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师工作室与美育发展刍议

2021-01-18 23:30龚国平
红豆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漆画美育高职院校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发展所需求的人才类型也越来越偏向于高素养的职业技术型人才。面对这种人才需求方向的改变,各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高职院校的众多培养工作中,美育工作作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创新渠道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急用“大师工作室+美育”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技能实践和审美水平提升,切实达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师工作室;美育;漆画

一、引言

随着我国总体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面对越来越快的国家发展速度以及越来越高的专业人才需求,我国的人才需求类型也慢慢的转向了全面发展的素质性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我国人才需求的转型,各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们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教学模式变革。近年来,“自从国家政策提出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后,众多高职院校纷纷采用了企业与学校相连接的合作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美育工作作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创新渠道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将“大师工作室+美育”的教育模式更好的应用到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中去。接下来,本人将从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现状、美育工作开展原则以及“大师工作室+美育”教学模式的优势出发探讨落实“大师工作室+美育”教学模式的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美育工作提供一个改进的参考。

二、高职院校大师工作室概述

高职院校中的大师工作室大多是在企业与职业院校相合作的基础上,在职业院校内部所设置的由企业和社会中的专业型人才任教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培养的工作室。高职院校大师工作室的主要工作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开展企业和学校的互动与交流,提高学生就业效率和工作能力;2、技能大师发挥榜样和带头作用,对学生传授更专业的职业技术;3、为学生提供与高精尖人才、同学、教师以及思维的社会的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快速成长。通过高职院校中大师工作室的设立,可以更高效的为学生的总体职业素养的提升进行服务。

三、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现状

(一)美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下,我国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城乡培养方式差别较大,学生的美育培养基础参差不齐;2、由于现下美学教学工作与日常专业课程跨度较大,学生普遍认为应用性不足,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较为低下,在学习的过程中内外部的学习驱动力呈现明显缺乏的状态;3、高职院校的美育教学内容过分注重理论的传授,学生由于缺乏实践加入,无法对自身的审美素养进行有效的提高;4、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评价体系不完整,美育工作缺乏一定的评价手段和评价的参考;5、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缺乏较为统一的人才审美素质要求。由于考核评价手段的不完善,从而导致了美育工作的效率低下。由于这些问题,我国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依然面临着层层的阻碍和挑战。只有打破这些阻碍,寻求更完善的美育工作方法,才能使美育工作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二)高职院校美育工作开展原则

在高职院校的美育的开展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代入感”。所有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点都必须放在学生的身上,所有的美育工作都应该是为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而服务的;2、坚持就业导向性原则,明确美育教学目标,贯彻就业导向需求。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以达成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的有效就业为目标开展美育工作,才能更符合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3、坚持活动性原则,提高学生审美实践力。高职院校在进行美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活动性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审美素养的提升。4、坚持差异性原则,针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教学。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水平、学习状态、学习心理以及性格特征上都各有特点。因此,在进行美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差异性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進行不同的关注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四、高职院校应用“大师工作室+美育”教学培养模式的优势

(一)促进美育工作和社会、企业的更好衔接

高职院校通过将日常的美育工作与社会以及企业中的高精尖技术人才进行合作,可以使美育工作和社会以及企业进行更好的衔接。通过“大师工作室+美育”教学培养模式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审美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为日后的就业以及工作打好基础。

(二)发挥榜样作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在高职院校中施行“大师工作室+美育”的教学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工作室中专业技术人才和艺术传承人的榜样作用,促进学生积极的进行审美水平提高和审美实践落实,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行业技能大师不仅是高技能人才的代表,也是行业中的领军人物,在职业院校设立大师工作室可以有效解决产教融合师资不足的问题。”[2]专业人才的代领,也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提高有据可依,向积极正向的方向发展。

(三)提供学生实践渠道,加强学生审美体验

高职院校采取的“大师工作室+美育”的教学培养模式,可以在学校也社会、企业合作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工学结合以及顶岗实习等活动。通过学生的大量实践,可以使学生的审美体验更加强烈,审美素养得到提高。

(四)提高学生总体技能,促进美育理念得到更新

“大师工作室+美育”的教学培养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内学生的总体技能以及审美水平。并且,“大师工作室+美育”的教学培养模式还可以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对学校的美育工作理念进行适当的更新,从而促进学校更好的进行美育工作。

五、落实“大师工作室+美育”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加强大师工作室基础设施建设,打好美育工作基础

高职院校在落实“大师工作室+美育”的教学培养模式时,应该着重加强对大师工作室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在大师工作室中引入更多的专业化、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帮助美育工作的更好进行。比如,在主题为“漆艺文创产品与制作”的大师工作室中,学校可以设置专业的多媒体以及PPT演示设备,进行智能化教室的建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对优秀的漆艺作品进行展示,还可以对漆艺文创产品的大概情况、制作理念甚至制作技巧进行动画模拟展示,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课程的内涵,感受到漆艺作品的传承美和艺术美。通过对大师工作室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为进行“大师工作室+美育”教学模落实打好物质基础。

(二)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明确大师工作室美育培养原则

高职院校在对“大师工作室+美育”的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设置时,一定要针对于不同专业和不同职业偏向的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课程设置。通過课程体系的完善,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审美提高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审美提高的驱动力。并且,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还应该明确高职院校中大师工作室的美育培养原则。坚决坚持主体性、就业导向性、差异性以及活动性的选择,采用多种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从而更加有效、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以大师工作室工作为基础,提高学生审美交流与实践

高职院校中大师工作室的设置,不仅仅只是一门需要研修的课程。除此以外,大师工作室的设立,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与不同专业的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通过以大师工作室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交流渠道,就可以使学生及时的与专业人才以及同学、老师进行审美体验的分享。通过及时、有效的交流,可以使学生提高对于美育课程的兴趣,主动、积极的进行审美素养提高。

(四)完善美育工作评价体系,确定统一的人才审美素质要求

现下,我国高职院校美育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完善的美育工作评价体系,没有统一的人才审美素质要求。如此一来,美育工作的进行就没有依据可以参考,没有参考可以改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的对美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及时的进行一定的形成性评价。通过有效的可行性评价,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及时对自己的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进行改进,从而提高美育工作效率。并且,高职院校应该确立一个统一的人才审美素质要求,使美育工作更具目标性和方向性,从而使得“大师工作室+美育”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加科学化、正确化的进行。

(五)加强工作室培养与实践力度,提高学生审美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教学任务的终极目标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高职院校在进行“大师工作室+美育”的教学模式的落实时,不仅仅要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教学,更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理论实践机会。比如,在进行主题为“漆艺文创产品与制作”的大师工作室课程教学时,可以安排学生进入漆艺文创产品工作坊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积极的进行审美的实践。在实践中,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整体审美素养,进一步保证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完成。并且,大量的社会实践,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实现与社会的衔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六、结语

伴随着我国人才需求类型的转变,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美育工作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推行“大师工作室+美育”的教学培养模式,可以有效的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和交流、实践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养。及时的可行性评价体系和统一的审美素养要求也可以为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提供标准与目标。因此,“大师工作室+美育”教学培养模式的应用对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的进行有些非常显著的作用,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莉莉.高职院校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19(11):102-104.

[2]赵慧群.基于大师工作室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师生发展,2019(03):89-94.

[3]柴剑峰,陈井安.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9):124-126.

课题项目及编号: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一般课题《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高职院校美育工作创新模式研究》编号:19YB333。

作者简介:龚国平,1978年,男,汉族,江西都昌,职务/职称:讲师+工艺美术师,学历:艺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漆画艺术和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漆画美育高职院校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美育教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宁波市江北区洪塘实验学校
最佳工艺奖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