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引导,带动小学数学教学进步

2021-01-21 22:19刘燕
启迪·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进步问题引导数学教学

刘燕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教育理念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现代化教学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将问题作为课堂活动的导向,引导学生能主动的观察、分析、思考问题,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问题导入;问题引导;小学生;进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是知识阐述的主要表述形式,它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思维水平的发展,以此有效提升學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讲解传授为主,多数时间都在停留在讲解定义、例题传授上,教师的讲解内容占据了整个课堂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学生长期在过于被动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数学知识,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为此,数学教师就需要及时转变学生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找寻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1]。

一、合理打造生活化情境,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书本中的知识点全部传授给学生,他们就会运用传统应试教学法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教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为学生今后步入初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但事与愿违,学生的成绩非但没有提高,他们还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厌烦心理,使学生与数学学科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为此,教师就需要针对此类现象,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通过打造生活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与生活之中的有效联系,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它们最终也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并且能运用于生活之中。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让学生能对教学活动产生亲近感,使他们能够自愿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从中体会动手实践的真正价值,并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进而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课堂教学[2]。

例如,学习“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这一内容时,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统计对于学生还比较抽象陌生,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应试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利用创设情境开展导入教学,通过创设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同学们,咱们学校要给你们定做校服,现在我们有4种颜色可供你们选择,你们觉得选择哪种颜色才最合适呢?”教师此时在多媒体中出示不同颜色的校服让学生挑选。学生回答:“我觉得应该选择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的颜色,这样才能决定出那个颜色最合适。”教师继续提问:“那你们怎样得知哪个颜色最受学生的欢迎呢?”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对全校的学生开展调查”教师:“全校范围太大了,你们怎样调查呢?”学生:“可以班级中……”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收集数据的方式,如,学生选择了举手收集,并要求每人只能选择一个颜色,当……之后,教师出示统计表让学生将相关数据填入其中。通过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与思维能力由于受到自身年龄的限制,自由散漫、活泼爱动并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其强的探究欲是小学学生的普遍特点。也正因这个原因,小学数学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特点,打造出一个适合学生并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课堂。教师可将问题作为活动的驱动元素,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出发点,不断调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探究,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

例如,学习“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这一内容,在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增添数学教学的趣味感,就可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日常买卖商品的趣味问题课堂,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大型超市的货品,并标明每个商品的价格,如,洗衣粉25元、透明皂4元、巧克力派15元、橄榄油58元等。教师此时扮作超市的售货员,而学生扮做顾客并拿着50元的儿童货币,教师此时让学生自行选择商品,如学生选择洗衣粉与巧克力派,教师此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买了洗衣粉与巧克力派,我应该找给你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列出算式“50-25-15=10”,学生回答:“应该找给我10元”之后,教师继续运用此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实践、思考、分析,以此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结论: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应现阶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发展,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占晶. 落实有效课堂提问 引领学生学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 名师在线, 2020(4):2.

[2] 丁淑芬. 以"问题"为核心,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20(7):1.

猜你喜欢
进步问题引导数学教学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