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日语言差异对中日文化差异研究

2021-02-07 08:04夏滢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3期
关键词:日语汉语

夏滢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和交流变得极为重要,而中日两国作为邻邦,两国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一个地区的语言由当地的文化所决定,而语言也能很好地反映出当地的文化和思想。中日语言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而这些是中日文化的差异造成的。文章拟通过在研究中日语言基础上,简单剖析一下中日文化的差异,希望可以为学习日语和需要利用日语交流的人们提供一些帮助,让沟通能更加顺畅。

关键词:中日文化;汉语;日语;语言差异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3-0026-03

0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中国和日本虽然都属于亚洲文化圈,但是语言的表达各有各的特点。中日虽然从古至今一直有着深入的交流,是距离不远的邻邦,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里,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但是两国人民在不同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里面生存,不仅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和习俗,也形成了非常不一样的语言系统。

语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对于生活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来说,人们交流是相对简单的,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因为语言差异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中国语言和文化同日本的语言和文化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差异,不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和认知活动;还会影响跨环境的语言学习[1]。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除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交流,还有很多中国人去日本工作或出差,同时有不少日本人在中国工作甚至定居。能否顺畅交流是直接影响不同国家的人表达和语言交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中日两国因语言差异而造成沟通错误,将对国际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1中日文化和中日语言的联系

1.1中国文化的渊源及特色

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人类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当今世界上文明持续时间最长的传统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在不断包容着、汲取着一些少数民族和西方的文化思想,它的传播范围直达东亚和东南亚。影响文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思想意识、意识形态和其他宗教、教育、生活,人们目前普遍认为,中华文明有许多直接的文化源头,其中黄河中华文明和长江中华文明文化是最主要的文化源头。古代中华文化是各不同地域文化交流、融合、升华的重要成果,学术界一般将其称之为“多源融合”,是中华文明文化形成的过程模式。

中国文化是和谐的。和谐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追求和谐的精神。例如,儒家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有墨家主张的“博爱”,道家讲“知和日常”。这些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汇聚、融合,使得中国文化的本身不断地追求和谐。

中国文化也是包容的,它具有很强的兼容性、灵活性和渗透性。中国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延续中不断包容和汲取来自其他地区的文化,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还讲求一个“义”字,它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忠于国家、舍生取义”“与人为善、诚信待人”。这样的中国文化使得中国充满了凝聚力,让中国不断地进步和突破难关。

1.2汉语的特点

汉语是中国的标准通用语言,也称为普通话。汉语主要在中国使用,很多亚洲国家和西方国家的华人社区或者唐人街也使用汉语。

汉语大致可以划分为一种标准语和两种方言。中国现代语的标准语是汉语,即现代普通话,以北京四个音节作为声调基础,收集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镇。在中国现代汉语规范标准汉语中,除了柔和的一个声调外,还有四个小的声调。

汉语的母语族一般被划分为13种民族语言(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639-3国际语言顺序代码),可分为多个语言段。汉语通用字母方言语系的主要通用字母语言分别依序是:现代汉语中古普通话、晋语、粤语、湖南语、吴语、客家语、闽南语等。

1.3日本文化的渊源及特色

日本文化历史起源于独特的海洋风貌地理特征环境。日本作为一个亚洲岛国,四面群山环海。海洋地貌特征相对单一,自然资源有限,所以在物资上很难自给自足。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积极致力于扩大发展国家海军军事力量,并很注重与我国海事的持续合作发展。日本依靠日益便利的国际航运,为了充分享受我国更多、更丰富的海运物质经济资源,人们开始逐渐萌生向海外地区扩张的伟大野心。正是由于日本这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文化环境,才逐渐形成了日本特有的传统文化,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日本传统文化以这种集体主义精神为文化核心。具体来说,日本人习惯于作为群体的一个整体,把群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有强烈的群体归属感,注重群体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当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存在差异时,个人往往能够以群体利益为中心,从整体布局规划上考虑,相互协调。

第二,日本海洋文化政治具有推进融合文化创新的特点。日本东临太平洋,北面东临朝鲜海,南面西临东海。特殊的文化传播力和地理文化位置使其逐渐成为融合西方外来文化、不断推进融合创新文化的文明典范。与此同时,随着欧美世界列强入侵亚洲,客观上推进了海洋文化政治的发展。善于深入学习和研究总结的日本人也从西方传统文明中逐步收集了自己的重要文化融合創新动力元素,并逐渐将其融入当地传统文化,成为推动现代文明稳步发展的重要文化创新动力。

1.4日语的特点

日语语言中的语助文字主要语言包括经常使用的片名为平假名和片假名、汉字,有时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罗马字母,目前为止日语主要的元音平假名大体上是分布在五十个字的元音图。现在日语的词汇按照不同词语语义来源或者语法来源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再细分为三类:和语词、汉语词、外来语。日语的句子整体语法结构中在成分中的顺序一般是: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日语是粘着语,在所有的语法成分后面都要加上表明其语法地位。此外现在日语还有着发达的敬语重音组合敬语词和助词使用系统。

2中日语言文化差异

2.1中日语言结构差异

从语言结构划分,汉语属于孤立语,而日语是粘着语,因此语言结构和形式各不相同。前者缺乏细微词形变化,句子词序中的所有词形顺序都呈现出鲜明的语法规律性,非常整齐严格,不能随意发生改变。语言词序上的细微词形变化可以极大地改变整个语句的意思。而日语与汉语不一样,一个句子的语法意义表达是否发生改变主要取决于语素,每个语素只能表达一个词的语法意义。现代日语中的动词、助词、助动词的表达作用十分相似;每个单词和短语在使用过程中,虽然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语法顺序,但主要还是依靠有格助词和粘连助词等动词的各种粘连用法来充分发挥其独有语法表达功能,形成一个句子独特的语法意义表达内涵。由此可见,中国人在开始学习现代日语时,经常对助词(含格助词和粘连助词)、助动词和无格助词等动词的粘连用法的不同感到不解。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那些依附于格助词的没有语法表达功能和没有语法表达意义的无格助词,大多数是卡在某个实词后面或所需要使用的实词的某个词根上。这与汉语的学习模式和习惯有着极大的不同,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困难。

2.2中日语言意义的差异

中日不同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大国不同的文化审美价值心理所直接带来的不同的文化性格、不同的国际情感文化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国际语言表达行为习惯[2]。例如,汉语名词中的一些贬义词几乎都表现了突出鲜明的情感色彩,而日语中则几乎没有这种词汇的情感表达。如果把中国人长期使用汉字的习惯及其运用推广到日语学习上,人们就有可能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文化思想、观念和情感,从而可能造成国际沟通交流的严重障碍。此外,日语中也虽然使用了大量的同音汉字,然而,这些词对汉字的使用意義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使用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变化,与汉字的意义有差异甚至完全不同。例如,“人参”在传统汉语中它只是要泛指一种珍贵的一味中药,但在现代日语中它则是要泛指普通的一种胡萝卜。“爱人”在传统汉语中它只是“伴侣”的一个意思,但在现代日语中它却是“情妇”的含义。因此,很多日文词汇看似是汉语同音字或同义词,在日本语言文化系统中,往往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这也给现代日语字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

2.3中日语言使用的差异

日本人不爱说和写,当他们在不得不说或者要写的时候,他们就会尽量简短地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要是表达问候与寒暄,句子会长而丰富。此外,日语语言和文化中还存在着用性别差异,即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之间的差异[3]。虽然汉语在男性和女性的表达用语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但不像日本那样强烈和明显。这也可能是日语交流过程中,容易使中国人感到迷惑的一点。

每一种语言文化的发展,都会随环境不同产生不同的民族情感文化思想、思维表达方式、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中国语言文化作为现代人们之间进行人际沟通、交流和自我意识表达的主要语言渠道,也因此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人们相应的文化表达方式和文化风格特征[4]。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人们使用汉语和学习日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包括技术因素。同时,还受更深的多层次的个体思维习惯、情感情绪表达、价值观、审美观和心理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研究传统日语和现代日语的实际应用发展过程,一方面,既要加强对日语相关单词、语法、语言基本结构和其他语言技巧使用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加强对日本传统文化、日本科学思想和日本思想哲学的学习。

3中日文化的差异分析

中国与日本两国一直以来都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可以说在文化学术研究方面,中国儒家文化仍然被认为是日本及其他儒家文化国家的重要研究源头。但是随着中日两国关系的不断变化发展及环境变迁,日本儒家文化开始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开始与中国儒家文化有了一些新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各种人际交往方式、行为表现方式、思维逻辑表达、行为模式等几个主要方面,接下来,本文将对其特点问题进行详细化的叙述。

(1)中国与日本同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日本儒家文化虽然是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但随着儒家历史的持续发展不断变迁,日本文化的基本结构又与中国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差异,首先就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同。人际交往,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形成的交流方式,这是一个国家文化表现的最直接的方式。我国的经济发展稍逊于日本,还是个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受经济影响的相关文化表现也就不同。例如,日本人十分注重时间观念,他们认为浪费别人的时间是最不可饶恕的,当日本人遇到需要赴约进行各种大型约会、会议时,大家一般来说都会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遵守预约时间、按照预先的时间安排去进行赴约。在日本如果家里有客人来访,那么主人放下手里的工作,先更换干净的衣服再出去接待客人,以此方式来向访客表达尊重。

(2)日本人有着强烈的社会集团管理意识,这与日本独特的社会历史观和文化背景有着密切联系。日本人强烈的社会集团管理意识,表现在日本人们实际工作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5]。日本人在进行自我介绍时,他们往往会说:“我是某某公司的某某某”,把自己所属社会经济集团放在首位。在日本人心里,自己及其所属社会集团的强大与否、地位上的高低都直接代表着自己综合能力的素质高低。所以在日本的责任企业里,员工每天都会努力地、用心地去及时做好自己所有属于他们本职的各项业务工作,如果一天的各项业务工作没有全部及时完成,那么企业员工绝不会及时下班回家好好享受休息,而会要求自己做完各项工作才下班回家。由日本人强烈的企业和集团经营管理责任意识看出,员工是日本这个企业集团经济社会持续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组成部分。此外,日本人从小就要做到长幼有序、严守高下尊卑,在很多日本企业里,员工与其他企业内部领导间依然保持有着严格的内部工作礼仪以及规范管理制度,员工不会因为工作遇到任何问题而“以下犯上”。所以日本员工在与其他企业内部领导之间,以及进行各项业务工作的内部信息沟通交流、汇报时,会充分做到表现得彬彬有礼,行为上的语言举止十分谨慎。

4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日语言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在哪里。结合中日文化差异,加深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了解,为国际交流和发展做准备。另一方面,对中日语言的差异研究可以提高对汉语和日语的认知以及提升学习效率。有日语交流和学习需要的人,在系统并深入地了解了日语还有日本文化之后,能够在日常交流和学习生活中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冯爽,房国铮.从语言表达看翻译中的文化不对称现象[J].汉字文化,2021(8):151-152.

[2]何娟娟.关于中日文化背景下语言差异的研究[J].今古文创,2021(11):106-107.

[3]董俊.中日语言称呼词的对比研究[J].散文百家(理论), 2021(3):144-145.

[4]吴珍.探究日语翻译方面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J].作家天地,2020(8):31+37.

[5]张永新.中日文化差异在日语翻译中的重要性[J].国际公关,2020(2):8-9.

(责编:李慧娟)

猜你喜欢
日语汉语
学汉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学汉语
赢在耐心
韩国语 "V+ " 与汉语"V+死了"对比研究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追剧宅女教汉语
试析大专日语教学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汉语与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