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毽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3-07 09:01杨珊郑越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毽球西北民族

杨珊 郑越

(1.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2.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毽球运动作为一项已经拥有了国际单项组织的代表中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竞技体育项目,因其完整规范的活动管理体系,现已在国际上具备了较高的综合性竞技体育水平。它正处于教学改革的大潮过程中的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教育活动应该更好地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向学生多样化、多学科、多领域方向地进行了探索。我国毽球体育运动正是为了顺应这种发展形势而创造性地引入高校的,毽球运动的开展和普及不仅可以有助于发展和推行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增进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广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奠定了基础。课题研究对西北民族大学毽球健身运动的研究开展现状与其对策的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扬和继承我国的传统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和精神,了解高等学校毽球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开展实际情况,并可以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毽球运动的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访谈法:线上访问毽球课体育教师和与毽球运动项目的相关人员,认真听取其对毽球运动这个项目发展的现状、传承人的培养等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2)问卷调查法:此次调查人数共计204人,有效问卷共计204份。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西北民族大学参加过毽球运动的有141人,约占全部人数的69.12%。没参加过毽球运动的有63人,约占全部人数的30.88%。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西北民族大学毽球运动概况

全校性毽球选修课课程开设于2015年,课程的设置主要面向于全校本科的学生,旨在建设和发展大众毽球健身项目、推广和发展大众毽球健身运动。任课教师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规定,保证选课教师足够的体育教学质量和课时,完成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项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努力使选课达到预期的体育教学效果,为纷繁多样的大众健身项目和活动引入新的参与者和成员。数据表明:在参加过毽球运动的141人中,有2个人对毽球场地设施很满意,约占全部人数的1.42%,对毽球场地满意的有34人,约占全部人数的24.11%,对毽球场地不满意的有105人,约占全部人数的74.47%。经过研究者对学校毽球运动的开展现状调查和询问相关专业的毽球教师,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如下几个毽球运动在本校的开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等场地设施、组织管理、毽球运动的开展氛围、经费投入力度、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其存在问题中场地设施约占总人数的99.29%,组织管理约占总人数的68.79%,毽球运动的开展氛围约占总人数的71.63%,经费投入约占总人数的12.77%,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约占总人数的21.28%。数据表明:影响同学们参加毽球运动的原因有影响学习成绩、没有时间、身体素质差、不感兴趣、技术太差、场地器材限制。其原因中影响学习成绩的约占总人数的6.68%,没有时间的约占总人数的26.47%身体素质差的约占总人数的28.92%,不感兴趣的约占总人数的52.45%,技术太差的约占总人数的56.86%,场地器材限制的约占总人数的84.31%。

2.2、西北民族大学毽球运动场地器材现状

目前,通过现场调查西北民族大学在课上会给学生和教师提供充足的时间练习毽球,但是学校却没有一块设置标准毽球的场地,而是一味的在室外进行此体育项目的教学与训练,这对于毽球在学校和西北民族大学的体育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由于毽球场地只是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武术共用的场馆和训练场地,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其他场地可以进行正规对于毽球的训练,进而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毽球训练水平的提高不明显,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场地设施不足问题还直接引起了学生对于毽球的过度热爱以及重视程度进一步降低的状况,这也严重的违背了学校设置的毽球场地初衷——学校需要普及关于毽球的知识,推广一项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

2.3、西北民族大学毽球运动的师资队伍现状

据调查西北民族大学目前仅有1位毽球技术选修课程的教师,据调查西北民族大学目前仅有1位毽球教师,该教师需要负责研究生的授课、毽球选修课的教学工作、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体育的对外宣传。工作繁重、课时多、压力大。加之陀螺代表队的训练和比赛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力单薄,无力分身的教学现状必然会影响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4、西北民族大学毽球运动教学现状

(1)课程教学大纲。

西北民族大学毽球课程教学大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理论部分,主要是对毽球的产生与发展;毽球的过去和现在;毽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理论知识的普及。第二部分是实践部分,分别是体能和技能。

(2)教学内容和方法。

西北民族大学毽球课程教学包括毽球运动的概述、简史、特点和其作用、内容分类、竞赛规则、裁判方法、竞赛过程组织准备工作、图解竞赛知识、有关毽球运动练习和训练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有关毽球健身运动的艺术文化内涵特点及有关毽球健身的作用与实用价值等。

2.5、西北民族大学毽球运动课外活动现状

据作者了解,毽球课外活动场地的缺少直接导致的课余毽球活动机会和氛围稀薄,这也是一个影响大部分学生能否参与课余毽球这项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西北民族大学的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毽球课外运动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不高,平均每周的课余参与毽球训练次数相对较少;大部分学校也基本没有关于课余毽球的活动和社团,这就直接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毽球训练的活动机会和平台的减少。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1)通过调查,西北民族大学毽球课程开设于2015年,西北民族大学的大部分学生对毽球运动比较了解,这让毽球运动在学校里流行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通过全校性选修课接触到的毽球运动;(2)目前西北民族大学在课上会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毽球,但是没有一块标准毽球场地,而是一味的在室外进行此项目的训练,这对毽球在西北民族大学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3)目前西北民族大学仅有1位毽球教师,师资力量单薄,教学资源紧张;(4)目前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参与毽球运动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全校性选修课接触到的,很少一部分是通过课外活动接触到的,这就可以看出毽球运动在课下的普及度还不够,这对毽球运动在西北民族大学的普及是不利的。

3.2、建议

(1)加大对毽球运动的教育和宣传的力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水平成为一个开展蓬勃、妇孺皆知的综合性新型大众体育运动休闲健身娱乐项目。这一直是每个健身体育项目的终极目标,作为集体育健身、趣味、教育等多种文化功能于一身的毽球体育运动中,该项目也无一例外。毽球运动项目积极建设和有效推广是一个关键首要任务,就是为毽球运动者创造积极和谐活跃的氛围;(2)提高师资水平,增加教师数量可通过将年轻的教师派出去进行学习,如果在培训中引进专项的人才在工作中有困难也可以在培训中引进人才时注意培养毽球兼项的人才。也可通过职后的培训或者引进人才的培训等方式增加毽球项目教师的数量,以有效地保证毽球专项教学的实际需要;其次,任职的教师也应该按需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学习与技能的培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与其训练的理念。从事毽球项目的教师应与其他同项群成熟的运动比赛项目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吸取经验与其教训,以有效地促使自身通过该项目及时地规避不必要的技术错误,快速地推动了毽球专项专项运动的健康发展;(3)提高毽球课开展多样化,有效地推进毽球运动在西北民族大学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移动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因此,西北民族大学也应积极探索紧随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将各种新型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与电子信息处理技术更好地融入并应用到我校网络传统毽球技术和体育运动的远程教学发展过程中,从而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更为直观与清晰的网络传统毽球技术并强化体育运动基础知识;(4)适当地增加校内毽球运动比赛的次数,开设毽球运动社团西北民族大学应该适当地增加校内毽球运动比赛的次数和开设毽球社团,可以吸引更多非体育学生的加入,从而推动毽球运动的发展。

猜你喜欢
毽球西北民族
我们的民族
毽球运动在中小学中的推广研究
一座西北小城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毽球的脚内侧踢球技术高坪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毽球教案
西北不惑
多元民族
黔西北行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越南毽球运动发展史回顾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