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少儿版《水浒传》与百回本《水浒传》比较分析*

2021-01-16 13:20刘艳梅
菏泽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郑渊洁水浒传

刘艳梅

(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水浒传》的研究虽已成就斐然,但《水浒传》少儿版改编的研究却仍非常薄弱,几近空白。因此本文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改写的少年儿童版《水浒传》(以下简称郑版《水浒传》)为靶,将其与《水浒传》原作从多个角度进行对照分析,以期探寻适合少儿身心特点的高质量改编之法,探寻古典名著在少儿群体中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指导如何对古典名著进行取舍、留存、处理,才能既不破坏原著生命,又适合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取得好的改编效果,这也是创新传播手段、永葆古典名著生命活力、净化少儿图书市场、推进文化自信建设的必由之路。基于大多数专家认为百回本《水浒传》是最接近传说故事的版本,而且种种迹象表明郑渊洁改写《水浒传》的底本也是百回本,所以本文采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百回本《水浒传》为参照,进行作品比较分析。

之所以在众多《水浒传》少儿版改编版本中选择郑渊洁的改写版来进行对照分析,一是因为郑渊洁在少年儿童读者群体中的重要影响力,二是缘于其改写版本的特色和成就。

郑渊洁以一个人写一本期刊(《童话大王》月刊)35年、作品印数逾3亿册保持着世界纪录,很多人是读着他的童话长大的。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一直坚持着“站在孩子的一边”的立场,一直保持着与孩子们的想法相同,因此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少儿读者喜欢,郑渊洁还于2012年获得中国年度影响力文化类人物桂冠,因此他在社会上尤其是少年儿童群体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群众基础。

《水浒传》少儿版改编版本众多,检索关键词“少儿儿童 水浒”,当当网上能搜到14 012种商品,淘宝网也有5 400多个链接,其中最多的版本是卡通漫画版和考试应用版。不过,卡通漫画版往往删减过多,图画有喧宾夺主之嫌,虽然孩子阅读毫无阻碍,但不少作品在诙谐搞笑幽默之余,原著韵味荡然无存。考试应用版大多设有名师导读、知识拓展、思维导引、试题检测等内容,近似于考试参考资料,功利性太强,严格意义上来说失去了文学本身的特性,也容易限制少年儿童读者的想象力。而郑版《水浒传》在对原著的取舍之间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和独立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和参照范本。

郑版《水浒传》是其改写的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系列作品之一,自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以来,已印刷出版多次,引起巨大反响。郑版《水浒传》目前共有三个版本,分别是1992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版、1996年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版和2011年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发行的版本。基于其身份的影响力和改写的优秀表现,郑渊洁改写的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系列作品被很多读者热捧,纷纷买来阅读、收藏,其一版一印的单本售价甚至高达500元。

古典文学名著少儿版改编要得到研究专家和少年儿童读者的广泛认可,并将之融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立人的实践,要求改编者必须在保留原著精华韵味的基础上树立明确的对象意识,对少年儿童这类特定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审美心理和接受能力有较大的适应性。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发现,郑版《水浒传》相较原作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适应少年儿童阅读需求的改编和加工。

一、调整叙事结构

章回体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外在叙述体式,是中国独有的带有浓厚民族风格和民族韵味的传统文学艺术形式,对中国后世及周边国家的叙事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郑版《水浒传》依然沿用章回体的叙事体例,以“章”为名将《水浒传》的故事划分为五十个章节,这既迎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也具有了文化传承的意义。

缘于宋元“讲史话本”的历史基因,传统章回体小说的每章回末尾都会设置“扣子”、留有悬念,非常贴合说书人的话语习惯,更能起到吸引受众继续读下去的目的,因此传统章回体的每个章回只是保持相对的完整,章回之间只是相对的独立。而郑版《水浒传》除了“攻打祝家庄”等极个别难以在一章内叙述完全的故事外,其他每个章节都是一个完全独立完整的故事,在一章内将一件事情的起承转合、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故事结构变得更加简洁,情节更加流畅紧凑,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如:百回本《水浒传》第61回结尾处“只见船尾一个人从水底下钻出来,叫一声,乃是浪里白跳张顺,把手扶住船梢,脚踏水浪,把船只一侧,船底朝天,英雄落水。未知卢俊义性命如何?正是铺排打凤牢龙计,坑陷惊天动地人。毕竟不知卢俊义落水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1]郑版《水浒传》第42章“吴学究智赚玉麒麟”结尾处理为“这时船尾部水里钻出浪里白条张顺,把船推翻,只见船底朝天,英雄落水。张顺把卢俊义拦腰抱住,拖上岸来。”[2]改编版没有像原作那样“卖关子”、留悬念,而是直接将卢俊义落水之后得救的结局告诉读者,这非常符合少年儿童急切关注人物命运、急于获知故事结果的阅读心理。其实这一特点在其回目的拟定上也可以看出端倪,郑版《水浒传》将回目由百回本的对偶双句变成单句,由原来略显杂乱的七字句、八字句、九字句全变成统一的八字句,每个回目八字单句将本章中所讲述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进行精要概括,其他无关人事都删节弱化,体现出一个短篇故事的特征。

不过,郑版《水浒传》虽每个章节都独立成篇,章节之间依然衔接紧密,浑融一体,流畅连贯,没有丢失作为一个长篇故事的特色。如:紧接第42章结尾,第43章开头写“张顺把卢俊义拖上岸来,早有六十余人点起火把,等在岸边。”[3]紧承上文,衔接自然,不枝不蔓,用笔简练,将一个个小故事连缀成一个长篇小说,孩子接受起来,不仅能从一个个小故事中获得阅读的愉悦感,又不失长篇故事的统一性和整体感。

二、缩减情节内容

对原作内容的取舍留存最能见一个改编者的初心动机和思想观念。郑渊洁在改写《水浒传》前言中提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开始加重,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减少,对很多孩子来说,阅读大部头的中国古典名著成为可望不可即的事情。于是我就将四大名著缩写为少儿版,让孩子们有时间看完。”[4]其实不仅仅是时间问题,少年儿童的阅读接受特点和古典名著的特殊时代背景,都决定了《水浒传》少年儿童版的改编应该进行故事情节内容的删减。郑渊洁自言“我将87万字的《水浒传》原著改写为25万字的少儿版,保留了《水浒传》中最精华的内容。”[5]字数缩减三分之二还要多,可以说是大刀阔斧、大动干戈。主要表现在:

(一)腰斩后三十回

清朝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一百回本,以原书第七十一回卢俊义的梦作为结尾,再将第一回作为楔子,此为七十回本,鲁迅称之为“断尾巴的蜻蜓”[6]。郑渊洁出于自己文学观和价值观的考量,同样截取百回本的前七十一回内容来改写,但相较而言,郑版《水浒传》情节改动较大,内容缩减明显,最终压缩成五十章的内容。

(二)浓缩无关紧要情节

郑版《水浒传》以水浒众英雄被逼无奈、聚集梁山,进而为铲奸除恶、报仇雪恨、巩固梁山势力,接连与祝家庄、高唐州、青州府、北京城大名府、曾头市、东昌府、东平府为战并取胜的故事为主线,对与故事整体走向和人物角色塑造意义不大、关系不紧密的情节,及一些非主要人物的出场故事,进行浓缩,甚至干脆删掉。如:百回本第31回“武行者夜走蜈蚣岭”试刀杀王道人的段落,与故事主线关系不密,于角色形象塑造影响不大,所以尽皆删减。郑渊洁版《水浒传》第24章“梁山泊吴用举戴宗”是百回本中35回至38回近三回内容的浓缩,其中“话休絮烦。宋江在去江州的路上,又先后结识了混江龙李俊,催命判官李立,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病大虫薛永,船火儿张横,没遮拦穆弘,小遮拦暮春八位好汉,不在话下。”[7]短短80个字就囊括了百回本471至490页的全部内容,可谓高度凝练之语。郑渊洁如此行文,字数大大压缩,情节主线突出,故事精炼简洁,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特点。

(三)删减玄幻血腥画面

《水浒传》虽属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但其中不乏浪漫主义的因子,尤其是对一些玄幻传说、神奇梦境、道法仙术的描写,充满了浪漫色彩。只是这些内容容易削弱作品的现实意义,且于少年儿童尤其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树立科学世界观无益,因为他们“尚缺乏这种鉴别能力,天真幼稚,很容易接受神话的消极影响,形成错误观念,做出可怕的举动。”[8]因此,郑渊洁在不影响故事发展的基础上,对《水浒传》中的玄幻情节做了相应删减处理,如全部删减了第42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第53回“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砍杀罗真人”、第65回“托塔天王梦中显圣”等情节。

南开大学陈洪教授称《水浒传》是“‘正义与野蛮’的交响乐”[9],就是因为《水浒传》众英雄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义举中,总不免有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暴力血腥行为出现,这也是很多人反对少年儿童读《水浒传》的重要原因,认为其不利于少年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郑渊洁作为一名对文学性有着坚守精神的作家,除删掉“李逵刀杀小衙内”外,对此类行为并没有一刀切地全部删除,如第21章花荣“把刀去刘高心窝一剜,那颗心便献在宋江面前。”[10]第22章燕顺“拔出腰刀,一刀(将刘高之妻)砍为两段。”[11]第30章“杨雄听了大怒,手起一刀,把那女人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上,取出心肝五脏,挂到松树上。”[12]第46章结尾处,“卢俊义得令,手拿短刀,自下堂来,打骂泼妇贼奴,将二人凌迟处死。”[13]尤其是武松手刃潘金莲、李逵刀剐黄文炳、杨雄怒杀潘巧云等处与原作也基本无二。但是基于此类行为有特定时代社会背景的合理性,而且郑渊洁在细节上做了一定的淡化处理,所以并不会给少年儿童留下不良影响。

(四)缩略女性情色戏份

有资料统计《水浒传》共有女性人物78位,约占人物总数的10%[14],除了扈三娘、孙二娘和顾大嫂三个混在男人堆里的男人似的女人外,其他出现的女性形象,大多和情色有关。鉴于少年儿童年龄小,自制力、辨别力差等特点,郑渊洁在改写时对原作中女性情色戏份做了大量缩略。如:第16章“武二郎斗杀西门庆”将百回本311页到328页近17页的内容,压缩成一句话:“武松走后,潘金莲在隔壁王婆的串通下,和一个开药铺的财主西门庆勾搭上了。”[15]原作中597至620页潘巧云与裴如海的故事情节,也被大大缩略。

(五)简化征战打斗场景

作为农民起义题材的长篇小说,少不了大量的征战打斗场面的描写,但是战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也有一定的模式,水浒英雄众多,战事涉及社会面广,每次交锋前的排兵布阵、交战中形势的变换战术的调整等等都非常繁琐复杂,对于少年儿童的接受而言是个不小的困难和压力,所以郑渊洁在改写时将之做了概括与简化。

如上删减之后,一是内容字数大大减少,每章内容5000字左右,适应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二是起到过滤作用,淡化弱化暗黑内容可能的负面影响,适应少年儿童阅读接受的身心特点。

三、强化价值引导

曾翻译过《水浒传》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作家赛珍珠认为:“《水浒传》这部著作始终是伟大的,并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尽管它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16]所以《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哪个版本,尤其是一百二十回本,都有着复杂的内涵和多元的思想,主题解读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难做到简单同一的理论解读和价值引导,每个读者都可由身份阅历、能力水平的差异读出自己的心目中的“水浒传”。但是郑渊洁改写少年儿童版《水浒传》是有着明确的写作目的和价值导向的,尽管少儿读者也会在阅读时带有个人的色彩,但多数少年儿童都能从作品中接受到作者本身想要传达的鲜明的思想意味和价值导向。

(一)张扬反抗个性,呼唤民族血性

《水浒传》被世界很多文学家、评论家一直赞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其鲜明地表现出一种“人类灵魂的不可征服的、向上的不朽精神。”[17]郑渊洁本就是一位个性张扬、富有反抗精神的人,他的许多举止行径在世人看来都是标新立异、不苟于众的。郑渊洁自言“我今天的文学创作中,《水浒传》潜移默化的影响处处可见。更重要的是,我的性格和我的作品中的抗争精神,很大程度是受《水浒》的影响。”[18]这种精神的契合使得他在改写《水浒传》时非常注重对人物反抗个性和民族血性的突显与强化,与此无关或有可能弱化此主题的内容则一概不要。

表现在:1.抨击统治阶级腐朽残暴的统治,是对起义英雄反抗行动合理性的最大认可与歌颂。郑版《水浒传》只截取前七十回来改写,目的就是通过对北宋末年贪官污吏横行、土豪恶霸肆虐、冤假错案泛滥、剥削压迫严重等相关故事的叙写,描绘出一幅没落衰败、黑暗腐朽、残酷反动的统治所造成的衰敝凋零、民不聊生、矛盾激化的封建社会恶相,揭示出“乱自上作”“官逼民反”这一梁山泊农民起义的真正原因,由衷地表达出对不畏强权、敢于抗争、勇于斗争的起义英雄们的赞颂之情,从而告诫少年儿童读者要始终保持反抗个性,勇于突破窠臼,敢于追求新知,因为“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和逆来顺受只会阻碍历史的车轮。”“这对于我们民族的未来发展无疑是不利的。”[19]2.对“招安”话题的回避,是郑渊洁通过《水浒传》张扬反抗个性的重要论据。虽然招安是百回本《水浒传》后三十回的主要内容,其实招安的线索在前七十回中时隐时现,一直存在,如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中就有两处写到“招安”。第一次是在孔太公处,宋江邀武松同去清风寨,武松怕连累宋江和花荣,拒绝之后说:“天可怜见的,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20]第二次是分别时宋江嘱咐武松道:“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得做大官,可以记心,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相见。”[21]但因为招安是抗争的终结,与郑渊洁的改写初衷相悖,所以郑渊洁通过改写将与招安相关的内容几乎删减殆尽,甚至在改写“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一回时,也有意只写到众英雄歃血宣誓而止,对之后宋江乘酒兴作《满江红》诉盼招安之情和坚执要去东京的内容都直接删掉,其用意显而易见。

(二)褒扬英雄情怀,彰显家国担当

《水浒传》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一部中国的英雄传奇、英雄史诗。郑渊洁版《水浒传》在倡导对专制和腐朽要具有抗争精神之外,依然有秉承“忠义”传统,对侠义精神和家国意识的坚守。中国本就有侠义传统,《水浒传》更是将这种侠义精神发挥到极致,被称为中国长篇侠义小说的鼻祖,明清侠义小说,以及当代武侠小说,都可以看到《水浒传》的影响。郑版《水浒传》秉承这一优秀传统,将各路英雄好汉不计过往、志趣相投,慷慨解囊、患难相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济贫、扶危济困,行侠仗义、锄强扶弱,“同心同意,同气相从,一同替天行道”[22]的壮举进行了淋漓尽致、绘声绘色的叙述描写,帮助读者圆了用武力实现体制外正义的侠义梦想。虽然水浒人物大多是草莽英雄,在梁山聚义之前有不少人迫于生计而打家劫舍、嗜赌好斗,但是在梁山聚义之后众好汉有了共同的志趣方向和奋斗目标,在反贪官、抗强权中也透露出朴素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国担当精神。如第32章晁盖为维护梁山泊的名声要斩杀石秀和杨雄时说:“俺梁山泊好汉,自从火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23]而且故事多处也标明梁山英雄反抗行为中不扰平民的爱民之心,如第36章“经过各县,秋毫不犯”[24],第40章“宋江急传号令,休要残害平民百姓”[25],第43章石秀跳楼劫法场一章中石秀大骂梁中书“你这败坏国家,残害百姓的贼”[26],第44章宋公明攻打北京城时发没头帖子“今为大宋朝廷滥官当道,污吏专权,殴死良民,涂炭百姓……剿除奸诈,殄灭愚顽。谈笑入城,并无轻恕。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好义良民,清慎官吏,切勿惊惶,各安职业。”[27]尤其是第50章中“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28]的誓词更是唱出整部书的最强音,描绘了伟大的社会理想。

作为一个富有社会意识的公众人物和知名作家,郑渊洁在改写《水浒传》时所倡导的价值观彰显着满满的正能量,这是当代少年儿童最需要、最宝贵的精神食粮,也是其作品深受市场、社会、家长和孩子喜欢的重要原因。

四、语言、人物及装帧设计

少年儿童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最大障碍来自于语言的差异,虽然《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大英百科全书》称其:“因以通俗的口语形式出现于历史杰作的行列而获得普遍的喝彩。”[29]但毕竟水浒故事距今已900年有余,《水浒传》成书也已近700年,历史久远,世事变迁,语言隔膜在所难免,因此郑渊洁在保留原著话本基因和原作语言风味的基础上对《水浒传》原作语言做了一些调整,取舍十分得当,明白晓畅,生动形象。其中最明显的是对原作中诗词的大量删减,“中国古典小说与诗歌有着密切的关系,引用数量之大,是其他文体难以并驾齐驱的。据有关资料统计,《水浒传》引诗 556首、词54首。”[30]郑版《水浒传》对此除个别化用、换用外,极少全部留用的,如此便降低了阅读难度和赏析门槛,保证了少年儿童流利顺畅地阅读。其次是对骂詈之语的酌情处理,《水浒传》中人物大多来自社会底层,特殊的时代背景、特定的地域文化和特别的人物塑造需求,使得他们的语言习惯自然带有“粗鄙、粗俗”之语。许多改编者对此颇为禁忌,郑版《水浒传》没有因噎废食,而是为突显性格、贴合人物心境,予以大胆保留。

讲述于孩子们而言真切可信的故事,塑造丰富多样、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是儿童文学作品深受少年儿童喜欢的重要原因,古典文学名著改编应同此理。《水浒传》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真实可信的英雄人物,“记录了那个遥远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状态。”[31]郑版《水浒传》本着尊重原作观点、贴合角色身份的原则,对人物形象的处理基本遵从原作,没做过多改动。如行者武松,是《水浒传》中最有群众基础、最受少年儿童喜欢的角色,没有之一,武松也是第一个被金圣叹赞评为“上上人物”“直是天神”[32]的角色。不过百回本第27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中,武松在已知孙二娘开人肉包子铺、不是个省事的主儿的情况下,依然故意用言语挑衅戏耍激惹孙二娘,虽有惩奸除恶、抱打不平的缘故,但言行不免给人轻浮低俗之感。1998年影视剧版《水浒传》为突显和美化武松形象,将惹怒母夜叉孙二娘的原因全推到两位押解武松的官人身上,显得刻意,郑版《水浒传》则基本依照百回本里对武松形象的设定,没做过多处理。郑渊洁对李逵形象的加工体现在对“李逵刀杀小衙内”情节的删减上,郑版《水浒传》主要受众就是少年儿童,小衙内年幼无知惨遭屠杀实属残忍,于少儿读者而言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删减之后,首先不会让小读者对李逵形成不由分辨滥杀无辜的印象,其次也不会因此行为乃梁山首领计谋所致而对梁山好汉起义的合理性产生怀疑。

郑版《水浒传》虽历经三变,但由于时代因素和技术原因,在装帧排版上都呈现简洁朴素、不事雕琢的特点。三版皆采用传统32开的平版印刷,印数都比较少,都没有过于华丽的色彩配图设计。相较1992年版专门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孟庆江先生进行插图设计的用心和2011年版特意增加护封设计和“童话大王讲经典”字样的努力,1996年版除扉页有以“聚义厅”为背景的简单黑白色构图外,书籍内部没有设计插图,装帧整体效果较简易,甚至略显粗糙,偶有错别字,是三版中居下者。但是,与那些罔顾文学特性,只看重市场销量,将文学传播和文化传承与利益粗暴挂钩的作者、书商而言,郑版《水浒传》表现出了某种文学的纯粹性,这也是作者对改编名著的一种底线坚守和对文学经典由衷敬畏的表现吧。

郑版《水浒传》虽然从多方面对《水浒传》原著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和编写,但读者仍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水浒传》著作的原汁原味,显示出郑渊洁对原著筋骨和精华的尊重与恪守,这种对古典名著改编的努力探索和尝试对后来者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希望未来的古典名著改编者、儿童读物出版机构和儿童文学作家,都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力求为少年儿童群体提供高质量的古典名著改编版本。因为“少年时代阅读两部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对人的一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33]

猜你喜欢
郑渊洁水浒传
郑渊洁抄《红楼梦》
郑渊洁兑现诺言
郑渊洁兑现诺言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点滴闲人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
双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