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人生逆境 感悟生活美好

2021-01-18 09:09徐爱朝
红豆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路径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徐爱朝

【摘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能教给学生语文专业的知识,还要能让学生学习语文语用价值的同时,能得到心灵的慰藉,实现了他们的人文情怀。笔者结合日常语文教学实际,整理了一些阅读文章,做成了一个直面人生的专题阅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面的方法与技巧,并了解人生的真实,懂得在生活中感受未来之美好。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探究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给努力生活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忧伤。人们在经历这场无声的“战役”之后,不禁感慨:“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必然少不了起起伏伏,面对现实,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笔者结合日常语文教学实际,整理了一些阅读文章,做成了一个直面人生的专题阅读。借此契机,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面的方法与技巧,也希望他们能够了解人生的些许真实,在或许不完美的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践行美。

一、重温主题,授生以渔

课堂伊始,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阅读的《父亲的露珠》、《母亲的刺绣时光》,引感受了父母的本真与追求,面对人生的困境,他们依然选择了热爱和前行,用朴实和乐观带给后代不尽的精神财富;结合所学《送你一把草》、《灯》,感知在经济落后和思想滞涩的重重困境下,扶贫干部们用责任和智慧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随即出示《生者日已亲——疫情时期的读诗生活片段(节选)》,并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无法回避的事实,我们该怎样在古诗与现实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呢?”并结合前几节阅读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解答阅读题的几个方法,即“紧扣文本、审清题意、圈划筛选、联想整合”,鼓励学生利用已学方法进行探究与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首先,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保持集中,教师可以搜集历实资料,在课上向学生还原当时真实的历史背景。通过解析《古诗十九首》的创作背景,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其思考可以产生较为积极地影响。

接着,带领学生圈画出本课所读的诗都出自《古诗十九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大瘟疫时期这些关键的信息;引导学生读节选的第一段内容,得出作者在疫情期间的现实感受“一点都轻松不起来”。这就是紧扣文本、圈划筛选、联想整合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都是薄弱的,因此需要教师先给学生打个样板,让他们有例可循,才能鼓动他们继续学习。

二、引导读诗,解读内涵

有了开头的示范,笔者就让学生依次解读文章内节选的诗。首先,指导学生读第一首诗 《青青陵上柏》,引导学生抓住意象“陵上柏”“涧中石”“人生”赏读,再结合作者的读诗感受,了解到两位作者都是借描写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的无常 表达对疫情的忧虑之情。在此,复习了诗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其次,指导学生读第二首诗《东城高且长》,引导学生结合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崔颢的《黄鹤楼》解读,以此重温了以乐景衬哀情的写作方法。并出示了阅读题“作者从伦敦回到上海,下了飞机,乘坐出租车在高速公路上跑时,从‘秋草萋已绿’想到了‘芳草萋萋鹦鹉洲’,你能揣测其中的原因吗?”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再引导读文本,“世卫组织专家组组长说:‘全世界真的欠了武汉人民的情’,这是何等深重的肺腑之言!”这句话直击心灵,笔者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怎么理解这句“肺腑之言”的。学生们各抒己见,话语谈不上优美,但也发自肺腑。反复阅读文本,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呼吁人们向武汉人民学习,做有担当,有责任的人,在疫情等困难来临之时心中有他人。

再次,笔者设计了一道学以致用类的题目:“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武汉某社区网格员丰枫和同事每天都要收集居民清单,为居民排队买药。当天,他和同事三人要取近90份居民所需的各种药品,带的两个箱子装满后,丰枫将其中的小份药串成两串挂在身上。同行的志愿者为他拍下了一张照片,后来这张照片在辖区社区群里流传开来。有人为这张照片取了个题目——“身上挂满药物,________________”,请你根据对图文的理解和上下句对仗的要求,补完下句。”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他们审清了题目要求,认识了一位心灵美的志愿者,读懂了作者的写作初衷。

从次,在指导学生读第三首诗《去者日以疏》时,教师可以围绕《去者日以疏》的开头进行解析,让学生可以对《去者日以疏》后续的内容产生阅读兴趣。而为了起到拓展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引申出课外读物的内容。诸如清少纳言写道:“今日,高栏上搬来一只大的青瓷花瓶,插了许多枝五尺许长盛开的樱花,花儿直绽开到高栏旁边来。”这段话写于日本正历五年(994年)。然而,《千年古都京都》的作者高桥昌明写道:“平安京正历四年开始流行瘟疫,死尸堆满街边,往来行人皆掩鼻而过,乌鸦野狗食之饱腹,尸骨填满小巷……呈现前所未有的惨状。”我读到这一段记载,被“历史的美与真”这个课题所深为震动。我想到的是建安年间的那场瘟疫,想到的是在战乱与杀戮时代,那一幅以美为追求的魏晋风度与晋宋风流。——这是我写于去年的书评,发表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评杨星映教授的《世说新语》研究新著。杨老师似乎过于强调魏晋的美,我补充了战乱与杀戮时代,那样一个真的背景。

最后,学生读完这则链接资料后,能完整地了解了整篇文章,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美——真——美。笔者顺势提出了一个思考题:“作者在文末处引用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今日,高栏上搬来一只大的青瓷花瓶,插了许多枝五尺许长盛开的樱花,花儿直绽开到高栏旁边来。”有何用意?这样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整合后,就能理解作者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美好生活重新到来的美好愿望。

三、携诗前行,感悟真谛

这节课,笔者和学生一起直面历史与现实的残酷与真实,也从中汲取了勇担责任以及开创美好的勇气。作为毕业班的学生,他们任重而道远,学习的压力不言而喻。为了讓学生在困顿中怀揣美好奋力前行,在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同学们,在奔赴中考的路途上,你读了哪些感同身受的诗?或者预备携带哪些诗迎接这场人生考验呢?请和大家分享你的精神食粮吧!”

学生纷纷晒出了自己的励志诗句,并分享了心得感受。笔者在学生闪闪发光的眼睛中、热情洋溢的笑容里,看到了进取的决心和青春的美好,不由得心生感动,随即赋诗一首回赠给少年学子们:“师长不辞苦,诸君当自强!鏖战五十天,浴火成凤凰。”诗作虽拙劣,但包含了一位朴实的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最真挚的期许与祝福,学生一定是感受到了老师的这片苦心。而当笔者有些哽咽的声音刚要落下时,学生就立即报以热情的掌声。此刻,我们的精神彼此相拥。

也许,会有老师说:“这篇文章太难教了,你怎么会能让学生阅读这样的文章呢?你应该从散文的角度,抓住关键句,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怎么能让学生反复读那些《古诗十九首》中生僻的诗句呢?”等等。但是,笔者却想起了庄子与惠子观鱼于濠梁之上的情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与“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没有谁对谁错,一求真一尚美而已,可是他们都没有问过鱼呢?

四、突出特点,渗透情感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当积极渗透情感,突出一篇文章的情感特點。在实际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基于自主学习理念,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要求其当堂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析文章。

比如,在教学《明天不封阳台》时,教师要能意识到语文课的教学应该紧贴课程标准,处处体现课程理念。这不仅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更要能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满足社会对语文要求的根本途径。教师要能结合文本特点及教学目标,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路“首先,从几幅小鸟的图片导入,问学生喜不喜欢?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它?很多学生都认为要善待它,有说放生的,有说把它关进笼子里饲养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初读课文时,完成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同时,教师需要围绕关键词,找准每个自然段的核心字词,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解析。再从不封阳台的直接原因——鸽子入手,对文章简洁而传神的描写语句进行赏析,深入思考,学生先能找出文中与鸽子有关的语句,能进行简单的赏析。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找出文中体现这是一只幸运的鸽子,因为它遇到的是仁爱的父子的语句,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思考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让学生齐读这些议论句,引出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通过仿写语句,进行拓展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解决习题上的问题,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能教给学生语文方面的专业知识,更要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语用价值的同时,让自身的心灵能够得到慰藉,真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未来的岁月中,勇于直面人生中的逆境,不懈地去追求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参考文献:

[1]赵倩.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年03期.

[2]游仁涛.初中语文阅读“少教多学”模式的研究[J].江西教育,2017年36期.

[3]刘璇.分析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14期.

[4]赵文丽.诠释动感,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实际研究[J].文教资料,2018年33期.

猜你喜欢
路径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