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实验动物科普传播模式的探析*

2021-01-26 03:56李会萍王晓明杨锦淳温金银陈梅丽
实验动物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科普动物实验

李会萍 王晓明 杨锦淳 温金银 陈梅丽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广东省实验动物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63)

1 新媒体特点及优势

新媒体是指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互联网移动技术等手段,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工具,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模式和媒体形式[1]。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运用计算机、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

1.1 信息表现形式灵活多样

新媒体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网络技术等将信息从纯文本向图文、动漫、音频、视频及3D融合的方式转变,以大众更易于接受的可读、可视、可听的表现形式将内容呈现出来[2],这样有助于将枯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更具通俗性、趣味性、感官性,摆脱旧的刻板表达方式,以多元技法形象生动的传播信息,极大地丰富信息的传播途径。

1.2 信息传播速度快

新媒体打破时空限制,能快速将信息传播出去,一篇文章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微信、微博、跨平台发布等快速传播,信息传播更加便捷,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分发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信息量的共享程度,有效降低了信息分发传播的时间和成本。

1.3 交互性强

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单向传播转变为互动传播,打破了对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增强了传播者与受播者的双向交互性[3]。当前的网络平台、微信、微博、抖音等软件均具备在线留言、交流功能,增强受播者的参与度和用户认同感、趋同感,有助于提高合力宣传力度。

1.4 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体

新媒体传播方式也具有更广泛的网络用户群体和覆盖面。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4]。由此可见,人们通过互联网的新媒体形式关注信息的频率远超于其他传统媒体,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窗口。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发展速度为科普宣传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功能,拓展多元化的实验动物科普宣传渠道,有效扩大实验动物科普知识的受众面。

2 实验动物科普传播的重要性

实验动物是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的基础材料和支撑条件,无论是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国防、军事、化妆品、航天等领域都离不开实验动物,作为人类的“替身”“活的试剂”,实验动物对支撑医学的发展、保障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当前,实验动物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应用型交叉学科[6]还没有被公众普遍认识,对实验动物法制化管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科学理念、实质和内涵等方面的了解还有待提升。

为此,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实验动物”优势和融合作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手段,通过移动终端、电脑等载体,开展集图文、动漫、卡通、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实验动物科学知识传播,用于普及和宣传实验动物科学理念、实验动物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特别是在实验动物管理法制化、动物福利伦理、动物实验先进科学技术、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等方面[7],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到实验动物科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实验动物学科地位和国民科学素养,有利于推动实验动物科学事业的全面发展[8-9]。

3 科普传播模式探析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近年来借助新媒体的多元化传播手段面向行业、社会公众、青少年学生等开展了系列实验动物科普知识传播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实验动物的科普传播模式,以供实验动物行业内单位参考与借鉴。

3.1 实验动物网络媒体平台科普传播

依托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广东省实验动物信息网等网络媒体平台开设“科普园地”“动物知识”“动物福利”栏目,收录和发布实验动物、动物实验技术及动物福利伦理科普类知识。截止2020年底,已发布科普类知识文章4 229条,网站访问量达1 825 641人次,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群体对实验动物科普知识的需求。

3.2 微信公众号科普传播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通过打造面向广东省及全国范围内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广大青少年等进行科普传播的广东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信息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发布实验动物基础知识、动物实验技术、动物福利与伦理、科技热点事件、重大科技成果、行业政策法规、专家解读等内容,截止2020年,微信公众号平台关注人数14 358人次,年阅读量达802 463人次。其中,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新冠肺炎防控知识、防控政策与防控措施、疫情下专家专访等内容,加快了科普知识的传播速度。

3.3 数字化科普展览平台传播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依托远程视频技术手段建立了专门的数字化科普展览平台,该平台不定期对外开放,可供来访参观群体远程观看科学实验室内的先进仪器设施;观看动物实验真实场景,了解实验室内实验人员的防护要求,动物实验的操作规程等;观看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认识小鼠、大鼠、兔、猴、小型猪、比格犬等活体实验动物,了解实验动物日常饮食,感受实验动物福利的具体表现方式。

3.4 “趣味实验式”科普传播

针对青少年群体,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设立实验影像区,以显微镜、解剖镜、电脑等终端载体观看动物实验病理切片、常见微生物和寄生虫、细胞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实验奥妙和科学魅力,增加科学实验的趣味性以及青少年对科学实验的认识。通过这种真实灵动和充满探索感的科学实验体验,具有非常显著的科学传播效果。

3.5 “科学家直播式”科普传播

近两年来,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的实时在线云会议平台开展针对性、专业性强的“科学家直播式”专家讲坛或读片会,如动物病理读片会,将数字切片扫描,上传在云会议平台,实现病理切片的异地实时在线共享。专家在云平台上进行数字病理切片解读,与科技工作者多方互动分析讨论,使受播者可以足不出户获取专业的技术指导。这种形式更高效、便捷,从传统金字塔式的“自上而下”到网络式“点对点”的转变,有效地解决以往需要到现场学习交流过程中存在的时间、成本问题[10]。

3.6 科普讲座与视频传播

作者团队结合线下开展的实验动物、动物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科普讲座活动,录制成科普视频课件,通过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实验动物专家咨询系统的视频频道对外提供点播服务。目前为止,团队录制实验动物领域相关的科普视频463个,点播观看和阅读量达104 418人次,其中在2019年世界实验动物日期间,录制的《实验动物微歌曲》和《实验动物伦理福利与生物安全》宣讲视频,每日点播量达2 515人次,广泛宣传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重要性,为促进生命科学研究与推动实验动物伦理工作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1]。

4 科普传播对策与建议

实验动物科普传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实验动物科普宣传力度不够,科普传播的人才队伍缺乏,多元化实验动物科普内容不足,欠缺实验动物科普传播工作的激励机制等。我们通过探索和研究新媒体与多元化科普活动相结合的科普传播模式[12],总结了新媒体时代下实验动物科普传播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科普内容创作,满足不同科普受众的需求

整合实验动物科普资源,加强与科普受众之间的交流,获取受众对于科普内容的反馈意见,分析不同科普受众群体的需求,以动漫图文、手绘卡通、微视频、电子微刊、微信小程序等多种形式,制作具科学性、趣味性、差异化、多元化的科普作品,将实验动物领域中的科技热点、科学现象、科技成果、动物实验技术、政策解读等转化为易懂、易学的科普知识点,真正从内容上得到受众的认可,从而满足不同科普受众的需求。

4.2 加强科普人才培养,提高实验动物科普传播能力

实验动物科普知识传播是一项需要科学家和媒体人、大众媒体平台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由科学家提供专业、精确的科学知识,媒体人将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点,大众媒体平台将转化的科普知识点传播出去。当前,国家还没有建立对科学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激励机制,科学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热情不高,且仅以趣味性的表达方式来传播科学知识不严谨,失去其准确性和科学性[13]。另外,科普人才的缺乏还体现在:与新媒体发展相适应的实验动物领域科普内容创作人才、科普媒体平台运营人才等。因此,科普传播单位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科学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激励机制,引进和培养一批实验动物科普创作和新媒体平台运营人才,为新媒体时代实验动物科普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14]。

4.3 加强不同媒体间的融合,扩大科普传播的范围和效果

书籍、科普板报、科普画册等传统媒体虽然处于边缘状态但也还存在很大一部分受众群体,以图文、卡通动漫等灵活新颖形式创作的纸质科普内容依然吸引受众眼球。新媒体时代下,实验动物科普活动想要做到更加灵活多样,需要线上线下结合,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平台之间相互融合[14],强化与不同媒体间的科普资源与传播功能方面的优化整合,提高实验动物科普效果。

4.4 加强媒体平台运营能力,提高科普宣传力度

近年来,许多实验动物机构建立了不少信息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发布了丰富的实验动物科普内容,但也还存在媒体平台的运营力度不足,急需加强平台的运营和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实验动物科普内容的用户关注度,以期在行业自身专业媒体平台的关注和支持下,使实验动物科普传播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加强和提升,最终整体提升实验动物科普信息化水平。

5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实验动物科普工作需要依靠互联网、新媒体和不同媒体间的相互融合来提高科普能力。笔者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科普传播工作为例,对新媒体开展的多种科普模式进行了分享和探究,以期业内以及社会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实验动物科普工作和宣传教育中来,重视学习和实践新媒体时代的科普传播推广方式,对进一步促进实验动物科普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启示,推进我国实验动物科普事业的发展,使得实验动物更好地为社会、经济以及人类健康服务。

猜你喜欢
科普动物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科普达人养成记
做个怪怪长实验
科普漫画
最萌动物榜
科普连连看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科普连连看
动物可笑堂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