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改的授课与思维转变模式

2021-01-21 22:19潘永芬
启迪·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新课程改革因材施教

潘永芬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维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导向,当今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师应贯彻落实课改理念,对落后的教学面貌进行全面改革。这期间,教师先要做的便是转变自身教学思维与授课指导形式,精心设计与以往课堂所不同的全新教学规划及策略方案,以求还原英语课堂应有生命力,让学生置于良性语言生态环境中获以可真实化与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一、做好课前导入工作,落实先学后教理念

课改形式下,教师先要在课前阶段做足改革工作,转变自身思维来高度落实先学后教理念,尝试以高效导入形式来驱动学生自主探求新知,并施展自主思维与能力来获取基础理解与初步掌握。

(一)新知探索

如根据学生在预习阶段对课程知识的探索需求,教师可用几分钟的微视频进行直观化讲解,微视频中需对课程所涉的词汇、短语及重要语法达到完全化解读,除了要剖析这些知识的具体概念及用法之外,教师不妨结合难点知识的用法功能来拓展多元例句,让学生在例句的语境中真实了解知识的用法。此外,为加深学生的印象与共情能力,在配备例句时教师还可在微视频插入相应的动态图示呈现例句情景,以此既能增进学生对例句的理解以及对知识用法的探知效果,也能引发其一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对知识的自学与乐学中获取较深刻的理解掌握。

在知识类微视频中全面解读完新课知识后,教师还要配置一定的习题,让学生将刚刚了解的知识概念与用法做以迁移运用,用此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并让其在知识操练中获取进一步的掌握。这一检测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在解题时的表现与困惑获悉学习难点,那么便可对后续课堂的学习有所清晰规划,将更多精力放置于学习难点上进行强化听讲,提高效率。习题的解答情况也需在课前发送给教师,由教师做出专业评定来探知大部分学生的不足,并将这些不足作为教学难点,从而更具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来强化对学生困惑的解析。

(二)内容预测

微视频短小精炼,学生在几分钟的时间内便能快速领略到课程知识的重点,并由教师精心设计的知识展现形式而提升认知效果,这既不会为学生造成过度预习负担,又能给予其学习的乐趣,是非常具有导入实效的。除了知识预习之外,教师还可在另一个微视频设计中呈现多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或文化)背景方面的图片,又或是一些社新闻与报道资讯,以此让学生先领略课程内容的教育背景,有力驱动其思维来让其依靠背景资料探知课程内容的中心。此方式达到了对学生自主思维的锻炼,既能让其获取对教学内容的初步认知,又能开拓其视野,让其预先奠定情感基调,引发对教学内容的极度兴趣,从而提高在后期课堂的融入度与探知欲。

二、优化课堂教法资源,遵循以生为本理念

课改主张教师应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改善小学英语课堂“教为主,学为辅”的局限面貌,突出学生的“学”,以此颠覆以往由教师过于主导的教育形式,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力来提升其中心主体地位,而教师自身则要扮演课程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及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明确方向并提供援助。

(一)教学方法转变

探索有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改中的重要指示,这也能体现出良好的“教”与“学”关系,由教师打破自身定势思维,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突出自主性、互动性与趣味性等原则,以求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热爱,并获以极大满足感,同时也能收获相应的知识操练及能力施展成果,最终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水平的提高。

鉴于此,教师不妨采用游戏教学法,用游戏激趣,并精心设计游戏过程来对学生的学科能力展开积极培育。以PEP三年级“Look at me”这一课为例,在学生通过预习基本认知本课eye、nose,ear mouth、foot、leg、hand与face等词汇,以及Clap your hands、Wave your arms、Shake your body与Stamp your foot等重要短语后,教师可要求其以小组为单位组建游戏,具体游戏活动可分为两个过程,一为描述“形态演绎”,二为“形态描述”,通过这两项过程可助学生个体达到对课时知识良好掌握,与语言关键能力有效训练。如在“形态演绎”中由一个成员进行具体表演,其他成员输出任务指令。如当成员输出“Touch your leg”指令时,A成员需触摸腿部,在完成动作演绎的同时加强对短语概念的认知。其他成员发出的不同指令,A成员都需在脑中思考知识后进行表演,最终每个成员都需按照A成员的方式进行演绎,以此获取对知识的深刻认知。

在第二项过程“形态描述”中,由成员进行不同的肢体形态演绎,而描述者需根据不同的形态来反思本课知识,并恰当运用句式及语法功能来展开详细描述。如描述者A成员看向B成员并发现其摇晃身体时,他们之间可展开如下对话:

A:“How are you?”

B:“I'm fine,thanks. And do you know what I'm doing?”

A:“Yes,I know. You are shaking your body.”

B:“Yes,you are clever. Then,please look at C(同学)”

……

以此种方式轮流展开第二项游戏过程,可有效驱动每个学生真实操练知识,并根据知识的用法功能来合理构建语句,施展语言能力来获取游戏成果。最终经由组内的游戏互动可有效达成课时知识汇及能力目标。

(二)教學资源优化

新课程改革中有一项重要的教学指示,主张教师应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以及学科素养、文化意识与情感价值观的建造,最终推动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进步。因此,在课改落实中,教师必须坚守每一项关键要素,让学生在接受语言知识及能力训练的同时也能领略语言载体中的情感因素,由此陶冶情操,实现文化及素养品格的良好建造。

针对这项课改畅想,小学英语教师要对以往封闭的教学思维进行转变,不再将教学目光只局限于课本内容的讲解,而是从课内外资源优化整合与调动入手,高度落实对学生素养价值观的建造。

从课内而言,教师不妨尝试展开多模态教学,以多模态方式对枯燥的课本资源进行趣味转变,让学生能以不同的学法方式鉴赏并领略教学内容,在趣味探究中获取深刻见解。以五年级“When is the art show?”为例,本单元含有很大的文化教育功能,那么为增进学生对这些背景颇深内容的理解效果,教师不妨对散落在课本各处的文化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以多模态方式来增进学生的清晰认知与梳理。

这时就需用到互联网及多媒体设备,在课前设计有关本课内容的课件短视频,以图片、文字、影音或图表等方式,对枯燥课文及其隐性涵盖的文化理念进行多模态转变,以求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并熏陶其文化涵养。短视频的设计不妨以动画片形式展现,由动画人物对各节日信息用英文语句做以介绍。而在展现某个节日时,动画中不仅要体现该节日的图片,还要以动态图示与影像还原真实的场景,将动画人物置于其中展开贴切描述。以此方式,由动画人物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与鉴赏各节日的具体文化起源、特征、风俗习惯与活动,增进其阅读理解效果与文化见解感悟。

再匹配多媒体情境中的优质资源内容,能驱动学生更大的探知欲望,使之自主研究这些语言材料,高效探知语言知识意义及句式功能,这不仅能促进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增进其对课时核心知识的认知掌握,以多模态的资源投放形式可助学生基本达成本课知识及情感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都是以自主化方式对课件进行浏览与对语言材料进行解读的,这也能贯彻落实课改要求,在践行以生为本的同时也推动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关注课后复习巩固,维系个体良好发展

当一堂课完成之后,为了确保每个学生个体的最佳吸收与掌握效果,教师还需拓展课后环节,让学生对课堂所学做出复习与巩固操练。这时为了维系个体最佳学习效益,落实课改指示来促进教育的开放性与公平性,教师还需践行因材施教理念,具体可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后作业,让其做出针对性复习与巩固。

(一)低难度复习巩固

如针对班级的学困生,教师可提前做好准备,运用微课来记录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后向学困生传送记录教学过程的微视频,让其再次听讲课程,并针对自身薄弱之处做出探索研究,此期间,学困生可自主调控播放的速度与频率来针对学习难点展开反复研究,弥补缺失而增进复习效果。

(二)中难度复习巩固

对于中等生而言,教师可设计一些习题检测其知识掌握情况,但习题的数量要保持适度,以防引起学生反感而造成复习效果的低下。此外还可设计一些趣味作业,驱动中等生来获取能力的高阶锻炼。如在“My favorite season”教学完成后,教师可让中等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在导图创建中,中等生需对课程内容做以回顾,对四个季节的各项要点进行全面的阅读分析与分类归纳,最终绘制合理的导图分支结构,体现出复杂课文信息的隐性脉络。除了构建分支之外,学生还要施展句子组建及语段浓缩等学科技能,对课文中有关季节描写的各类信息做以精简概述,然后填充到相应的分支框架中,完成导图。这一项作业极具实效价值,同时,学生又能对导图的框架构造与色彩进行自主设计,这又极富趣味性,可引发学生的学习热爱,提高其作业执行力度。

(三)高难度复习巩固

而针对优等生的作业设计不妨增设难度与复杂度,还是在“My favorite season”教学后,教师要求其以“口头作文”的方式对课堂所学进行回顾与高效输出,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叙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汲取所学知识去组建口语语句,以此完成能力训练。对此,优等生不仅需发挥阅读分析及分类总结能力,对课文内容做出精简概括;还要深化语言组建与口语技能来完成口语复述,最后可录制音频传送教师供其检阅。

设计这不同种类的作业可促进个体的最佳复习效果,并在课后再次驱动其思维与能力,让其获取语言实力及素养意识的进阶发展。

四、总结

课改的要求与理念应全面落实于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各项环节,如课前的教学导入、课堂的具体授课与能力指导,以及在后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复习与巩固操练。在这多项重要时期内,教师都应以课改要求转变自身教学思想与授课及教学组织形式,为各阶段设计优化的教法策略,并调动与投放适用资源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沿此教学规划,学生才能在一节英语课程中获取最高程度的学习效益,并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真实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媛媛.小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互动生成教学模式[J].科技资讯,2020.

[2]苟红娟.浅析新課标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策略[J].科技资讯,2020.

[3]周海梅.新课改中PEP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4]袁秀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开展课本剧的教学[J].探究课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新课程改革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