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急诊急救患者中的应用

2021-01-13 04:51马立燕刘君峰
医疗装备 2020年24期
关键词:急诊科生存率成功率

马立燕,刘君峰

1 天津滨海新区海滨人民医院 (天津 300280);2 天津市滨海新区急救分中心 (天津 300450)

心脏骤停是急诊急救科中常见危重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心肺复苏、除颤仪是常用的抢救方式,但其效果不明显。体外自动除颤仪是一种新型抢救仪器,可通过判断心脏骤停类型,选择合适的能量参数,提高抢救成功率[1]。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急诊护理流程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天津滨海新区海滨人民医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体外自动除颤仪,50例)和观察组(急诊护理流程+体外自动除颤仪,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1~68岁,平均(52.58±4.16)岁;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18例,脑血管疾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9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2~69岁,平均(52.97±4.12);心血管疾病17例,脑血管疾病19例,呼吸系统疾病8例,其他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认知能力正常,有家属陪同入院;(2)临床资料完整;(3)无精神障碍。排除标准:(1)抢救过程中死亡;(2)病情危及生命;(3)重度昏迷。

1.2 方法

密切关注两组生命体征,并给予其吸氧等常规操作。

对照组采用体外自动除颤仪(法国PHILIPS,型号:1020P001)进行抢救,如发现患者出现心脏骤停、休克等症状,在急救现场行徒手心肺复苏,随后分别将除颤仪的电极片贴于患者心尖区、右胸上部,连接机身,打开电源,选择双向波模式,设置能量为120 J,按下电击键;1次除颤无效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按压100次/min,同时进行人工呼吸,5个心肺复苏循环后,再行自动除颤。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急诊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包括护士长、若干护士,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急诊护理流程,并定期对护士进行急救措施工作培训后方可上岗;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进行修改、完善护理流程;明确个人职责,医师评估患者病情,识别病情后,护士长配合医师开展抢救工作,责任护士给予患者吸氧等操作,其他护士协助进行工作,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等。(2)完善急诊工作:管理好急诊科室的抢救仪器,定期进行维修、检查,保证其设备完好;制定各项仪器设备的操作具体流程,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时补充急救药品,并做好登记工作。(3)急诊流程实施:在接到急诊电话后5 min内派出救护车,路途中通过电话了解患者情况,到达现场后,及时进行抢救,搬运至救护车,到院抢救;到院后,开通“绿色通道”,直接将患者推至急诊抢救室,由主治医师进行救治;在评估完患者病情后,医师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开展抢救工作,于2 min内给予患者氧气,3 min内检查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5 min内建立静脉通路;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安抚患者及家属不安、焦虑等消极情绪;抢救结束后,及时反馈信息给家属,根据病情指导患者住院观察。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急救成功率、院内生存率。(2)记录两组抢救时间,即心跳恢复时间,时间分为0~4 min,>4~8 min,>8 min,时间越短,患者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成功率、院内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院内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成功率、院内生存率比较[例(%)]

2.2 两组抢救成功时间比较

观察组抢救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成功时间比较(例)

3 讨论

急诊科室是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科室,其具有病情复杂、工作量大、护理工作重的特点。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对急诊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急诊护理流程是由急诊科制定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可明确科室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合理工作安排,以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病死率为目标[2]。心脏骤停是急诊患者直接死亡的原因,因此,选择有效方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是救治的关键。

体外自动除颤仪是救治心脏骤停的新型方式,其具有操作便捷、救治成功率高等特点,可早期识别心室颤动,利于早期行电除颤,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可持续监护、自动除颤,有效判断患者心率情况,利于医师早期评估患者的心脏情况,且非临床人员也可安全使用,是急救必备的仪器,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率[3]。急诊护理流程是对急诊救治制定出一个规范的流程,利于医护人员按照流程及时进行抢救;通过成立急诊护理小组并进行培训等,有效集合科室优质护理资源,增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仪器熟练度,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护理质量;通过规范化流程,有效增强急救工作的合理性,促使急救的各环节环环相扣,进而缩短救治时间,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通过对仪器进行定期检查,利于及时发现不良情况,避免拖延患者救治;救治前了解患者详情、开展绿色通道等,利于患者到院后医师可及时开展救治[4-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急救成功率、院内生存率对比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抢救时间优于对照组,提示急诊护理流程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可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院内生存率,并有效缩短抢救时间。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流程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院内生存率,利于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急诊科生存率成功率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