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字中的文化,不妨讲一讲

2021-01-21 10:47高子阳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化

高子阳

摘要:有的人物的名字蕴含极其丰富的哲学意味,有的承载深厚的文化价值。挖掘人物名字中的学问,教出人物名字中的文化,能让语文课多出几分特别的味道。追溯《一封信》中“露西”的意思、《猎人海力布》中蒙语音译的“海力布”传递的信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巴迪”与“巴德”的区别,体悟教人物名字带给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阅读教学;人物名字;文化

一切文学皆人学。教了那么多篇课文,倘若忽略了人,或者没把人讲到位,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合适的。而讲人,人物名字是不可忽略的,而且还要用心讲。有的人物的名字蕴含丰富的哲学意味,有的承载深厚的文化价值。就以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药学家屠呦呦来说,她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再现了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原野悠然自得啃食艾蒿的场景,其中寄寓了父母对她的喜爱和期望之情。如是,父母给孩子起名字,大多花费了不少心血。简单的几个字,往往展示了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即使有人后来会给自己改名或另取名,如茅盾、鲁迅、巴金、老舍等,也大多反映了自己的某种志向或愿望。我国著名建筑学家、诗人、作家林徽因在国外的时候为自己起过一个英文名,叫“Phyllis”,有人将其译成“菲丽丝”。“菲丽丝”是“绿树枝、绿叶”的意思,给人的印象是漂亮、老实、友好。当你知道了这个意思,再以此看林徽因的人生,是不是觉得极为贴切?想来,古今中外应该没有哪个人愿意把含有负面意思的词汇作为自己或孩子的名字。

人物名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的符号。这个符号,大有来头,大有学问。用心挖掘人物名字中的学问,教出人物名字中的文化,能让语文课多出几分特别的味道,让学生收获更多。

一、《一封信》:“露西”是什么意思?

二年级上册的《一封信》是德国作家鲍圭埃特的作品,这篇文章里的“爸爸”“妈妈”都用了代称,无名无姓。他们的女儿有名字——露西,小狗也有名字——希比希。这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首次出现外国人的名字,也是音译的名字。不管是德国人、美国人,还是英国人,都喜欢给女儿起“露西”这个名字。因为这个词有许多积极意义,包括“光、照明、优秀、漂亮、精力充沛、多才、聪明”等。本文给主人公起了这个名字,显然是寄寓了正面、肯定、积极的情感,由此便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后文——露西在妈妈的启发下给爸爸写了热情洋溢的信。教学本课,以人名“露西”切入,能让学生读文品文时的情感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事半功倍地达成教学目标。

遗憾的是,听了三位教师教《一封信》,居然没有一个教师带着学生探究主人公“露西”的名字,也没有一个学生问教师“露西”是什么意思。学生不问,教师不讲,这个重要的教学点就被忽视了。

指导一位青年教师上课,我让她查一查德语和英语中“露西”的意思,便有了下面的教学:

师你们喜欢露西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她?

生因为露西很聪明,她想爸爸的时候就想到要给爸爸写一封信。

生她聪慧能干。爸爸不在家,她放学回家知道开空调、洗土豆,帮妈妈做家务。

生她很机灵,妈妈教她怎么写信,她一下子就学会了,修改的信比原来的好。

生她的性格很好,妈妈说重新写,她也没有反对。

师她为什么没反对?

生因为她想爸爸了,必须要写好这封信。

师是的,能想到用写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爸爸的思念之情,肯定是聪明的孩子。老师上课前查了一下,“露西”这个名字的意思,在德国、美国、英国都经常用到。在这些国家,人们都喜欢用“露西”作为自己女儿的名字,因为“露西”有“光、照明、优秀、漂亮、精力充沛、多才、聰明”的意思。刚才你们都发现了她的聪慧、能干、机灵、优秀,想必她爸爸妈妈给她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她聪明、优秀。就像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起的名字一样。那你们喜欢自己的名字吗?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喜欢我的名字“王恬恬”,“恬”是安静、平静的意思,爸爸妈妈希望我能安静下来,这样才能写好作业。

师你是挺安静的。难怪你是班级里写字最好的。安静了才能把字写好,把作业做好。

生我喜欢我的名字“马仁乐”。爸爸妈妈告诉我,一个人有了仁爱之心才能更加快乐。

师我也喜欢你这个名字,你肯定会“仁乐”的。同学们,老师知道好多同学家里有宠物,你们的宠物也有名字。文中“露西”的宠物叫什么名字?

生希比希!

师有谁知道这个名字的意思?

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就把这个作业交给你们来完成,你们也可以请爸爸妈妈来帮忙,看看谁能找到答案。

这个环节放在朗读课文、学习生字之后,算是课文理解之前的导入,也可以算作课文理解时的交流。听课教师都觉得拿人物名字来“说事儿”,不仅让人眼睛一亮,还顺其自然地将学生理解课文的视角做了有新意的切换,为学生理解下文露西从写不好信到越写越开心的情感转换做好了铺垫。

二、《猎人海力布》:蒙语音译“海力布”传递了什么信息?

五年级上册的《猎人海力布》是一篇老课文,很早以前的人教版教材中就有。二十多年来,我听三十多位教师上过这节课,但真的没有一位教师讲过“海力布”这个人名的意思。当然,也没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过教师,文中主人公名字为什么叫海力布,他的父母为什么给他起这个名字。

指导一位青年教师上课,我问她:“你知道海力布是什么意思吗?”这位教师说不知道,因为教师教学用书中没有说。我让她上网查查,但网上没有人给出答复。

实际上,“海力布”是从蒙语中音译过来的,有其独特的意思。对人物名字有研究、或者在教学中善于挖掘人物名字的教师,即使不懂蒙语,多读几遍这个故事,也有可能从故事中猜测出这个名字的意思。我研究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曾经猜过、想过,还特意请教了好几位蒙语教师。不过这几位蒙语教师也不知道“海力布”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他们教这篇课文的时候,也只是以“海力布”串起故事,并没有关注人物名字的意思。他们又帮我找了好几位蒙古族朋友打听,最终给的答案是“石头”。“石头”在蒙语中有好几种读法,意义很丰富。朋友告诉我,蒙古族人民特别喜欢用“石头”给男孩子起名字,因为石头普普通通的,硬硬的,不怕风吹雨打,不像泥块那样容易破碎,经不起挫折……带着这个答案教,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有了新思路。

我让这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时以名字导入,看看有没有学生知道或能猜出“海力布”的意思。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同学们,喜欢自己的名字吗?”

“喜欢!”

“你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我叫张成海,爸妈希望我能像大海那样宽容。”

“老师也希望你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宽阔。你的名字,真好!”

“我叫王正非。我爸妈希望我像任正非一样努力上进,成就一番事业,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希望你将来成为了不起的企业家。那你得好好学习,努力上进,长大才能像任正非那样,把生意做得更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我的名字叫林安琪。‘安琪’在英语中是天使的意思。我爸爸是英语老师,他把我当成天使,也希望我能像天使那样快乐自由地成长。”

“老师也觉得你像天使,你也一定会像天使那样快乐。刚才同学们说自己的名字,多有意思啊!大家都有这么好的名字,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猎人海力布》中的主人公‘海力布’,他的名字又是什么意思呢?‘海力布’这个名字是从蒙语翻译而来的。请大家读课文,看看能不能从课文内容判断出‘海力布’是什么意思。”

学生开始读课文。教师设置了三分钟的沙漏计时,以此督促学生快速阅读。读完后,又给了学生两分钟时间思考。没有一个人举手。教师催促学生想一想,再想一想。好不容易,一个男生举起了手。他说:“我猜‘海力布’的意思是‘石头’吧!”他的回答是不肯定的。其他学生一听,立即狂笑大叫:“怎么可能?”

“那‘海力布’是不是石头的意思呢?这位同学的答案或许是有道理的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考证一下!”教师没有立即向学生作出解释,而是带着学生一起梳理文意,看看“石头”在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第一次,小白蛇为了报答海力布,说自己的爸爸龙王有很多珍宝,要什么都可以,如果不要这些,也可以要爸爸嘴里的那颗宝石。有了这颗宝石,就能听懂动物说什么话,但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自己就会变成石头。

第二次,海力布向龙王要了宝石。临走时,小白蛇再三叮嘱他:无论动物说了什么话,都不要对别人说,说了马上就会变成石头,而且永远不能复活了。

第三次,海力布听到一群鸟说晚上这里的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会淹死很多人,便劝村里的人赶紧搬走。但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话。为了村里人的安危,他只好说出得到宝石的实情,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第四次,课文结尾,故事告诉读者,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

把这四次提到石头的情节放在一起思考,文章的“线索”就出来了。略加思考,不难知道,猎人海力布就叫“石头”,最终也变成了一块石头。那这块石头在这个民间故事中又有什么含义呢?学生再读课文就会明白:放在课文中,这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是“热心帮助别人”的意思,是“舍己为人,为了他人生命安全,甘愿牺牲自己生命”的意思……

可见,知道“海力布”就是“石头”的意思,学生便能顺着“石头”的线索读故事,顺利地理出四次与“石头”相关的情节,也就能很快理解这个民间故事的深意。这样的教学,是不是轻松而又极具文化价值?公开课后,观摩教师纷纷感慨,这样的设计填补了自己教学的空白。

再补充一句,教学《猎人海力布》一课,如果以“海力布就是石头的意思”开头,添加一些“父母为何给海力布起这个名字”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创造性复述课文的训练,教学还会变得更有创意,也能让学生的记忆永恒。这一点,我是试过的。

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巴迪”与“巴德”有什么区别?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篇课文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也是一篇老课文。

有位教师在课堂中这样讲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巴德(文中的‘巴迪’是父母对巴德的昵称)童年时期,也就是他八九岁时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和父亲分别给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在他的成长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从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给予自己的爱。课文以巴德父母的两种极端的评价为题,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这位教师还告诉学生:“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在68年的写作生涯里,共创作了34部作品,其中13部被拍成电影或被搬上舞台。巴德·舒尔伯格的父亲是派拉蒙影片公司的老板本杰明·斯楚伯特,母亲也是作家。可以说,巴德·舒尔伯格从小生活在充满浓浓书香气的富裕家庭里,他自小就喜欢写诗,教材中选入的短篇小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就改编自他的《我的绝妙坏诗》。”

先聊聊这篇文章的文体,的确如这位教师所说,是“短篇小说”。但有一点必须要交代,小说中的“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教师不能绝对化地把其当作作者本人来教,即使是自传体小说,都不能如此肯定地讲述。作家可以自己为原型,但不会说这一定是他本人。界定好了文体,再来看文中涉及的人物名字——“巴德”与“巴迪”,它们有没有区别?

“巴德”的英文是“Bud”,是英语语言国家男孩的常用名,其寓意是“朋友”。可从中推测出,父母希望孩子慷慨大度,一生竭尽所能地去帮助别人,要感情充沛,表达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巴迪”的英文是“Buddy”,也是英语语言国家男孩的常用名,其名字的寓意也是“朋友”,是由Bud派生出来的一个词汇,也有“兄弟”的意思。父母给孩子起这个名字,是希望孩子脾气温和,容易相处。

知道了这个意义,教师就会以不一样的眼光审视文本:《“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这个家庭是独特的,是真正把孩子当“朋友”来看待的,是一个非常民主、自由、能说真话的家庭。在家里,父母叫巴德为“巴迪”,好比我们的父母叫我们的乳名,“兄弟”比“朋友”更亲密一点。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很重要,一个民主、自由的家庭,更容易造就优秀的人才。《“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个故事与我们一般家庭中,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说法是有共通之处的。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如果用“兄弟”及“希望孩子脾气温和,容易相处”来解釋“巴迪”,让学生从“父母称儿子为兄弟、朋友”的角度来思考此文,思考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未来,这篇文章更深层次的价值便能得以凸显。假若只对学生说“文中的‘巴迪’是父母对巴德的昵称”,没有把“巴德”与“巴迪”之间的区别以及“巴迪”蕴含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教学力度就弱了很多,学生对文本“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中寄寓的父母的情感理解也就会浅很多。

再补充一则以人名为支点撬起创意读写结合课堂的案例。

好多年前,我在一所大学的国培班,为现场观摩教师献上了一堂创意写作公开课。

课上,我先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创意写作图(见图1)。没有任何写前指导,我让学生看图想象,创作一个故事。

原以为这么好玩的图,学生一定会写出不少有创意的作品,但事实是,大部分作品写得一点都不好玩,创意自然更谈不上了。于是,我把自己对他们习作的评价写成“小诗”《我们的名字都叫蚂蚁》送给他们。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每个人都有姓有名。

可怜的蚂蚁,

真是可怜!

因为,

所有的蚂蚁都叫蚂蚁!

读了小诗,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自己的文章中,蚂蚁连个名字都没有。我把世界上最强足球队队员的名单和我国国足队员的名单发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这些人名分别给图中的蚂蚁起名,然后设计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赛”,之后再写。没想到有了这些名字,每个学生的文章立即变得精彩了。因为,不同姓名的“足球队员”,都有不同的性格、语言、行为、神态等。他们一起比赛,定会精彩连连。

有一本书叫《左手右手捣蛋鬼》,这本书非常棒。课堂上,我把这本书大声读给学生听。学生在倾听中就收获了写作智慧——当一个人的左手、右手各有名字后,故事就不一样了,就有变化了。

课堂上,我还给学生讲张天翼《秃秃大王》里的大臣叫“百巴扑唧”,管账的狐狸大臣名字叫“二七十四”,穿金衣服的大臣是一只狼,脸是尖的,他的名字叫“”(你只要把嘴闭一会儿,就是叫了他的名字了);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叫“干干”,干干的一个弟弟叫“冬哥儿”;有个绅士是狮子狗,名字叫“大狮”……接着,我向学生继续介绍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这个故事里的人物很多,人物名字也相当独特,比如,“四四格”“第二四四格”“第三四四格”。当然,这本书中还有个最长的名字,那是亲王的名字,他叫——“从前有个国王他有三个儿子后来国王老了就叫三个王子到外面去冒险后来三个王子都冒过了险回来了后来国王快活极了后来这故事就完了亲王”。把这个名字读下来,学生十分开心。学生听完这些不同的人名的故事,兴奋无比,觉得自己身边也有这样不同姓名、不同性格的人,在他们身上每天也发生着很多精彩无比、跌宕起伏的故事,自己也可以写一写。于是,精彩的与人物名字相关的文章就诞生了。

肯定会有人说,课堂上讲人物名字太浪费时间了,这一内容与“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也没有任何关系。我认为,只要看过许多书的人,读过一些作家谈创作历程的人,肯定都知道,作家创作时是非常重视作品人物名字的,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就是典型。而且,重视人物名字也是创意写作必不可少的。多少作品的獨特性就来源于作品人物名字的独特性。教学中用好这一资源,既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又能引导学生学一点创意写作的智慧,这就是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