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中职音乐教学中的思考

2021-02-07 08:02关晶晶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融合

关晶晶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邃而多元,其中民族音乐文化也更具特色,在地域文化交融愈加得到重视的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传播民族音乐文化也就显得更具现实意义。中职音乐教师需要进一步注重民族音乐教学的开展,把教学作为文化传承的依托。增进民族音乐教学的质量成效,教师应当将教学方式方法进行革新,由刻板转变为灵活,有效提高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促进学生充分领悟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从而也使教师深切感知到,民族音乐教学是强化中职生艺术鉴赏力,提升其民族文化自信的最佳措施。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中职音乐教学;融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3-0102-03

0引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中职生了解民族音乐非常必要。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应当在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民族音乐环节做出进一步考虑,促使学生对民族音乐常识有基本领悟,提高其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感,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在高质量学习和深化思考中,加强社会公民责任感,在专业课程教与学过程中,以民族音乐文化为根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述音乐背后的中国故事,了解中国音乐家、作曲家、词作家等,发扬民族音乐,传递中国声音。通过音乐语言这一特殊的表达方式,激发中职学生深层次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高尚情操[1]。

1中国民族音乐的相关概述

中国民族音乐又称民乐、国乐、华乐,是指中国传统音乐及以其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各种音乐,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的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意境上都无比丰富的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是讲究艺术表现的中和、简约、适度、含蓄、空灵。按其体裁艺术特点可分为六大类: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等,每类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品,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地域特征是十分鲜明的,充分体现了各民族生产、生活情况,也是不同民族风俗和文化的综合体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中职学生通过欣赏和学习民族音乐,不仅能够对音乐中蕴含的情感直接地加以体验,更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在中职音乐课堂中学习民族音乐,可以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被很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

2中职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2.1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

《论语》中指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人们就开始用音乐陶冶人的情操,孔子指出,理想的人格必须是“音乐的灵魂”。可见音乐欣赏给人们的精神帶来的强烈的冲击,不是其他艺术形式可以比拟的,特别是那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学习它们已经不再是音乐本身那么简单,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可以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民族音乐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此同时,中职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对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我国民族音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有着十分坚挺的文化内核,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国56个民族中,任何一个民族的音乐都蕴含各自的民族精神,在民族音乐演奏中,也可以体现出不同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学习民族音乐有利于把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出来。

2.2培养音乐人才的载体

市场经济思维模式的盛行,促使各类型新生事物相继涌现,导致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受关注度逐渐消退,这样就使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传播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中职学校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的开展,是迄今为止最具现实意义的民族音乐教育模式,能够为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良好传承与创新创造有利条件。把民族音乐文化体现于中职音乐教学环节,是储备民族音乐创作人才的最佳措施。所以,为保证明显提高中职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成效,就应鼓励学生能够对民族音乐内涵有充分了解,加强学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并对民族情感进行更加深刻地体悟。由此可知,民族音乐文化是储备相关音乐人才的主要依托,在达成教学目标方面会有着无可替代的促进性,使学生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具备复合能力,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人才上的保障。

2.3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品,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地域特征是十分鲜明的,充分体现了各民族生产、生活情况,也是不同民族风俗和文化的综合体现。民族音乐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其中内容的含义深邃而多元,中职生对民族音乐进行倾听和赏析,会使学生对音乐的艺术情感有深化领悟和记忆,促进其能够深切意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深邃性和独特性,因而,将民族音乐融入于中职教学环节,能够对中华民族文化进行更加良好的传承与传播。

3民族音乐文化融入中职音乐教学中的意见和建议

3.1采用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民族音乐教学在具体进行时,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明显提高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热情和专注力,能够切实加强教学的质量成效[3]。然而,大部分音乐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往往都会面临一个主要难题,就是很多学生在民族音乐学习方面不能表现高度的兴趣,他们基本上都会更热衷于流行音乐。所以每一节课的教学开展,都难以保证教学成效符合预期。从目前来看,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00后,若想明显提高这些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兴趣,加强其相关学习的热情和专注力,教师就应当先行了解其喜好以及年龄特征,通过有效沟通合作,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从音乐教学要求的角度来说,学生应当对民族音乐内涵有基本领悟。所以,教师就应当进一步强调思维模式的更新,不能再借助纯粹知识讲解的方法,而是需要在通俗音乐讲解的基础上,再结合其与民族音乐的共通性做出考虑。比方说,在给学生讲解戏曲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李玉刚演唱的《万疆》,但是大部分00后中职学生都不太了解相关类型音乐,却对目前歌坛上的青年艺术家、歌手李玉刚耳熟能详。所以,教师就需要学生对李玉刚的《万疆》进行赏析,促使学生能够从中深化领悟民族音乐的内在涵义,在此期间,还需要给学生讲解与《万疆》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及音乐专业理论,充分展现传统民族音乐与戏曲音乐融入的独特美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融入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方说在给学生介绍湖南民歌的过程中,教师就给学生下载其熟知的歌曲,也可在智能终端设备上给学生呈现民族音乐的视频,比方说,《浏阳河》相关类型的民歌。该类型歌曲曲调优美,听来会使人心生暖意,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对《浏阳河》进行演唱,促进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其中的内在寓意,从而在加强教学成效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继续了解民族音乐的兴趣。

3.2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展示民族音乐文化内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使国内地域音乐逐步出现于中职校园中,在这样的条件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况且现阶段中职院校也往往都会采取刻板的教学模式,很多学生都未能在民族音乐学习上表现出明显的主观能动性,想要保证民族音乐文化进一步广泛传承传播,就是就应当摆脱对以往思维模式的依赖,建立更具有深远影响的思维模式,秉持潜移默化的原则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能够民族音乐中的精华部分逐步呈现和渗透给学生,促进其逐渐深化领悟经典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加强艺术鉴赏能力[4]。2016年春晚上,谭维维一曲《华阴老腔一声喊》震动四方,歌词中的阳刚之气和磅礴的气势让人无不动容,再加上月琴、板胡、低音二胡、梆子、镲等民族传统乐器与贝斯、吉他、架子鼓、电子琴等现代乐器的融合,民族音乐与摇滚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在舞台上释放出来的夺目的光彩。这些具有混搭风格的联合,能够为中职音乐教学的发展指明发展方向,从而使教师通过对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充分联合,保持高效地开展民族音乐教学。

3.3创设良好的民族音乐学习氛围

由于应试思维模式的长期束缚,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具有夯实的音乐文化内涵,也未能对音乐有基本的掌握。而中职院校着重强调职业教育,然而在艺术鉴赏教育环节上却未能做出进一步考虑,大部分学校音乐教学都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这样的情况在现代中职学校中较为多见。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应当摆脱以应试思维模式的束缚,借助合理途径创设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充分领悟音乐文化,借助智能终端设备或多媒体等将乐曲、动画或短片等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民族音乐的内在含义。以此提高其继续了解民族音乐的主观能动性。比方说,在《黄土高坡》的课节教学环节,教师就需要借助民族元素的融入,营造地域文化氛围,借助适宜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内在含义及其独特魅力的充分领悟。从而将乐曲的民族文化传承给学生。实际上,民族音乐都是从地域环境中总结而来,与现实事物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在给学生介绍歌曲时,教师需要先行向学生讲明陕北民歌的地域风情,以及西北人粗犷的性格,同时再以影像的播放,使学生感官得到前所未有的真实体验。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便可给学生介绍具有代表性的陕北民歌《信天游》,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陕北民歌的文化内在含义,增进民族音乐素养。

3.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应用的相应性以及合理性者会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实效。从民族音乐教学的角度上来说,教师应当保证方法上的丰富性,促进学生对各民族音乐的内在含义有更加深刻地领悟。那么讲解、问题设置和现场演示等都可供教师选取。其一是讲解法。也就是借助理论讲述的措施促进学生对所涉及的专业常识有充分了解,所以,就应当保证教师具备良好的文字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在了解专业常识的基础上,增进专业核心素养。比方说,在琵琶曲的《十面埋伏》教学环节,就应当将作品创作的背景向学生做出阐述。《十面埋伏》最早见于1818年,讲的是楚汉战争中汉军运用十面埋伏击败楚军,使得项羽乌江自刎,最终刘邦获得战争的勝利的故事。这首琵琶独奏内容激烈,曲调跌宕起伏,把项羽被包围并被击败的情境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其二是示范法。在民族音乐教学中,需要当场演奏琵琶,这样可能促进学生有更加真实的体验,促进其充分明确乐曲的内在含义。比方说,在《大浪淘沙》这首琵琶曲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对学生呈现琵琶演奏的影像,也可借助自主演示,促使学生从中聆听和感知乐曲的含义,领悟乐曲的内在寓意。其三是提问法。教师需要结合课堂知识,给学生布置相关联的问题,比方说,乐曲的曲调、类型及其旋律;曲中人的内心情感;这些关联问题的提出,能够促进学生对乐曲的含义和寓意得到学生的充分领悟,以此提高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热情和专注力。

3.5流行与民族音乐融合

社会文明的快速提升,促使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都相继出现于音乐发展中,大部分音乐曲作者都会在艺术创作中加入民族元素,将具有中国特色音乐的独特性进一步彰显,为中职生高质量学习民族音乐创设了适宜的氛围。所以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就应考虑到现代元素与民族时尚元素的充分联合,使时尚元素得以在音乐中充分融入,使音乐教学氛围进一步具学术性和严肃性,也会保证进一步切实现代中职生的思想观念,以此为民众音乐的更加深广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5]。不仅如此,教师还可借助民族乐器,给学生演奏现代通俗风格的音乐,促进学生能够在不同网格的音乐中,深切感知到民族音乐的风格的独特性,进而加强学生音乐艺术赏析能力。

3.6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在确定学生已基本了解各民族音乐风格以及专业理论时,教师为保证学生的理论基础更扎实,应当以固定时间对学生实行考核,明确学生的近期学情。例如,教师可以把事先收集的、多种类型的琵琶曲融入课堂,然后,以提问的模式,检验学生相关学情,也可借助辨别对错的模式,给学生提示音乐出处,或将乐曲与相近故事相联合,引导学生辨别对错,并表述原因,向表现突出的学生施以适当的精神鼓励或物质奖赏。教师还可把最终的考核信息进行整理,为期末考核分数的评定提供依据,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深刻领悟和长久记忆,也会明显加强学生音乐赏析能力,提高学生继续了解民族音乐的热情和信心,调动学生民族自豪感。

3.7加强中职学校音乐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该给音乐教师创设充足的进修时间和空间,促使教师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快速加强,现代音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教学之间存在明显区别,为保证今后的音乐教学可以切合学生学情及其发展需求,教师就应当以前瞻性的思想模式进一步提升自我,那么培训和进修便会是实现该目标的最佳措施。具体培训项目应当包括专业理论、岗位技能等。另一方面,应当注重感知能力的培养。现代音乐教学的宗旨是为了加强学生专业敏感力,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如果学生具备了这些技能,便可保证其在音乐方面领悟到更具深远意义的思想观念,进而丰富学生专业文化内涵。教师也应当明确强化学生音乐敏感力以及专业技能的最佳措施,可以借助各种旋律的融入,助力专业敏感力的加强,可以把自我艺术情感融入乐曲,以此增进音乐鉴赏力,从而加强教师进修、培训的质量成效。

4结语

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职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后备力量,具备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也就显得意义重大,在素质教育愈加得到重视的新时期,中职院校对音乐教学也做出了进一步考虑,然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还是伴随着一些影响因素。在这样的条件下,教育就应当结合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以合理方法的应用,助力民族音乐教学的保质保效开展,以此为社会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储备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晓利.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中职音乐教学中的探究[J].戏剧之家,2020(7):161.

[2]叶学全.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中职音乐教学中的探究[J].魅力中国,2020(31):244.

[3]孙志远.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中职音乐教学中的探究[J].赤子,2020(3):23-24.

[4]汪超.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职音乐教学的策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4):159-160.

[5]李红鹰.论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中职音乐教学[J].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3):214.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中职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浅析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法
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探讨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中职音乐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
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