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药事管理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021-02-24 11:30瞿礼萍唐冬蕾王世宇
医学与社会 2021年2期
关键词:低阶药事管理学

瞿礼萍,唐冬蕾,张 珵,王世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药事管理学是研究药学事业各个环节活动及其管理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作为我国高等院校药学及中药学类专业大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和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首要科目,药事管理学是从事药学事业工作的重要专业支撑。由于该学科知识面广、知识点分散、应用实践性强,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较易理论脱离实际,学生理解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药事法规不断修订完善,而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致使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1-2]。针对这些问题,学术界提出了基于不同理念的课堂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多种教学理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3-6],但仍未完全突破以教师为主体、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有限。翻转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教学理念,被认为是影响传统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于2015年正式应用到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中。与其他学科一样,药事管理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同样存在僵化理解与应用、课堂流于表面和形式等共性问题,作用发挥受限。O-PIRTAS是新近提出的致力于解决翻转课堂实际操作问题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包括制定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活动、学生自学教学视频(或资源)、回顾、测试、活动和总结等环节[7]。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在厦门大学多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获得论证。笔者系统分析目前国内药事管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现状及问题,并结合课程实际,探索基于O-PIRTAS的药事管理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期提出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模式。

1 药事管理学课程翻转课堂实践的现状与问题

以“药事管理”“药事”“翻转”“混合”“教学”等为检索词,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截至2020年2月,国内学者将翻转课堂或其理念融入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相关的论文共计15篇。从发表时间看,最早是2015年由吉林医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提出,其后多家高校相继报道,2019年迅速攀升至年发表7篇论文,约占总数的50%。就具体内容而言,目前翻转教学模式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经历了起始阶段的理论分析到近两年的多种实践。付非等对翻转课堂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优势,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8]。其后,多位学者结合课程中不同的章节内容,提出了各自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目前的实施方案主要是依据传统模式将翻转课堂分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中(师生互动)、课后(学习巩固)3个阶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整体上存在忽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目前药事管理学的翻转课堂实践中,缺乏对记忆、理解等低阶目标与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目标的区分,过度强化视频、互联网等手段,对教学资源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分布缺乏理论依据和合理设计。例如,选择法制节目视频短片、专业报纸及药监部门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9],但缺乏对基本概念的介绍。在学生尚未形成知识记忆和理解的情况下,提前案例学习可能难以提高学习效率。再者,药事管理学目前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在课前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方面效果欠佳。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效的讲解需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知识,把新知识学习与先前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10]。在部分学者设计的课前自学阶段中,仅单纯提供学习视频,对学习任务缺乏探究性问题的引导,不仅限制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本意,而且难以调动学生的先前知识并形成知识基础,保障自学效果。第三,在课中师生互动环节,普遍缺乏对课前学习效果的评价,或评价方式有效性较差,不易实现课前学习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联系,更难以依据学生先前知识水平和自学效果进行针对性的课堂讲授和师生互动,影响有效教学活动的实施。现有的师生互动形式也较多地局限于盲目的分组讨论[11-12],由于缺乏有效的课前学习效果评价,容易效率低下,甚至偏离主题,直接影响师生互动环节中高阶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目前已有的大部分药事管理学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后学习巩固阶段多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甚至缺乏课后阶段的实施方案。

2 O-PIRTAS模式及其在药事管理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2.1 O-PIRTAS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O-PIRTAS为英文单词Objective (O)、Preparation (P)、Instructional video (I)、Review (R)、Test (T)、Activity (A)、Summary (S)的缩写,代表实施翻转课堂的7个必要环节,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通用型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7,13]。准备阶段主要是教学目标的制定(O),强调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分为包括记忆、理解的低阶目标和包括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的高阶目标。实施阶段包括PIRTAS这6个环节,分别为课前准备活动(P)、学生自学教学视频或资源(I)、回顾(R)、测试(T)、活动(A)和总结(S)。O-PIRTAS结合了多种教育学理论和研究成果,例如,O环节教学目标的设定,结合了Bloom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Marton等人提出的直接与间接目标分类[14];P环节设置课前准备活动,结合了Bransford等人关于有效讲授时机与准备未来学习(Prepare for Future Learning)的研究成果、Kapur的有益性挫败理论(Productive failure)及Kolb的体验学习理论;T环节的课堂测试,体现了有效教学解释的相关研究成果;I和T环节对课前视频学习和课堂测试的设计,体现了Vanlehn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5]。因而,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通用性,对当前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该模型已在包括教育与心理统计、大学生生涯发展与规划、矩阵的运算、增值税及其会计处理等多学科中应用,教与学过程中的教师、课堂、学生都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10]。

2.2 O-PIRTAS应用在药事管理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O-PIRTAS模式7个不同的教学环节覆盖了完整的线上和线上、课内和课外,环环相扣。目前药事管理学实施翻转课堂主要包括学生自学教学资源、课堂回顾、师生互动和总结等,涉及其中的I、R、A和S。O-PIRTAS对前述该课程翻转课堂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有较好的针对性。例如,对于学生课前自学有效性欠佳的问题,其P环节在学生自学前引入初步探究活动或问题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激发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帮助实现有意义的学习,这对药事管理学这类教学内容相对抽象的课程而言尤为重要。又如,对于课中缺乏学生自学效果的有效评价这一问题,其T环节提出通过不同难易程度的测试题,检验学生自学效果,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措施。可见,O-PIRTAS应用到药事管理学的翻转课堂设计中,在I、R、A、S中有效穿插P和T,不仅贴合药事管理学的学科特点,而且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能够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3 基于O-PIRTAS的药事管理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探索

3.1 O-PIRTAS在药事管理学课程的变式O-PIRTASCT

结合课程实际,学生学习药事管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形成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指导药学实践工作的能力,这反映了认知发展后期阶段中学习迁移的形成[16]。为了更好地促进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笔者提出O-PIRTAS用于药事管理学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变式O-PIRTASCT。整体围绕准备阶段O环节制定的低阶和高阶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实施,在PIRTAS基础上,增加课后巩固(Consolidation,C)及评价2(Test 2,T2)两个环节,即形成课前环节P和I,课中环节R、T1、A和S,以及课后环节C和T2。C和T2的加入,可使学生通过课后练习提高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度,促进学习迁移的产生。同时,翻转课堂作为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设计依然是决定其效果的核心和关键,全面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合理制定低阶和高阶目标,分解线上知识点和线下讲授内容,是成功实施翻转课堂的基础。因此,O-PIRTASCT对O-PIRTAS翻转课堂的准备阶段作出了细化调整。见图1、表1。

图1 O-PIRTAS翻转课堂通用模式的变式O-PIRTASCT

3.2 基于O-PIRTASCT的药事管理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

以本科中药学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以药事管理学的“药品注册管理”内容为例,进行基于O-PIRTASCT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准备和实施阶段。

在准备阶段,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制定的《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本校中药学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低阶和高阶教学目标。其中,低阶目标为记住并理解药品注册的概念、涉及的注册事项、分类等基本知识,高阶目标为运用药品注册基本知识分析现实案例中药品的申报类别、如何申报、注意事项等。然后,围绕教学目标重新分解教学内容,整合教材内外的学习资料,做好线上与线下内容的合理规划设计,实现线上内容的碎片化,以逐个知识点的方式呈现,主要包括4个知识点:什么是药品注册、药品注册事项有哪些、药品注册的类别有哪些、组织机构及其事权。最后则依据线上与线下的设计方案,进行相应的教材资源收集和制作。

O-PIRTASCT的实施,以制定发布教学目标(O)为起点,将前期设定的低阶和高阶目标在课前发给学生,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围绕O进行设计和实施,包括准备(P)、自学教学视频或资源(I)、回顾(R)、测试1(T1)、活动(A)、总结(S)、巩固(C)和测试2(T2)。其中,P、I为课前,R、T1、A、S为课中,C、T2为课后。

表1 基于O-PIRTASCT的药品注册管理课程内容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在课前阶段,首先是P环节,发给学生一份PPT文件,简单介绍与药品注册相关的新药研发过程,以调动学生的先前知识,为学生自学过程中联系新旧知识提供准备;同时,在PPT的最后给出某一药物A的研发情况介绍,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药物A在中国进行药品注册,应当按照几类药品进行申请;申报流程如何;有何注意事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并认识到视频内容的重要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I环节,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及其他相关资料完成基本知识点的自主学习,约30分钟,初步实现低阶教学目标中基本知识的理解、记忆。进入课中阶段后,首先是R,教师在课堂上简要回顾基本知识点,唤起学生自学的习得性知识,约10分钟,这仍服务于低阶目标。T1环节约30分钟,使用雨课堂或学习通等工具发布事先准备好的不同难易程度的测试题,让学生作答并讨论结果,考察P、I环节其对低阶目标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性答疑和解释,进一步促进低阶目标的实现。A环节约40分钟,再次展示P中的探究性问题“如果药物A在中国进行药品注册的注册类别、申报流程和注意事项”,分组讨论并汇报不同的分析结果,让学生从知识的记忆、理解,逐渐过渡到应用、分析等高阶目标。最后为S,约10分钟,教师对“药品注册管理”的要点、学生分组讨论中的问题进行整合和总结,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提升;同时,向学生发布课后巩固环节的能力提升案例试题。O-PIRTASCT的课后环节为C和T2,由学生针对S中布置的案例试题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分析,完成案例分析报告,通过进一步的训练深化本课的高阶目标,完成O-PIRTASCT的一个闭环。

猜你喜欢
低阶药事管理学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更年期安全用药四个“药事”需谨记
山西低阶煤分布特征分析和开发利用前景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一类具低阶项和退化强制的椭圆方程的有界弱解
Extended Fisher-Kolmogorov方程的一类低阶非协调混合有限元方法
药事管理在地震灾害救援中的作用探讨
浅谈管理学
国内外低阶煤煤层气开发现状和我国开发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