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昆曲”的继承

2021-03-04 07:31马奕丞
牡丹 2021年2期
关键词:通俗化柳梦梅抚州

马奕丞

汤显祖(1550-1616)是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在汤显祖的众多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临川四梦”《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是中国戏曲创作的高峰。其中尤以《牡丹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它是汤显祖的主要代表作。这些戏曲作品不但被中国历代百姓的喜爱,而且已传播到俄罗斯、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被看作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所阐述的观点对导演学起到了开拓的作用。

一、汤显祖的经典之作昆曲《牡丹亭》

昆曲《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最为经典的作品,也是我国戏曲作品的杰出代表,完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秋,共五十五出。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光宗年间,南安府太守杜宝膝下独生女,名丽娘,年方十六,才貌端妍。杜宝为使爱女成为知书达理的女中楷模,特聘老秀才陈最良坐馆教读。陈秀才开讲《诗经·关雎》,却惹起了少女丽娘的一番思春情怀,与伴读使女春香私游后花园,回屋后接着做梦,在梦中与一手执柳枝的书生幽会。从此,她落下怀春心病,于中秋之夜仙逝。弥留之际,告诉母亲待她死后将她葬在后花园牡丹亭旁的梅树下,嘱咐丫鬟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杜宝夫妇买下后花园命名为“梅花庵观”以安葬爱女。三年后,广州府秀才柳梦梅赴京应试,贫病交迫下被陈最良搭救,病宿梅花庵。柳梦梅在后院湖山石拾得丽娘的画像,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三日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自作主张,结为夫妻,前往临安。陈最良发现丽娘墓被盗,柳梦梅又不辞而别,便往杜宝处报信。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以盗墓之罪严刑拷问。此时,朝廷放榜,柳梦梅高中状元。固执的杜宝不相信女儿死而复生,更不承认他们的自主婚姻。事情闹到金殿,最后杜丽娘、柳梦梅的自主婚姻终获得胜利。

二、传统昆曲《牡丹亭》与抚州采茶戏相结合走进群众

(一)抚州采茶戏的通俗易懂

顾名思义,采茶戏这种戏曲是与茶有一定关系的。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安远一带和赣南信丰,采茶戏与茶叶有一定的关系。茶叶文化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戏剧也是不能离开茶叶的,如果没有采摘茶叶及从事茶叶的劳动,也就不会产生采茶的歌和舞,如果没有采茶的歌和舞,也就不会有许多流行在我国南方的采茶戏。因此,采茶戏是茶文化在戏曲领域派生或戏曲文化吸收茶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烂文化。

抚州采茶戏的形成和发展与江西采茶戏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也是江西采茶戏十分重要的分支之一,它的曲调来源于古代民间的一种采茶歌,然后又结合民间一些舞蹈融入元宵节的灯彩行列,变成了“采茶灯”,又在“采茶灯”的基础上演变为彩灯戏,最后才慢慢地形成了今天的采茶戏。

古代,文化水平较高的部分人决定文艺的观念,通常都是上层统治阶级决定这些文艺观念,这部分人文化水平高、受教育程度高,以他们的这种高的欣赏水平来决定着大众的欣赏水平。因此,在百姓看来,这种文艺观念虽然是比较高雅的,但是不易于接受的、无法欣赏的。如此一来,人们便发现了问题所在:传统昆曲节奏过分缓慢,歌词过分雕琢,演唱过分悠长,涉及很多历史、文学、典故等方面比较枯燥烦琐的内容。

(二)抚州采茶戏《牡丹亭》被人们所接受

抚州(临川)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也是戏曲家汤显祖的故乡。2010年,为了纪念戏剧大师汤显祖诞辰460周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抚州市委、市政府承办的第一届中国(抚州)汤显祖艺术节在抚州隆重召开。全国各地知名的汤翁研究学者聚集抚州开办了汤显祖艺术研讨会,同时汤显祖家乡的音乐剧目——临川版采茶戏《牡丹亭》在汤显祖大剧院第一次公演。

抚州采茶戏《牡丹亭》全面地保留了原著精华,加入本地禾杠舞、傩舞、矮子步等独特的地方艺术表演,全面展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保证了原著完整的构架。舞美设计充分利用现代舞台技术,使抚州采茶戏美学与现代化剧场很好地结合,渲染了舞台气氛。服装严格按照抚州采茶戏服装的标准定做,服装色彩鲜艳、轻便漂亮、材料精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眼光。

三、传统昆曲通俗化带来的影响和启发

身处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面对各种各样文化的冲击,人们对传统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有着一定的怀疑,但抚州采茶戏版的《牡丹亭》告诉人们,传统艺术和优秀文化是有其价值和意义的,和时代的发展是没有关系的。传统艺术在现在仍然可以得到现代人的喜爱,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中仍有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传统艺术有着永恒的价值。所以,对于传统昆曲的继承,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保留在民间,保留在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当中。将它通俗化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将古代如此高雅的昆曲通俗化肯定有一定弊端,会让传统昆曲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受到一定的损失。但是,就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来说,如果单单将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保存起来,就会使其慢慢地离开人们的视线,甚至被人们遗忘。完全改变是不好的,因循守旧也不利于其继承。所以,对于传统昆曲,人们要进行创新和改造,同时最大限度保证昆曲传统的艺术美学,让观众看到传统昆曲。最大限度地保证原著面貌,同时加入现代元素,与其说是改编,还不如说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昆曲文化的结合。

纵观传统昆曲艺术的悠久历史,人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昆曲的起源还是发展都是离不开广大劳动人民,只是后来受到了封建统治阶级上层的欢迎。也就是说,昆曲开始就是通俗易懂的,来自广大人民群众。其经过发展,才变得高雅脱俗,但又脱离人民群众。在艺术文化的发展道路上,这是不变的,都是从通俗慢慢到高雅,通俗也就是高雅的基础。在我国的艺术、文化发展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昆曲的衰败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一个多世纪以来,昆曲代表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最高水平,其艺术价值也是不可否认的,却始终没有一个好的市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更可理解经过现代化包装昆曲的成功有多偶然。许多专家曾经不认可传统昆曲的通俗化。有“昆曲國宝元老”之称的顾笃璜老人站在艺术的角度并不认同这种对昆曲的包装。他认为传统昆曲只要少量的演员、少量的器乐就可以演下整本剧,虽然表演不是很隆重,却是昆曲艺术精华的集中体现,没有一点的多余。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没落,人们可以看到通俗化的方式能让昆曲艺术获得新生,站在当代社会的舞台被人们所接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来说,昆曲是不可以被遗忘的。人们选择将其通俗化,无非想让现代人更好地继承、了解、保护传统昆曲。为了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继续生存和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其深入地走进群众的生活。传统昆曲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本身就代表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珍贵的民族文化价值。2001年,昆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虽然将传统昆曲通俗化,必定会影响传统昆曲原有的价值,但是,这是一种适应时代的方式,只有在坚持传统昆曲的写意、典雅、诗化、精致的本质特征和保证文化价值的同时兼顾时代性,人们才能实现昆曲的当代传承。

(抚州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通俗化柳梦梅抚州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与秦志存先生《让传统诗词通俗化》一文之商榷
Task 10
《惊梦》的情与爱
让传统诗词通俗化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2017年江西省艺术创作会议在抚州召开
不一样的《柳梦梅》
VSC-HVDC的不平衡控制研究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