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乡村景观价值解读与评估方法对中国的启示

2021-03-04 06:15郭晓彤
中国园林 2021年1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景观价值

郭晓彤

韩 锋*

1 研究背景

乡村景观属于演进类文化景观,承载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智慧,是有待发掘的珍贵资源[1]。近年来,乡村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一直是国际上的热点议题。《欧洲风景公约》(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指出所有景观都是关乎个体生命质量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拓宽了乡村景观价值的认知维度,并将其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2];《欧洲空间发展展望》(European Spati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也积极尝试将景观规划纳入空间规划体系[3]。可见,景观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正逐渐完善,并且能够有效辅助空间规划的制定。

乡村景观保护不仅在于资源的管控,更需要延续良好的人地关系[4]。这一观念的转变也引发了景观价值解读与评估方法的讨论:解读过程侧重景观系统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演进中形成的生态文化效益;而评估过程更关注景观质量的可持续性,基于时空视角分析环境变化趋势与潜在威胁[5]。目前,我国的乡村景观研究方法还存在不足,对乡村景观的片面认知导致了人地分离、生境破坏、文化流失、风貌异化等发展问题。欧洲国家的乡村景观研究起步较早,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虽然各国的资源特征与评估目标不尽相同,但均以维持稳定的人地关系为核心,有助于延续景观特征,协调资源保护与利用,为我国乡村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2 乡村景观的价值认知

图1 乡村景观价值解读与评估流程(作者绘)

乡村景观作为可被解读的“文本”,记录了长期以来人类与自然相互适应并最终实现和谐共处的过程[6],包含多样的物质与非物质载体,表现为土地利用模式、文化历史记忆、社会经济结构、审美哲思等多种形式。这些载体彼此关联且相互支撑,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景观系统。然而相较于载体本身,人们经常忽略要素在整体景观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了人地矛盾。例如,在缺乏对乡村价值深入解读的情况下实施社区居民搬迁,不但破坏了原有农业生态系统稳定,也造成了地方文化流失。因此,乡村景观的价值认知应整合多学科视角,建立动态连续的思考方式以加深人类对周边环境的理解[7]。这也体现在景观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中(图1)。

乡村景观具有多元的价值内涵,可从自然、文化、经济、社会和美学等方面进行解读。

1)乡村景观的自然与文化价值解读。《乡村遗产准则》(Principles Concerning Rural Landscape as Heritage)指出,乡村景观的自然价值主要体现于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和珍贵的物种基因库,其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地质、地形地貌、动植物资源、耕地、林地、牧场和水田等;乡村景观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演变过程中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和集体记忆,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其要素既包含物质性的生产土地本身、聚落形态、传统建筑与构筑物、交通贸易网等;也包含非物质性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神话传说、传统农业技术和实践知识等[1]。

2)乡村景观的经济与社会价值解读。景观的经济价值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发展需求,如农田的开垦、森林的开采等。乡村景观既是私有财产也受到公共政策管理,其经济价值体现于各方利益相关者净收益的总和。因此,在决策过程中需全面了解利益相关者诉求,只有当综合净收益为正时,景观经济模式才能积极演进;仅满足部分人利益的经济模式则难以为继[8]。乡村景观也是联结地方社群关系的纽带,与人们日常活动、地方社区习俗、公约法规紧密相关。乡土景观研究指出,延续景观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有助于维持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增强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9]。

3)乡村景观的美学价值解读。景观美学价值受到观赏者自身文化背景、知识经验和对环境感知的综合影响,可通过景观要素的丰富性、独特性、组合特点、形态韵律等进行解读;还可从文学、绘画、诗歌和摄影等作品中体现[10]。充分解读景观美学价值有助于营造和谐优美的乡村风貌,展现地方独特的文化魅力。景观美学与地域文化紧密联系,不仅能带给观赏者感官层面的体验,还有哲学层面的触动,例如中国道家提倡“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能够让人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到安静平和与自我认知[11]。

3 欧洲乡村景观价值解读与评估方法梳理

欧洲的乡村实践以景观价值保护为核心,依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和规划目标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评估方法。以下选取不同价值侧重的乡村实践案例,梳理归纳其研究方法,为我国现存的乡村问题提供思路。

1)基于人地关系的景观资源保护与土地利用引导。乡村景观的自然价值主要体现在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我国城镇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人为活动对自然生境的破坏,通过解读聚落与环境在相互适应过程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和生态效益,能够有效降低规划建设对原有生态文化系统的影响。

挪威受到岛屿地形的限制,可利用国土资源较少,其景观评估过程旨在保持积极的土地利用模式,延续当地居民长期以来在严峻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生存智慧。马格纳(Magne)依据土壤类型、水文特征、植被、耕地与城镇分布、景观独特性和历史重要性等因子对挪威国土区域进行连续性的景观单元划分,并将其人地关系总结为4类:附属型景观(耕地散落分布于农舍周围,适宜维持乡村农业)、集中型景观(耕地集中布局,适宜发展城镇建设)、融合型景观(农舍与林地等自然资源紧密结合,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纪念型景观(具有历史意义或需要保护的景观资源,限制建设)[12]。该方法尊重了原有人地关系,依据景观特性和土地开发强度进行评估,便于延续和调整传统土地利用模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图2 普法芬霍芬县规划协同框架和景观保护分区(引自普法芬霍芬县景观规划文本[14])

图3 康沃尔县历史景观单元调研表与特征分区图(引自康沃尔政府官网https://www.cornwall.gov.uk/environment-and-planning/strategic-historic-environment-service/cornwall-and-scillyhistoric-environment-record/historic-landscape-character/)

德国的乡村景观规划以资源质量与生态安全评估为重点,通过与土地利用规划协调的方式,有效引导景观资源保护与社会发展(图2)。随着近代工业的崛起,德国推行自然保护法以缓解城镇建设与自然资源利用矛盾,该文件提出了以自然资源保护为目标的景观规划任务,明确了景观规划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作用[13]。以普法芬霍芬县为代表,该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以维护土地资源质量为目标,依据生态多样性和农作物产量划分景观单元,识别珍贵的物种栖息地和具有良好农业条件的潜力区域;并针对湿地、水体、林地等景观空间及其中的生物活动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14]。该方法优先保护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载体,并依据资源质量制定发展与保护措施,充分发挥景观规划对土地资源发展的引导作用,为乡村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2)基于动态视角的景观历史解读与文化遗产保护。目前我国许多传统乡村对景观文化价值的认知不足,导致了文化流失、地方归属感降低等问题。乡村景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集体记忆,在评估中应具备时空双重维度的视角,通过分析景观的历史变化,把握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图4 奥塔斯山谷的历史聚落分析(引自奥塔斯山谷地区景观规划文本[17])

图5 乡村景观价值要素与评估方法梳理(作者绘)

英国的乡村景观在时间与空间上均保持着持续演进,其景观特征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模式而变化。英国学者采用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Historic Landscape Characterisation,HLC)分析景观演进的时空变化,依据景观形成或存在时期划分区域,评估价值状态并提出保护策略[15]。康沃尔县的历史景观特征解读就是该方法的早期实践,通过识别每个区域重要元素的历史信息,归纳和重组形成景观特征分布(图3)用以指导乡村历史景观保护[16]。但该方法也受到历史资料和遥感影像的限制,其评估因子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解读还需落实到细节要素。许多日常景观也承载了丰富的场所记忆,反映了地区的发展过程,但因地方居民缺乏保护意识而逐渐损毁消失,例如体现生活痕迹的小路和具有家园感的祭祀教堂等。因此,乡村景观的历史价值解读还需从观赏者和使用者等多方视角了解地方文化,识别与社区活动紧密联系的景观要素。意大利奥塔斯山谷还保留着自罗马时期开始的景观遗迹,其景观规划提炼了聚落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历史中心(规则的罗马时期城镇布局)、小镇(疏密有序的中世纪布局)、堡垒和农户等不同类型,并通过保留各时期的建筑形态,延续山谷地区独特的景观风貌[17]。该方法追溯了聚落的发展背景,展现了景观载体的时空关联,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图4)。

3)基于社区自治的改革适应性评估。地方社区是景观社会经济价值的重要载体,其经济发展水平与自治能力是影响乡村景观演进的重要因素。我国偏远地区的乡村大多面临发展滞后、居民自治意识薄弱等问题。社区居民的意识与需求也是乡村景观研究的主要内容,旨在通过引导居民自治,激发乡村活力[18]。

意大利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但其乡村地区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意大利历史乡村景观》手册识别了全国的历史乡村景观,并依据城镇化水平将其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已识别的历史乡村有将近半数处于“存在发展问题乡村区”[19]。这些地区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急需适宜的政策引导。马西莫(Massimo)等人以意大利小镇奥尔恰堡为例,将历史特征变化、景观敏感度、居民活动和政策可接受度等因子叠加,通过GIS模型评估当地景观基底质量和居民对政策实施的态度,用于指导农业政策制定。针对农业生产有高适应性且生态环境优越的乡村,建议保持原有生产生活方式;而适应性低且生态环境较差的乡村,建议采取深层的农业改革[20]。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地区农业基础与居民诉求,为改革政策推广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有助于引导社区自治和产业转型。

4)基于主客结合的美学感知评估。我国部分乡村建设风格求新求异,打破了原有的和谐氛围,缺乏对景观美学价值的整体感知。乡村景观的美学感知评估相对复杂,通常包括客观特征分类与主观感受描述2个部分:客观特征评估需记录景观要素形态、质地、组合方式等物理特征,以及相应文化背景;主观感受评估则需描述景观感知质量及强烈程度。

英国的景观特征评估方法(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是目前较为完善的景观特征解读方法,采用主客结合的方式,依据自然环境、文化社会和美学感知等因子划分景观单元[21],该方法能够综合描述景观特征及价值关联。西班牙的视觉评估方法则更偏重景观自身特征,依据形态、质地、尺度、和空间感等因素对乡村景观进行分类,并通过摄影记录和田野调查采集信息,识别具有强烈感知的景观要素,评估视觉景观的脆弱性[22]。常见的主观评价方法包括主观接受法和主观控制法:前者依据视觉质量和个人审美经验将景观定性评估为5个等级;后者则加入了与区域整体景观特征的对比以减少观察者的主观误差。该方法通过语义描述和分级评价获得观赏者的主观体验[23],但对于历史文化与社会背景等因素有所忽视。

4 对我国乡村景观研究的启示

基于上述梳理,欧洲国家乡村景观价值解读与评估方法对我国乡村景观研究的启示可归纳为以下3点。

1)完善资源价值认知维度,为空间规划提供辅助视角。我国空间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包含“空间”和“资源”双重属性,既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4]。但传统规划视角下的认知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获取、利用与维持各类资源价值,缺乏对空间发展规律和人地关系的深入研究,易造成人地关系削弱、产业发展定位与资源特征不协调等问题。文化景观视角下的资源认知将人类社群视为自然系统中的一环,更加关注人地关系的形成过程与演进方向,强调认知的整体性与关联性,建立动态连续的思考方式[25],其研究从时间与空间维度全面地评估乡村景观的价值,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的村庄规划。

2)扩充景观解读与评估方法,为解决现存乡村问题提供经验。近年来,我国也不乏优秀的乡村实践成果,但仍存在忽视载体要素和景观系统内在联系等问题。通过梳理不同价值侧重的研究方法能够拓展思路,应对繁杂的现状矛盾(图5)。景观评估应以维持良好且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为目标,切实考虑自然资源保护、乡村景观演进规律、土地利用模式、历史文化传统及社区居民需求等多方因素。在评估过程中,需要将宏观层面的单元划分与微观层面的要素调研结合,通过全面的田野调研收集利益相关者反馈,充分了解乡村资源特征及价值联系。

3)将景观规划纳入空间规划体系,协调资源保护与社会发展。欧洲许多国家都将景观规划作为空间规划体系的一部分,通过景观评估有效指导土地利用,制定发展策略。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行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希望优化自然资源配置,落实乡村土地可持续利用。景观评估过程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分析资源质量与发展威胁,动态监测环境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有效引导资源利用和空间规划,并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景观价值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