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紧张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探究

2021-02-08 09:32席世妍
医学前沿 2021年19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护理人员

席世妍

摘要:目的:评估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与职业紧张水平,分析职业紧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职业倦怠通用版量表。抽样方式对245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情况调查。结果:职业倦怠阳性人数为163人(66.5%),职业紧张阳性人数113人(46. 1%)。结论: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医疗机构应便利护士工作需求,提高工作自主程度,增加对护士的社会支持,防止职业倦怠。

关键词:职业倦怠;职业紧张:护理人员

工作倦怠是由于个人无法有效处理工作中各种持续压力而引起的长期反应,包括情绪疲惫、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下。护理工作具有工作量大、压力大、风险大、工作时间长的特点。职业倦怠不仅会给护士带来身心问题,还会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和服务体验下降,导致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下降,进而影响医疗机构的绩效。

1研究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0年10月至12月纳入西安市的245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

1.2信息资料

研究者以自制问卷采集基本人口社会学信息和护理工作相关情况,具体包括性别、年龄、所在医院等级、职称、婚姻、是否上夜班、自我调节放松频率、工作负荷耐受情况等。

2结果

2.1 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水平

本研究调查发现护士中无职业倦怠的人数为82人 ,患有轻中度职业倦怠的人数为153人重度职业倦怠的人数为10人,总体的职业倦怠人数为163人。职业紧张阴性的人数为132人,职业紧张阳性的人数为113人。

2.2 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在不同人口学因素和工作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差异性检验中发现,不同医院等级、婚姻情况、自我调节放松频率、工作负荷耐受程度的护士职业倦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自我调节放松频率、工作负荷耐受程度的护士情绪衰竭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医院等级、婚姻情况、自我调节放松频率、工作负荷耐受程度的护士人格解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婚姻情况的护士低成就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是否职业紧张在职业倦怠、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水平的差异 并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2.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人口社会学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分别以MBI总分、MBI情绪衰竭、MBI人格解体、MBI低成就感作为因变量,职业紧张情况、JCQ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人口社会学特征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当因变量为MBI总分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统计意义 ,调整后R2为0.284,有职业紧张的护士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JCQ社会支持更好的护士更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当因变量分别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详细如表2所示:

表2 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讨论

医务人员是失业人口的高发区。一些调查显示,中国的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总检出率为65.57%。工作倦怠不仅会影响医务人员身体、心理和社会行为等健康的不同维度,还会影响工作质量,给医患矛盾带来隐患。这也是医院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护士在与病人紧密联系的前线工作,工作时间快,任务繁重,风险高,压力大。工作倦怠的风险大于其他医护人员的风险。工作倦怠会降低护士在工作中的满意度,影响员工,提高离职率,降低服务效率,并危及患者的安全。本研究中,护士的阳性率为66.5%,低于张浩然,但高于鸾。其基础可以是:(1)人口社会学的差异和研究对象的学科特征;(2)不同临床科室护士出院时的暴露风险不同;(3)测量工具与评估方法的差异。

本研究显示职业倦怠是护理人群常见的职业健康问题之一,而对职业倦怠实施干预需要明确其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一些研究认为,工作压力是导致工作倦怠的最直接原因,而工作倦怠是长期工作压力的最直接结果。本研究发现,在检查了人口统计学和社会学等变量后,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与以往教师、护士和飞行人员群体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护士工作负荷与工作倦怠总分、人格解体等变量呈正相关,与国内其他研究成果相同。研究人员使用工作需求的自主性模型和缺乏工资的模型来解释工作倦怠的相关影响机制。后者从宏观社会交换的角度分析了工作倦怠的产生机制。从工作需求的自主模型理论来看,工作压力来自工作需求与个人自主之间的不平衡,当护士面临工作需求时,如果他们无权在技能的使用和工作任务中分配自主性,就会引起紧张。当护士面临高强度、高风险和长期的工作压力时,工作紧张的人可能会失去工作热情、情绪极度疲劳和情绪疲惫。情感上的疲惫会让护士失去照顾、信任和精力然后影响到病人的护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分析護士工作、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探讨工作条件应激对总分和不同工作倦怠维度的预测作用。实验保险包括:样本提取方法不太可能进一步检验结果外推法;样本变量仍然很少;护士工作倦怠的解释作用仍然不足。

参考文献

[1] 王阳, 马磊, 隋国媛,等. 护士职业倦怠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 2012, 19(4):2.

[2] 黄丽. 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的关联研究[D]. 复旦大学, 2013.

[3] 齐菲, 袁婧, 黄莹,等. 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与护理差错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16, 32(4):5.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护理人员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护理管理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分析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