筋膜层,随后左右摇摆针身,作扇形运动,留针时间为20 min,抽出针芯后使用胶布敷贴软套管,留置24 h拔除,每隔1 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疗程。火针选取阿是穴,常规消毒后,点燃酒精灯,右手持28号毫针,并使用酒精灯对毫针进行加热,直至毫针针尖红至发白,迅速准确垂直刺入疱疹中间及周围皮肤,快进快出,深度为2~3 mm,先刺早发的疱疹,再使用无菌棉球将流出的疱液、污血擦除,按压30 s,1次/d,每隔1 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疗程。龙胆泻肝汤药方成分:黄芩9 g,龙胆草6 g,生地黄20 g,栀子9 g,木通9 g,车前子9 g,泽泻12 g,当归8 g,甘草6 g,柴胡10 g,加入清水煎熬至300 ml,1剂/d,加水煎煮取300 ml药液,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4周。

1.3 临床评价

(1)治疗前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中医证候积分,按照症状无、轻度、中度、重度,主症(皮损鲜红、炽热刺痛)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次症(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积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越严重。(2)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带状疱疹具有传染性,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免疫力降低存在一定关联,且年龄越大的患者其发病风险性越高。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治疗该疾病,阿昔洛韦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与维生素B1、维生素E合用均可有效发挥营养神经的作用,多种药物合用有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无法起到根治的效果。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方法治疗该疾病逐渐受到临床的关注。

中医学将该疾病归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范畴中,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引起肝火所致,可分为肝经湿热型、气血瘀阻型、脾虚湿盛型,以肝经湿热型较为常见[5]。中医治疗以内外兼治为主,浮针、火针属于外治,口服龙胆泻肝汤属于内治,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浮针治疗中皮下扫散动作可疏松皮下结缔组织,发挥镇痛效果;火针治疗取阿是穴,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且火针借助温热之力,可温通经络,以阳助阳,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6-7]。龙胆泻肝汤药方中的黄芩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功效,龙胆草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功效,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润燥生津功效,栀子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功效,木通具有清心除烦功效,车前子具有渗湿止泻、清热利尿功效,泽泻具有渗湿泄热功效,当归具有活血镇痛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疏散退热功效,甘草起调和诸药作用[8];诸药合用,既可清湿热,还可泄肝火,相互配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疾病患者采用浮针、火针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浮针火针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浮针、火针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患者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猜你喜欢
浮针肝经湿热型
浮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进展*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身体出现这些不适,疏通一下肝经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侧卧养肝气 仰卧和五脏
春季养肝 推推肝经
浮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浮针疗法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浮针与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