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唱,传承艺术

2021-01-21 22:19石文惠
启迪·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石文惠

摘要:古詩词不仅是我国古典诗词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诗词不仅是用来朗诵,更是用来吟唱的,近现代由古诗词改编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而在中小学的教材里作曲家们更是结合了青少年的特点又对古诗词歌曲进行了现代化的、活泼动听的改编。

关键词:中小学美育;音乐教育;古诗词歌曲教学

一、古诗词歌曲作品的吟诵形式分析

自古以来,诗词吟诵的形式就已浮现。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吟诵作品层出不穷;如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汉代汉乐府;盛唐时期,唐诗俨然成为一种标志,乐师争先恐后地去购买诗人的著作并谱曲,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诗句所创设的情境;宋代宋词不仅作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并且其独特的韵律极其富有音乐性,并且涌现出一大批精通音律的词曲创作人,如姜夔,柳永等。民国时期的“学堂乐歌”的浮现,一些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作曲家归国根据古诗词和白话诗词,谱写出大量古诗词艺术歌曲;21世纪的今天,众多作曲家也一直致力于古诗词歌曲的改编创作,大量的“古诗新唱”的艺术作品开始涌现。

二、小学音乐(花城版)中古诗词作品的吟唱规律分析-----以《悯农》为例

在现今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就有以下几首作品,分别是一年级上册吟唱古诗词第13课《咏鹅》,二年级上册吟唱古诗词第9课《画》《悯农》,五年级上册吟唱古诗词第11课《春晓》《谈唐诗》,现以《悯农》的吟诵规律为例: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本诗具体的教学过程将会在下一节有所呈现。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歌的曲谱与歌词的关系:

先看首句:在谱曲的过程中,曲作者将本曲的最高音放在的“禾”字上,着重强调了这个“禾”的重要性,并把“锄禾”的动作用一个纯四度的音程来表达,是为了配合诗句的所表达的重点。

汗滴禾下土,在曲谱中“汗滴”运用了下行纯四度音程,语气沉寂,表达出农民伯伯种田的太不易。

第三句谁知盘中餐,谱曲的规律上确是整体的上行走向,而在朗诵时这一句语气是要上扬,着重强调,给人以一种等待下句出现的期待感与紧张感。这里的“上扬”与谱面的“音高”感受是一致的!

第四句,感叹到粒粒皆辛苦!与第二句音高是一模一样的,语气也不尽相同,仿佛是一种感叹,在朗诵时也是需要将整体声调向下“叹”,留下无限的沉思。

而在第二部分的时候,整体的旋律到达高潮,诗句中的画面愈发的清晰,农民伯伯的种田的不易被歌颂,吟唱,身体也达到一个紧张的状态。慢慢的到最后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情绪逐渐平缓,最后只剩一声叹息,“谁知,谁知。”

总体来说,歌曲旋律与诗词的场景和情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与其说是唱不如说是吟唱,吟诵,这单单的诗词朗诵更有趣味性!也更加加深了同学们对这首诗的情感走向的了解。

四、关于古诗词歌曲教学在小学课堂的实施的一些探索

(一)诗词的吟诵与歌唱教学相融合

在接触古诗词歌曲之前,学生大多数是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来接触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学习是通过背诵、默写来加以呈现。古诗词距离我们比较久远,语言含蓄难懂,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而当学生听到古诗词歌曲的时候却发现原来古诗词改编的歌曲竟如此朗朗上口,意境深远,更容易让人记住。仿佛中国文学史的“活化石”又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不仅如此,现在的音乐家在给古诗词配乐的时候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喜好,把很多现代音乐元素加进配乐当中,在选用伴奏乐器时,不仅保留了能突出中国元素的民族乐器还加入了极近潮流的现在乐器,产生了独特的“中国风”元素歌曲。给古诗词配上旋律就像赋予了古诗词生命一样,让静止的文字活了起来。在反复学唱的过程中每一句诗句很容易被轻松的记住。

(二)将古诗词的演唱与表现相结合

小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又唱又跳,喜爱模仿,而诗词中创设的情景刚好可以给学生强烈的画面感,又有充足的表演空间。很多诗句都都有表现出非常强的童真童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表演元素,让学生一边表演,一边吟唱。学生会更加深刻的感知到诗词的美感、已经,使得教学活动得以有效的开展下去。

其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于每个场景的体会不尽相同,此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诗句中各种场景与情感的内容,并且学会如何用表演的形式去表达。表演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演,可以唱,可以跳,同时也启发的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将古典诗词歌曲巧妙地融入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仅有助于我国传荣文化的发扬、传承,将学科价值全方位的凸显出来,也有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其的身心成长、健康发展助力。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掌握正确的融入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新时期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关系及实现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