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弯弓不简单

2021-01-23 00:56麦芒
学与玩 2021年9期
关键词:弓箭竹片外层

麦芒

在刚刚结束的夏季奥运会上,共有34个大项。其中,射箭项目可谓精彩纷呈,共产生了4枚金牌。你知道吗?在中国,射箭很早就出现了。尽管那时的射箭跟今天作为奥运项目的射箭不尽相同,却也威力十足,还蕴含着很多文化呢!

一张弓里见科学射箭自然离不开弓。“弓”是个象形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它的本义是射箭或发弹丸的器具。最初的弓也许和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差不多,将一段竹片弯起来,用一段绳子系紧两端,就是一张弓了。这种弓,外观大致是个圆弧形。不过,到了商代的甲骨文里,“弓”就不完全是一段圆弧形了,而是在中间加了一道弯。这道弯很有科技含量,用现代工程学术语就叫“加预应力”。

什么叫预应力?看看下面这两幅图,找找它们的相同点。想象下,一根竹材由许多薄竹片层层粘在一起,当竹子弯成弧形,外层竹片受拉力,内层竹片受压力。拉弓的劲越大,竹材弯得越厉害,当力不能承受的时候,就会出现裂纹甚至折断。

为了让竹材承受更大的力,而不致外层裂开,古人想到将竹材向相反的方向预先弯一下,使外层先受些压力、内层再受些拉力。等到弯弓的时候,外层受拉,内层受压,便可先从内部抵消一些力,使弓能承受的力增大。现在汽车前盖上凸出的那条棱叫棱金,它的存在和弓的那道彎相似,是为了给整个车面增加预应力,使车面承受的强度变大,不容易变形。

不只是在汽车行业中,弓的发明对很多领域都有影响。英国科技史家贝尔纳就曾说:“弓弦弹出的‘汪汪’粗音可能是弦乐器的起源。所以弓对于音乐的科学方面和音乐艺术方面,都有贡献。”

一张弓里见精神

制作一张弓,材料最为重要,主要有干、角、筋、胶、丝、漆,合称为“六材”。古代,人们讲究不同的材料要在不同的季节获取:春取角、夏制筋、冬伐木、秋合之。一个匠人可能要用上一两年才能完成一张良弓。所以说,一张良弓足见中华传统匠人的工匠精神。

干制作弓臂的主体。适合做干材的木头要坚实无比。一般来说,北方以硬实木为主,南方多用竹子。

角把动物角制成薄片状,贴于弓臂的内侧(腹部)。在各种动物角中,水牛角最适合。筋把动物的肌腱贴在弓臂的外侧(背部)。

筋和角的作用都是增强弓臂的弹力,使箭射出的速度更快、力量更强。

胶用兽皮和其他动物组织做成动物胶,用来黏合干材和角、筋。其中,用黄鱼鳔制得的鱼胶最为优良。

丝到了这一步,弓已经加了角和筋,再用丝线紧密缠绕,使弓更牢固。

漆把制好的弓臂涂上漆,防止霜露和湿气的侵蚀。

一张弓里见礼仪

从原始社会起,我们的古人就已经使用弓箭进行狩猎、战争了。后来,实用的弓箭发展为弓箭文化,也就是“射礼”,是古代君子六艺之一。

西周时候,如果贵族人家生了男孩,就要在门上悬挂一张弓,并把箭射向天地四方,表示这个男孩长大以后要用弓箭去征服四方。再长大一些,男孩便要去学习射箭。当他去参加人才选拔的时候,射礼是一项重要且关键的考量因素。可以这么说,射箭是当时男子必须掌握的人生技能。

射礼是以射箭弘扬礼文化,射是“末”,礼才是“本”。射礼的“礼”,就像孔子说的:“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思就是,君子不妄与人争高低,如果要争也要像比赛射箭时那样,遵守礼节,比赛结束后,不论输赢,都与对手以礼相待,一起把酒言欢,如此才可称为君子之争。

今天,在相扑、跆拳道等竞技项目中,我们还能看到双方在赛前、赛后互相作揖或鞠躬,尽显君子之争的风度,这正是源于儒家的射礼文化。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欣赏体育运动,就更有意思了。

猜你喜欢
弓箭竹片外层
少年的羽毛
大话三国志
过河
最后一家弓箭铺
印第安小分队
一种购物袋
专题Ⅱ 物质构成的奥秘
猪八戒新传之抽数谎破
我叫小“娜”(钠)
男妖女妖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