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HK成绩管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习得路径和策略

2021-02-07 15:17程程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3期
关键词:语言习得

程程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疆某高校2020级少数民族大学生MHK成绩数据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发现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国家通用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MHK成绩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出其语言习得路径和学习规律,提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习得国家通用语言的策略和可行性建议,促使其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MHK;语言习得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3-0038-03

0引言

MHK是专门测试第一语言非国家通用语的少数民族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是用于考量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通用语实际掌握程度的有力工具[1]。MHK测试结果已成为多种场合的有力证明,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进入专业学习、能否取得毕业证、学位证以及是否滿足工作招聘条件的重要指标。MHK考试特点主要为:MHK考试除了考察学生汉语交际能力外,还对学生汉语积累、日常生活中能否熟练与正确运用汉语进行考察;取消单独设置的语法考查,而是将其分散融入到其他各环节考试中;引入书面表达题型,对书写提出更高要求,增加听写内容,要求学生利用汉字将录音中的内容书写出来,考核学生汉字书写与运用能力;增加相应的口语考试,避免出现“哑巴汉语”的情况。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进一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本文拟对南疆某高校2020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MHK成绩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各项成绩的主要因素。为今后国家通用语学习者提出可行性建议,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听力、言说、阅读、书写能力。

1少数民族大学生MHK成绩对比分析

MHK教学总共划分为四个科目: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国家通用语言听力以及国家通用语言口语[2]。其中阅读理解教学目标是为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语言要素的掌握,并提高运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书面表达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思考及书写能力。MHK口试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少数民族大学生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MHK听力教学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国家通用语言听力能力。

MHK考试总共划分为四个等级,本校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必须通过MHK三级方可结业。其中MHK三级包括MHK三级甲等和MHK三级乙等。在此次考试中有573名学生达到了三级乙等水平,占总人数的50.98%。本文将通过分析此类学生不同科目的成绩,反观2020级全部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的掌握情况。

在考试成绩达到三级乙等水平的考生中,大部分单科成绩达到65分,总成绩达到290分,占总人数的25.53%(287人)。该数据表明部分学生在语言技能方面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其中少数学生的口语、写作、阅读技能水平相对薄弱,听力水平相对较高。

图1为2020级MHK结业考试成绩人数分布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成绩未达标的人数中,口语测试未达标人数最多,共186人,占总人数的16.55%。而在成绩合格的总人数中,口语测试及格人数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所占比重少。根据数据表明国家通用语口语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是相对较难。

图1中可以看出,在口语测试达到65分以上的学生,其他科目均在65分以上。这种情况表明,大部分口语好的学生,其他科目成绩分数也会相对较高;而口语相对较弱的学生,其他科目成绩也会相对偏低,这证明了口语学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同时图1中可以反映出,阅读理解测试和听力测试不及格人数相对较少,及格人数中分数超过65分的学生又相对较多,由此可以证明阅读理解和听力测试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简单的科目。

通过对此次MHK成绩分析,统计出学习艺术和体育有关专业的学生人数共82人,其中未过级人数为56人,未过级率为68.29%,占总未过级人数的30.1%。

数据表明学习艺术和体育有关专业的学生过级率较低,接受课堂教育能力较弱。存在原因如下:(1)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教学对象的质量如何,也会对教学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报考艺术和体育有关专业的学生,高中时文化课成绩相对偏低,以及高考录取分数线相比较报考其他专业学生分数线会降低。高考录取分数线降低,生源水平偏低,导致过级率较低。(2)学习艺术及体育专业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课堂上注意力很难放到学习中去,对所学的知识接收能力较弱以至于成绩下降。因此对于此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国家通用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习得国家通用语言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仅仅只是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视为应付考试的工具,没有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2使用频率低

在平日里大多数学生很难自如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部分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习,在课下却很少讲国家通用语言,习惯性地用少数民族语言交流。

2.3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对国家通用语学习热情较低。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学习兴趣,存在只有老师教才去学的现象,自我学习能力较弱,独立思考能力较差。

2.4应试能力较差,导致成绩不理想

MHK考试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心理素质较差无法将原有的水平发挥出来,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在口语考试过程中,由于紧张和不够自信导致语序混乱,意思表达不明确的情况。

3国家通用语言习得路径和学习规律的启示

(1)MHK成绩显示,国家通用语言口语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因此在国家通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生应加大对口语的练习和运用。将国家通用语口语与听力、阅读、写作相结合,做到多实践多交流。

(2)在考试的前期准备当中,不断提高和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学生在准备MHK考试期间,会对各种题型做好针对性的准备,而在准备特定题型时,学生会对这一题型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专项总结归纳。在完成以上总结归纳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国家通用语水平会有着潜移默化的提升。

(3)通过考试的前期准备来提高语言习得的水平。学生在准备MHK考试期间,会对各种题型做好针对性的准备,而在准备特定题型时,学生会对这一题型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专项总结归纳。在完成以上总结归纳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国家通用语水平会有着潜移默化的提升。

4国家通用语言习得策略及建议

4.1充分认识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56个民族之间相互交际最重要的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3]。学好国家通用语言,不仅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大发展、大交流和大融合,而且能增强中华民族共同體意识,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繁荣文化和团结进步的目的。同时学好国家通用语言,也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必备要素。因此,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积极倡导推进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是振兴中华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要求。

国家通用语言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与每一个人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较多的重要语言。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味着爱国,意味着提升自身的发展和能力,也意味着各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与外界没有障碍地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仅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经历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求职过程中也能造福少数民族人才,因为在新疆地区精通通用语言的人才相对来说有优势,而且现在所有大大小小考试都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题,因此国家通用语言的掌握度直观地反应出一个人汉语水平的高低,能为自己争取一些好机会。

4.2培养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兴趣都会觉得整个过程枯燥乏味,并且感觉没有目标、没有方向[4]。学习亦是如此,没有稳定的兴趣就难以获取成功的方法。对于如何养成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兴趣,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开始,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要充满信心,相信学习国家通用语是十分有趣的。想像中的“兴趣”会有助于推动学习国家通用语的热情并对其产生真正的兴趣。

在不断找准和认清学习目的的过程当中,可以潜移默化地间接培养个人的学习兴趣。学习国家通用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并且是少数民族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是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衡量标准[5]。逐步从被动地消化和吸收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转而变为自身的一种主动性的、自主性的国家通用语言习得。

在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当中,不断培育和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用所掌握的国家通用语去与身边的老师同学交流,尽管开始比较困难,说的多了也就慢慢熟悉了。用国家通用语交流,一是能巩固所学知识,二是能够修正错误的语病,三是能够收获自我成功带来的喜悦,学会快乐学习。

4.3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训练,尤其要坚持听说领先

国家通用语的习得注重听力、言说、阅读、书写四个方面。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能力,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

4.3.1听的策略培养

听是语言传输的方式,是说的前置条件。在听的过程中,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这样的情况:“只听一些听得懂的内容,听不懂的就放弃”。这样的学习态度,只会使学习者成绩急速下降,并且失去学习的兴趣。其实,听力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过程,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注重说话人的语气语调,从而来判断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做好记录。这样的听力方法有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快速抓住话语中的重点。

4.3.2说的策略性培养

努力创造语言环境,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用国家通用语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普遍使用。在生活中强制性地用国家通用语去交流,与汉族同学交朋友,碰到不会表达的词汇及时请教。这样来说,交流频度的提升一方面能提高国家通用语言运用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养成使用国家通用语的良好习惯。

4.3.3读的策略培养

利用早晚自习大声朗读课文,在学习之余海量阅读国家通用语言书籍[6]。在阅读过程中,如若遇到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等问题,做好记录并向他人请教。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学校里有很多宣传标语,大声地去朗读,了解每一个词句的意思,并将这些词句牢记在心反复理解并背诵,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4.3.4写的策略培养

将写与听说读相结合,将所听、所读以及交流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7]。这样有助于了解词汇、句子和语段的用处。同时将所记所写的内容牢记于心多在实践中运用。

5结语

本文对南疆某高校2020预科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MHK考试情况以及质量状况进行了简单地的介绍, 同时通过MHK成绩对国家通用语言习得的启示进一步提出少数民族学生如何提高国家通用语习得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学生在国家通用语言习得过程中,牢记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通过主动学习来逐步掌握国家通用语言,从而做到想说国家通用语,爱说国家通用语。从长远上看,通过对MHK成绩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促进民族团结。对提升少数民族适应社会能力,并且得到更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玉琪.新疆民族汉考实践研究[J].新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5-47.

[2]张浩,孟博文.少数民族大学生MHK考试成绩调查分析及对教学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9(7):213-216.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4]余厚洪.MHK课堂“快乐”教学法探析.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9):106-108.

[5]美丽开·牙生.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MHK应试能力[J].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54-57.

[6]鞠文雁,鲁新民.“民汉兼通”和新疆双语教育[J].新疆社会科学,2011(5):153-156.

[7]唐菊花.结合MHK考试谈谈我校预科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写作[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32(1):54-57.

(责编:李慧娟)

猜你喜欢
语言习得
儿童语言习得与小学英语教学
多模态语言体验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及其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论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高职高专英语的语境化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开设语言实践课的必要性及优势
利用网络资源创建大学生英语学习资料库的实践探索
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
基于联想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词汇教学策略
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