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课后习题,助力思维素养

2021-01-21 22:19肖玲
启迪·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习题思维发展

肖玲

内容摘要:中国当代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统编教材编委——江洪春,指出:在统编教材下,为了有效避免:教错、教乱,紧紧围绕练习题开展教学活动。一般来说,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后面都有一些精心设计的课后习题,这些习题和课文内容、单元语文要素训练点相辅相成,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俗话说:“牢牢地抓住根的大树,从土壤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才能更好的枝繁叶茂。”语文教学如果能牢牢地抓住课后习题这个根,从课文中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学习方法等,才能更好的助力思维素养的发展,提高思维的品质。本文论述了:借助课后习题,助力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辩证思维及多向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习题 思维 发展

俗话说:“牢牢地抓住根的大树,从土壤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才能更好的枝繁叶茂。”语文教学如果能牢牢地抓住课后习题这个根,从课文中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学习方法等,才能更好的助力思维素养的发展,提高思维的品质。钱学森提出,教育最终的机理在于思维过程的训练。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三单元其中的一个语文要素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这一单元目标很明确的进出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后习题形式多样地,针对问题,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去思维后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接下来我谈谈自己是如何巧借课后习题,助力思维素养发展的。

一、巧借课后习题,助力逻辑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我越来越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出成效,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在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才是育人的主要内容。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

如:《玲玲的画》课后习题要求是: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理解。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玲玲是怎么动脑筋让坏事变成好事的,再结合自己身边发生过的事,举例说一说自己或他人是怎么动脑筋让坏事变成好事的。这样的举例说理训练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的提升,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品质。

二、巧借课后习题,助力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的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第一,提出问题;第二阶段,初步的理解;第三阶段,深入思考;第四阶段,验证阶段——分享成果。我借助课例说一说,如何从四个阶段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如:《妈妈睡了》第一阶段提出:你看过妈妈睡了的样子吗?请说一说。第二阶段初步理解借助课后上一习题中的形象妈妈眼睛和头发的短语来说说妈妈睡了的样子。第三阶段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創造思维能力,让学生借助短语想一想妈妈睡了脸上的表情可能会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学生说:“妈妈睡了露出了甜甜的笑容”;有的学生说:“妈妈睡了发出了轻轻的鼾声”;有的学生说:“妈妈睡了流下了一滴滴的口水”… …

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了,思路也开拓了,我便抓住这一思维的火花,点亮他们的智慧。第四阶段分享成果,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爸爸睡了又是什么的样子的?这时,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开的:爸爸睡了皱着浓浓的眉毛、打着轰隆隆的鼾声,像开小火车一样;爸爸睡了直挺挺的躺着,还摆了一个“大”字。这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既是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同时不正是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吗?

三、巧借课后习题,助力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中及其规律性的思维。对客观辩证法和认识过程辩证法的一定程度的认识和运用。辩证思维的特点是从对象的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从其和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 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对象。

如:《一封信》课后习题要求是: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这一习题直接指向了学生的辩证思维。我们应该通过对课文的研读解后,得知。前一封信主要写了自己不开心的事,而后一封信主要写了自己开心的事。前后两封信进行对比着读,学生会有自己的判断。但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站在露西心情的角度去判断,露西写自己不开心的事,就是向爸爸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来心情就变好了。这封信如果站在爸爸的角度去判断,爸爸看到她们生活得不开心,他也会不开心的,还很担忧。这样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学生就会结合具体的情况,有所取舍,做出更好的判断,用辩证的思维说出自己的理由。

四、巧借课后习题,助力多向思维发展

思维能力分为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等。有的课后习题同时指向学生的多向思维发展。

如:《曹冲称象》课后习题要求是: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首先让学生借助课文内容分别找出官员的办法是:把大象一块一块的割下来就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曹冲的办法是:把大象赶上船,测好水的刻度,然后让人上去,最后称人的重量,就等于大象的重量。再针对这两种办法去理解、分析、比较,才能得出结论,说出是谁的办法更好!然后利用逻辑推理出曹冲的办法更好:他是利用大象的重量等于人的重量,这种等量关系巧妙在称出大象的重量的。最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想一想,用等量关系还可以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在我们现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有的想到了用地磅也能称出大象的重量。瞧,这一课后习题就指向了学生的多项思维发展。

抓住练习题这个根,利用课文内容提取信息、归纳整理,从而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定能让课堂绽放思维之花,让学生尝到思维品质的甜头。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全面解读统编教材《语文》小学教材(2018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江洪春.统编教材“编排组元”方式解读(2018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师教育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习题思维发展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区域发展篇
思维总动员
图说共享发展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