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2021-03-01 09:09徐昊文
新高考·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听者图式理论图式

徐昊文

在所有的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听懂别人说话的能力,听力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外语学习者的重视。听力教学愈来愈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听力理解又恰恰是大多数学生最薄弱、考试中失分最多的一部分。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学习者往往只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提高,而忽略了与听力理解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即图式。图式理论是近年来被普遍采用的理论,不仅对阅读理解有很好的效果,也对听力理解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把图式理论应用于听力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一、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lett 20世纪30年代在其著作《记忆》里提出的。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的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有专家把这些图式比喻为“the recording and storing function of a computer”,这些图式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其主图式、子图式纵横交错,大小、层次、经验、知识各不相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很强的学科特色,这些图式随着学习者视野的开阔、经验的积累而得到扩展和修正,并不断给学习者提供一种参考,使其对所获的信息进行联想、制约和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结构,使新信息更容易地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产生新图式,丰富头脑中的图式内容,从而能正确理解和记忆所获得的内容。听力教学中图式又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图式有五大特征:一是图式有具体示例。当一个图式在现实世界找到具体样本时,它便被激活并图式化。二是图式可相互嵌入,即一个图式可以由几个图式组成,也可以是另一个图式的一部分。三是图式可以在所有抽象层面上表征知识,如可以有“自由”“科学”等抽象图式,也可以有“车轮”“汽车”等具体图式。四是图式对感知世界和语言理解有巨大影响。五是图式具有动态性,随着世界知识的增长而丰富扩大。

二、听力理解过程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在听的过程中对进入视觉系统的信息除了利用必要的语音、语调、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外,还调动了大脑中的已存图式,即非语言知识进行思考、假设、揣摩意义、预测内容的发展、注意分析综合、做出判断推理并验证和修改假设,从而理解和吸收信息。因此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需要激活各种类型的知识,并且运用它们来解释说话者所表达的真实意图。认知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了语言理解中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一种是“自下而上”模式,即由字词解码而最终获得信息的过程。表现为听者注重对语言信息如对单词、句子、短语的听辨,进而字面理解,其得到的信息也是这些信息意思相加的总和。另一种为“自上而下”模式。这种模式突出整体结构的识别,强调长期记忆中存留的背景知识在理解中的作用,常选择必要的语言提示来进行猜测。听力理解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解码过程和意义重构的有机结合。

三、图式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在英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过程中,至少有两种图式参与其中:一个是用来理解语篇内容的内容图式,又称语言图式,通常指与语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另一个是用来理解语篇形式信息的文体图式,又称形式图式。

1.内容图式与听力语篇理解

内容图式指的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听者对世界的认知,对所听材料的话题及题材的熟悉程度。图式理论认为,口头语篇只是一种符号,本身无意义,它只为听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提供方向,而语篇的深层语义关系及意义需要听者把自己头脑中的背景知识与口头信息相联系才能得以把握和获得。因此听者头脑中的固有图式(世界知识)是决定听力语篇理解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当我们提到“粉丝”“时装秀”“博客”这些新名词时,没有学过英语的人,肯定就不明白这些到底指什么。因为他们缺乏这方面的图式知识,所以很难将汉语中真正意义上的“粉丝”与英文fans(歌迷或影迷)联系起来。从图式理论的角度讲,上述事例属于“图式缺省”现象,是由于听者对英美国家文化的接触或了解有限而造成的。

从上文可知,图式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学科色彩,而这两个特点是造成图式缺省的主要原因。在听力测试中,听力试题不仅注重语言的文化蕴涵,而且涉及的题材也很广泛。因此,扩大知识面,多了解一些人文、地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是构建新图式的重要保证,也是增强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2.形式图式与听力语篇理解

形式图式指听者在语篇的形式、修辞的组织和结构等方面所具备的知识。听者如果了解篇章结构方面的形式图式知识,将有助于理解预期的建立,抓住话语的主要意思。如在听力试题中,广播新闻是学生认为最头疼,最难把握的一部分,然而,如果能够了解英语新闻的结构特点,将有利于学生理解新闻的重要内容,避免顾此失彼,捡到芝麻丢了西瓜。

四、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在英语听力学习中,相当多的学生往往将注意力过多地停留在个别发音、词汇和表达上。加上不了解听力材料的背景,思维速度总跟不上说话人的语速,结果就仅记住了一些孤立的细节,对语篇的主旨却茫然不知。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听者尚未拥有与听力材料相匹配的图式,根本无法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二是听者虽具备了相应的图式,但不能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激活这些图式;三是由于两种文化背景、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听者不具备作者所预期的图式,从而造成“误读”。总之,“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在大脑中形成对以后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理解和记忆”。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指导学生运用图式理论,提高听力水平。

1.激活学生的已有图式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对大脑中储存的知识图式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培养他们分析、预测、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因此,在听力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就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内容进行提問、启发和讨论,及时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先存图式。一旦学生的已有图式被激活,学生就会觉得听力难度降低,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在听力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建立语篇图式,第一个好处是有助于引导学生整体理解;第二个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语篇的理解,同时回顾的内容就也可以趋于完整。因为假如学生能建立图式,尽管有些单词听不出来,或者有些细节未听懂或者错过,那么他们仍然能从整体上把握该语篇,而不会不知所云。同时这也告诉我们老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不能只是简单地讲解一下,对对答案就算完事,而应引导学生从整体的高度去解析语篇,进而建立全面清晰的语篇图式。

2.拓宽知识面,充实学生的内容图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我们的文化背景与西方的文化背景存在着很大差异,学习者对目标语的背景知识掌握越多,理解新材料就越容易。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英美国家社会、文化、宗教、体育和娱乐相关的材料,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具有一定语言能力下,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在大脑中建立更多的内容图式,他们的听辨能力就越强。比如下面这段对话:

Boy:May I have a bottle of whisky?

Woman:Are you twenty-one?

Boy:No.

Woman:No.

学生听了上述对话,极有可能不理解买酒与年龄有什么关系。如果适时地向他们介绍,在一些西方国家,禁止向未满21岁的顾客兜售酒类饮料这一文化背景,那对于学生建立理解预期和充实文化图式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可以在听力、词汇、阅读和写作等各个教学环节随时丰富学生的图式,为听力理解教学开展做准备。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图式,包括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并利用已有的相关图式建立新的图式。有意识引导学生积累目标语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意识到文化背景知识是理解过程中意义赖以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背景是关于世界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如果学习者不注意目标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听力理解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就会失去其原应具有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手头材料,补充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如教科书所提供的题目、生词、背景知识和练习题目的提示等,结合相应的语言、文化、文体等背景知识预测将要听到的内容;也可以利用提问,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把新输入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善于“磨刀”的人。

3.提醒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

听力教学可以划分为三步:听前活动、听的过程中和听后活动。首先,听前热身很重要。对于学生陌生的语篇,教师可利用这个阶段的练习来帮助其建立相关图式,直接为学生提供所需背景知识。当材料所需背景知识与我们的文化有相似又有不同之处时,则可由教师引导学生激活其相似部分的图式,并指出与我们文化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加以注意。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听力过程的特点,使学生意识到听力理解是一个将声音在大脑中转变成意义的复杂过程,要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学会把握和确定关键词或重点内容。其次,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利用激活的图式采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对文章进行预测,通过泛听(第一遍听)从总体上把握篇章大意,使听者对文章一个初步理解。至于其中细节,则须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精听(第二遍听)。精听是为训练基本功,逐步习惯外国人讲话时的发音和语调在语流中的变化,听熟基本词、常用词和常用句型。泛听是为巩固和扩大精听的成果,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更快地提高听觉反应能力。在听力训练中,采用泛听和精听相结合的方法,泛听先行,精听在后。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分析听力材料中人物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使理解进一步升华,使扩大的图式或新构建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这样,听力教学过程可望生动有效。

五、结语

听力理解过程不是单纯的语言解码过程,而是有图式和语境等多种要素参与的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在听力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词汇或句子的教学,或开机→听录音→对答案的“三部曲”式教学方式,而应努力做到语言图式知识、内容图式知识和形式图式知识并重,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激活、充实已存图式、建立新的图式,从而有效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猜你喜欢
听者图式理论图式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劳工(外二首)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
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三人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