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肝化纤颗粒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1-02-14 08:12陈美岑王振常
西部中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代偿化纤肝功能

陈美岑,王振常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

近年来,全球因肝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导致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1]。现代医学研究[2]表明,菌群紊乱是导致肝硬化发生及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肝硬化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轻则出现腹胀、腹泻、恶心等胃肠病不适,重则肠道内有害细菌大量繁殖,释放内毒素不经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引起内毒素血症或脓毒血症[3],严重影响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生命。故纠正肠道菌群紊乱,是控制肝硬化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6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肠道菌群失衡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硬化失代偿期肠道菌群失衡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明确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66例肠道菌群失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66±7.91)岁;平均病程(8.23±7.26)年。观察组中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08±8.43)岁,平均病程(7.02±7.78)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纳入:1)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肠道菌群失衡相关诊断标准[4-5]者;2)具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腹痛、胃脘胀满不适等症状者;3)在采样前4周内未用过抗生素、微生态活菌制剂及乳果糖等者;4)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排除:1)发生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膜炎、肝衰竭者;2)合并其他疾病所致的慢性腹泻、吸收不良性疾病者;3)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4)伴有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治疗、严重精神疾病者;5)治疗前1个月内使用过抗菌药物、肠道微生态制剂、乳果糖及免疫调节剂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以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包括抗病毒、降酶、保肝、退黄、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等。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柔肝化纤颗粒,药物组成:生黄芪45 g,薏苡仁45 g,枸杞子20 g,黄精20 g,鳖甲30 g,鸡内金15 g,生牡蛎30 g,橘红12 g,虎杖20 g,泽兰30 g,黑枣15 g。每日1剂,早晚分服。两组均持续服药2个月。

1.5 观察指标1)肝功能指标:采集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5 mL,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2)肠道菌群指标:采集患者新鲜粪便标本10 g进行菌群培养,并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群水平(大便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的定量测定。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TBIL(umol/L)90.95±21.22 26.97±9.70*#88.96±20.29 41.02±11.88*例数33对照组3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LT(U/L)127.63±21.64 35.23±10.99*#126.43±21.49 41.20±10.75*AST(U/L)113.80±20.20 36.03±9.46*#111.03±19.73 45.70±10.54*

2.2 肠道菌群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均显著多于治疗前(P<0.05),大便肠球菌、酵母菌的数量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肠道菌群改善情况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菌群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两组肠道菌群变化比较() Ig CFU/g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两组肠道菌群变化比较() Ig CFU/g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乳杆菌8.37±1.10 10.43±0.97*#8.34±1.11 8.87±1.02△例数33对照组3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大便肠球菌7.61±1.10 5.64±0.74*#7.59±1.08 7.13±0.91△双歧杆菌7.60±1.40 9.21±1.05*#7.53±1.42 8.14±1.07△酵母菌4.57±0.69 3.34±0.51*#4.53±0.71 4.20±0.64△

3 讨论

肠道菌群是寄生于肠道内的一类分布广泛、构成复杂、功能多样的微生物群体,正常环境下,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共同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免疫等多项生理过程[6]。当疾病发生时,人体内的肠道菌群会出现失衡,宋春洁[7]发现,肝硬化患者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属数量下降,肠球菌、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细菌数量明显增加,这与国外学者研究结果一致[8]。研究表明,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从门脉高压、肝功能受损、宿主抵抗力降低这三个方面影响肠道微环境改变,可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胆汁、抗体及溶菌酶分泌减少,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等,直接和间接地导致肠道菌群失衡[9]。而肠道菌群失衡参与肝硬化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可加快肝纤维化的进程。目前对于肝硬化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临床上主要以微生态制剂治疗[10],但其对肝硬化的整体改善效果欠佳。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治疗时将“祛邪扶正”的原则贯穿始终,这与现代微生态学者提出的“矫正生态失调,保持生态平衡,间接排除病原体”的微生态调整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肝硬化往往是因为湿热疫毒侵袭肝脏,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日久耗损肝脏气血,致肝气、血亏虚;肝肾同源,肝损及肾导致肝肾阴虚;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调,致脾失健运,运化水谷精微失常,其本质为肝肾阴虚夹脾气虚。治宜柔肝补肾、健脾祛湿解毒,兼以活血软坚。柔肝化纤颗粒中黄精、枸杞子、生牡蛎、鳖甲柔肝补肾、益气养阴、养阴潜阳、软坚散结,使肝肾阴血充盈,则坚自消而得柔润,肝脏功能恢复;《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故以黄芪、薏苡仁大补脾肺之气,利水托毒外出,以强健脾胃之气,防止肝之邪毒向脾传变;鸡内金消积化瘀、健脾调中;橘红化痰醒脾通调三焦,二者兼补脾肾之精;泽兰通行肝脾血脉,养血活血而不伤正,有通达中焦之功;虎杖清热解毒以除湿热余邪;黑枣调和诸药。

临床研究发现,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乏力、纳差、腹胀、黄疸等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11]。动物试验[12]表明,柔肝化纤颗粒能使肝纤维化大鼠静脉回流受阻及门脉压力情况好转,促进肝微血管流速,增加肝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有助于延缓肝硬化进展。

综上所述,应用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肝硬化代偿期肠道菌群失衡,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及肠道菌群失衡情况,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说明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肝硬化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而实现的。

猜你喜欢
代偿化纤肝功能
No.2 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政府代偿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我国纺织化纤行业碳排放估算的研究
PT、Fg、PLT 检测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血的监控预警作用
化纤联盟持续发挥技术创新链优势
中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郁铭芳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信用卡余额代偿的美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