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连贯与衔接视角的中日会话省略表达差异研究

2021-02-07 08:04宋晗琳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3期
关键词:省略语言学

宋晗琳

摘要:在韩礼德的功能论中,三大纯理功能之一的语篇功能是将任何话语组织组合成完整统一的篇章的内在机制。而语篇功能的连贯性是语篇内无形的网络,即确保语篇中所有信息彼此联结,逻辑通顺的语篇本身的内部结构。省略,作为一种特殊的替代,与替代、指称、连接和词汇连接等共同构成实现语篇连贯的手段。省略表达虽在任何语言中均存在,但日语中省略表达从数量上和种类上皆远远高于汉语。本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中日会话中的省略表达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语篇连贯与衔接视角下的差异,旨在丰富对省略表达在不同语种中作为衔接手段的理解。

关键词:省略;中日对比;衔接手段;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3-0029-03

1省略手段的简介

在韩礼德的功能语言论中,概念功能,交际功能,语篇功能共同构成三大纯理功能,使语言的组成部分互相关联,语篇的内在结构得以成立。其中,语篇功能中的连贯(Coherence)是语篇内无形的网络,它确保了整个语篇逻辑通顺,语义连贯,而为了实现语篇的连贯,必须使用到语篇的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1]。

语篇的衔接手段有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省略手段。省略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替代,或者说是零替代(Zero Substitution),即在本该出现替代上下文信息的位置上出现空白,指代上文已经出现过的旧信息,或是其他由情境可知的信息。利用省略手段实现语篇的连贯可以避免行文重复,力求简洁[2]。汉语和日语会话中的主语和谓语常常被省略,故本文将从主语省略和谓语省略方面分别对中日会话展开对比和探讨。

2中日会话中的省略表达

汉语的省略表达早在汉朝就被称之为“省文”加以研究[3],但由于时间过早,汉语语法体系已经在发展中产生巨大变化,故略去不谈。现代汉语的会话中,省略并非罕见,但以往的研究多以语用学的角度考察,主要研究省略表达的交际功能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首次对省略的界定才标志着中国现代省略研究进入系统研究的新阶段,即省略的语法研究阶段。

在国内学者研究汉语的省略表达时,日本语言学家对省略表达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虽然省略表达并非日语或汉语的特殊现象,而是世界各语言共同的课题,但与其他语种相比,日语的省略表达种类多样,数量庞多,被现代日本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称之为日语的三大特色之一。

2.1主语省略对比

韩礼德和哈桑的理论中,主语省略属于名词性省略[1],但由于英语中除祈使句外,主语省略的出现并不非常普遍,所以他们并没有对主语省略进行单独论述。汉语中主语(subject)实质上是句中谓语的主体,在句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日语中,主语的地位并非如此,在日语语言学的学术界,存在着以主谓中心说、谓语中心说、主语废除说三种观点。本文采取第二种观点,即以金田一春彦为首的学派主张的谓语中心说,承认主语的存在,但地位不及谓语重要。

例1:

加奈子:だって、あの「陰影」、消えちゃてる?

達也:消えてない。

译:

加奈子:那么,那个“阴影”消失了?

达也:还没有。

(井出真理《あのころの背中》)

此句(例1)中省略了上文出现过的主语“阴影”,不仅对句意并未产生影响,反而使行文更加简洁,上下文语義紧密联结,是典型的主语省略。除了上例中的承前省略,蒙后省略、第一、二人称省略、对话中省等也属于省略表达[4],由于对话中省、蒙后省略在日汉会话中体现差别不大,本文将在以下部分重点对第一、二人称省略、承前省略等表达举例展开讨论。

2.1.1第一、二人称省略

日语中“が”为主语的格助词,即“が”前面的部分是句子的主语。而事实上,“が”在日语中作主语格助词时仅限于对眼前事实的描述、前文未出现的新信息的提起等语境。其他时候作为第一、二人称的主语往往被省略,而是通过授受关系词(例2、例3)、其他格助词或“が”提示其他格关系的功能(例4)、主题或话题的提出(例5)、敬语表达等来完整语义。

例2:

それを言ってくれるな。ぎゃっていう悲鳴が出る。

译:快别给我说那些丧气话。我可要惨叫啦。

例3:

一箱は、あげられませんよ。すぐ使ってしまうのだもの。半分ね。

译:给你一盒可不行噢。你一下子就用于刚啦。一半吧。

(太宰治《人间失格》)

例4:

冷たいビールが飲みたい。(此处格助词が提示的是主语产生情感意志的主体,与主语无关。)

译:我想喝些冰啤酒。

对比例文可以看出,上述在日语会话中的语句译为汉语时,除非作为上文问题的回答,否则很容易引起歧义,即主语不明,无法实现语篇的连贯。而在日语中,上述人称的省略则不必作为问题的回答,也可大量存在。日语会话中极力回避第一、二人称表述可以归因于其暧昧的文化背景,即对个人意志类的信息作模糊化处理以避免冲突。尤其是愿望、情感、能力等私人领域信息的传达,日本人已习惯在这样的高语境中进行会话,省略明确的第一、二人称亦对连贯性没有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与主语相反,表主题、话题的助词“は”“なら”反而在日语中极为发达(例5)。

例5:

“ふふ、どうだか。あなたは、まじめな顔をして冗談を言うからかわい。”

冗談ではないのだ、本当なんだ、ああ、あの絵を見せてやりたい、と空転の煩悶をして、ふいと気をかえ、あきらめて

译:

“嗬嗬,我说得如何?你一本正经地开玩笑的模样真可爱。”

不是开玩笑,是真话,嗷嗷,真想让你见识见识那幅画。我心里空自着急,正烦闷间,突然回头一转,不再固执己见了。

(太宰治《人间失格》)

此类省略主语,却提起主题、话题的话语多次在日语小说的汉译本出现,导致许多中国读者将其称为“日语翻译腔”。

从上述言语现象可以看出,日语作为黏着语,语法关系由各种助词及词形变化体现,会话中的人称主语无须直接出现,亦可借助句中其它语法表示,因此作为语篇的衔接手段常常被省略[5]。而汉语是孤立语,语法关系由语序和少量虚词体现,省略人称主语的现象不如在日语中常见。

2.1.2承前省略

承前省略是指主语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为求会话精简,在后文中略去旧信息不说,这种现象在日汉会话中均有体现,但有所差异。

例6:

先生は十年一日のごとく高等学校に教鞭をとって、薄給と無名に甘んじている。しかし、真正の学者である。学界の新気運に貢献して、日本の活社会と交渉のある教授を担当すべきである。

译:

老师十年如一日地在高中执教,满足于微薄的薪酬和无闻的名声。然而,老师是个真正的学者,他为学术界的新气象作出贡献,担任着与日本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教授工作。

(夏目漱石《三四郞》)

在上例(例6)中,老师作为整个语篇的主题,得以影响着后面的句子,因此在后文中均被省略[6],从连贯与衔接的角度来看,正是被省略的“老师”使整个段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暗示之后的句子也围绕“老师”展开。而在汉语译文中,第二句,第三句的主语则不得不添补。这是因为汉语中的主题、话题并不像日语那样可以用助词表达,承前省略只能用于旧信息所在的句子,或紧跟旧信息的句子。如上部分(2.1.1)所述,日语会话中提示主题的“は”比提示主语的“が”使用得更加频繁,因此承前省略更灵活地被运用。

2.2 谓语省略对比

如第一部分所述,本文采取谓语中心说的观点,即认为谓语是日语句子的中心。日语属于黏着语,语法关系由助词和词型变化等体现,而助词和词型变化多在句子的谓语部分,因此,日语句子中的谓语举足轻重,理解句子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谓语[7]。即便如此,在日语会话中为了实现语篇连贯,依然存在着许多谓语省略的表达,如动词省略,分句省略等。事实上,正因为其黏着语的特性,日语会话可以利用这些有功能的助词结句,省略句子的谓语,如例7。

例7:

どうぞこちらへ。

译:请到这边来。

汉语谓语省略现象亦呈现其独特与复杂之处,如分句省略中的歇后语(歇后语省略源自特殊的文化背景,并非作为语篇的衔接手段,本文不加讨论),动词省略中的系动词等。由于日汉会话中形容词省略表达大多是承前省略,即省略前文出现的旧信息,差别不大,本文重点对日汉会话中的动词省略和分句省略展开讨论。

2.2.1动词省略

日语会话中利用助词省略动词极为常见,如格助词省略(例7),接续助词省略(例8),副助词省略(例9)等。

例8:

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

译:

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请您收下。

例9:

そんなことがあったとは。

译:

没有想到会有这种事。

由于汉语是孤立语,有语法功能的格助词并不像在日语中那么丰富,如果省略上述动词,话语将会支离破碎,无法连贯。而日语中接续助词是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者动词、形容词性词组和句子的助词,在句子中一般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相同的语境下,汉语会话中通过加强句末的语气(如例8),也可以省略后续的动词。副助词一般位于动词之前,在句中起到加强疑问、反问、否定、强调语气的作用,其后的动词往往会省略,在汉语中也有类似存在,如“竟然”“也”等,同样可以省略后续的动词。因此,以上所述三种助词的省略表达出现在日语会话中的频率在汉语会话中呈递增趋势。

例10:

山田さんが离婚したんですって。

まさか。

译:

听说山田离婚了。

不会吧。

通过副词省略动词的现象(如例10)在日汉会话中均大量存在,尤其是口语语体。

2.2.2分句省略

分句性省略是指語篇中的某个句子被省略。如下例:

例11:

夏休みは、どこへ行きますか。

別に。

译:

暑假去哪里呢?

也没有什么特别想去的地方。

通过单独使用副词省略分句或小句,衔接前后文的省略表达在汉语会话中也大量存在,如“还行”“不太”,这样的省略表达对会话的语境依赖程度很高,被省略部分的句意根据上下文灵活地产生变化。

然而,在日语中和汉语中通常被省略的分句并不是同一类型。如例11中,日语中省略后被留下的是“別に”,此处意为“特别”,被省略的部分是有否定意味的信息“也没有什么”和前文提起过的信息“想去的地方”。在汉语中用“还行”“不太”省略已有信息较为常见,但并不会省略含有否定意味的个人意志信息。这一点也和上文(2.2.1部分)所述日本的暧昧文化相关,省略含有否定意味的个人意志信息可以避免拒绝的明确表达。由此可见,汉语和日语虽然均通过省略完成语篇的连贯功能,但由于文化原因,被省略信息也不尽相同。

3结语

省略在中日会话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衔接手段,合理恰当地运用省略手段不仅可以使表达经济高效,还能更加突出新信息,从而实现整个语篇的连贯统一。本文通过对比中日会话中的省略表达,从连贯与衔接视角下阐明了日语会话中的省略表达多于汉语的原因,中日会话中省略表达的运用方式等问题。简而言之,中日两种语言的语篇结构、文化根源上的差异都造成了中日会话中省略表达的差异, 日语作为黏着语,不仅依靠语境,也可以灵活地运用助词、词尾变化、授受关系、敬语体系等方式省略句子成分,衔接上下文。而汉语会话中用于衔接手段的省略表达,多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对话中省略为主,对语境的依赖程度较高。本文主要以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浅析两者差异,希望有助于深化对不同语种中省略表达的理解。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1976.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黄南松.省略和语篇[J].语文研究,1997(1):10-17.

[4]翟东娜.日语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崔崟.关于日语的主语省略问题[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9(2):95-99.

[6]朱德梅.从汉日主语省略说起[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31(2):93-96.

[7]朱立霞.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日汉小说中的省略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14,35(2):25-30.

(责编:李慧娟)

猜你喜欢
省略语言学
“省略”讲解与训练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省略
The Application of Hedges in EFL Class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
EmploymentAgeDiscriminationonWomen
ItIsBetterToGiveThanItIsToReceive
高考英语中的省略现象探究
高考英语试题中的十大省略现象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