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分析

2021-01-21 22:19陈允香
启迪·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级管理素质教育

陈允香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当前小学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而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充分重视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小学班主任需要积极倡导德育教导,才能有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以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此,本文就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进行分析和讨论,为广大小学班主任提供必要的参考借鉴经验。

关键词:素质教育;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引言: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指引的目的,并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德育观念,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的概述

1.1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指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教育培养,通过老师的安排,有目的且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教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价值,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使学生产生独立的思想意识,而学生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自身的道德修养也会越来越高。

1.2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并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对教学目标的全面贯彻和落实[1]。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有积极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制定出不同的指导措施,促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特长和才智。

2.当前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现状

2.1班主任对德育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依旧缺乏对德育教育的足够重视,大部分老师和家长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人格成长的关注。当学校和家长缺乏对学生人格和德育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时,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教学的质量会严重下降,老师对德育的认知不足,学生在德育课堂感到枯燥无味,都是影响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因素。

2.2班主任德育教学中注重权威性

小学学生对班主任都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因此导致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往往是站在主体地位的角度,而学生都是出于被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德育教育,会导致班主任发布的命令学生难以严格服从,班主任缺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真实想法,最终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严重僵硬化,不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3.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策略

3.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想要更好地推行德育教育,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学生在心里对班主任产生亲切感,才会愿意相信班主任[2]。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成长中感受到自身带来的温暖和威严,促使学生从心底尊敬老师。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想要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班主任尊重并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而将学生不同对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对待学困生或者学优生时,都要从他们身上找到足够的闪光点,并帮助学生发扬自身的优势,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利的获得自信和自尊。其次是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还应该用爱心温暖学生,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點点滴滴进行关注,将学生当做朋友,以温暖、阳光的方式去培养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优点,在这种关心和关爱下,学生会更加愿意相信班主任,也会更加愿意的投入到班级管理活动和德育学习中。

3.2建设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想要更好地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就必须积极构建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在班级制度的构建中,需要为学生创设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管理能力的有效培养,有利于提高班级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而班主任通过发挥自身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逐渐将德育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班级管理制度中,要求学生不准说脏话、不准打架、多用礼貌用语等,在这些相关制度中,同时设立对应的惩奖措施,对于严格按照班级管理制度执行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奖励,对于违反制度的学生,会邀请家长到学校面谈的惩罚。与此同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干部轮流”的制度,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体验一次做班长的机会,班长这个职位可以采取每日更换一名学生的方式,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轮流当班长时,需要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对于违反班级纪律的其他同学进行记录。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待问题,促使班级向着正能量的氛围前进,无形中将德育知识理念渗透到了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3.3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长期的培养而形成的,而小学阶段却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阶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养,需要班主任从班级管理过程中规范学生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小学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足,在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他们不能正确分辨那些是正确的行为,而那些是错误的行为,因此就需要班主任引领学生对行为规范进行了解。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开展不同主题的课堂主题活动,例如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主题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准则进行讲解,使学生知道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孝敬父母、勤劳俭朴等内容。同时在班级主题管理活动中,也可以将一些基本的教学纪律内容加入其中,如上学要按时到校、不早退、不旷课等,使学生在班级主题活动中正确认识什么行为是正确的,而那些行为又是错误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最终才能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这也是德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3.4加强实践活动并将德育教育转变为行动

小学德育教学中,应该重视教学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而在实践活动中,班主任必须做好正确的引导,才能防止学生在实践时受到影响[3]。而学校在开展学生实践时必须对本地的相关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后,为学生选择最佳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行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小学德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给老年人表演节目或者帮忙打扫卫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班主任能够有效照看到每一位学生,从而避免出现学生遗漏的情况,同时学生通过照顾老人以及打扫卫生等方式,使他们从小就能建立起尊老爱幼的美德,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还能培养学生丰富的阅历,是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最佳有效措施。

结束语:在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想更好地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工作中,需要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构建班级管理制度的方式规范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将德育教育变成学生思想的一部分,最终促使学生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曾桂兰.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中的德育教育分析." 中外交流 026.047(2019):124-125.

[2]王敏.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中德育教育应用研究." 中国新通信 v.21.24(2019):169-169.

[3]叶凤贞.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教育策略探讨." 考试周刊 000.049(2020):157-158.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班级管理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