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课程研究,关于作业的探究

2021-03-11 19:20黄露滨
天府数学 2021年18期
关键词:探索作业

黄露滨

摘要:“基于小学数学课程研究,关于作业的探究” 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探索、学科性质、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研究,并且对于小学作业的探索,加深对于课程和作业的理解,阐述自身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对于课程和相关作业的一些理解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作业;探索

一、研究背景

在教学中,作业则是对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重要补充,其价值不可小觑。已有多项援救证实,若能合理利用作业,则能发挥多方面的功能。但是往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作业更多的是以“魔鬼”等比较邪恶的形象出现,而根据网上各地的一些研究表明学生作业时间长、睡眠时间少、作业负担重是不争的事实。而对于我们正常教学活动来说,作业的功能主要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作业的来源以教辅资料为主,作业内容与教学实际存在脱节现象也时有发生,作业的多样性、选择性、结构性和解释性均存在不足,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二、理论依据

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含义多重的术语,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里,课程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但他用这词的含义与我们在通常所说的课程的意思相去甚远。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虽说他只是提及课程,并没有明确界定,但意思还是清楚的,即学习的攻克,这与我们现在许多人对课程的理解基本相似。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入,课程目标被作为一种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的研究对象,并且被区分为不同层次。我国在第八次课程改革中实施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把课程目标分为“国家课程目标”、“地方课程目标”、和“学校课程目标”,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校课程设计中,根据课程表现的形态以及课程指向的不同学习结果或学习效益,可以分为显性课程目标和隐形课程目标,由于课程目标总是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教育目的、教育宗旨等一类价值性因素总是要渗透期中的,因此,不同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不同模式的课程目标。

2001 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彻底告别了前苏联的课程模式,形成了适应我国现实情况和今后发展的数学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它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数学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在我国,非常重视课堂作业,它始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首先,我们要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并不是说将学生完全置于主体地位而教师不管不顾反而是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建立完善的“課堂作业”观。树立新课程标准下科学的“课堂练习”观,应将课堂练习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使其发挥更大功效。课堂练习不是填补课堂教学的权宜之计,而是强化和完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方法,它能使课堂教学具有多样性、自主性、探索性与实践性。数学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提高高中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效率,建立完善科学的“课堂练习”观刻不容缓,每位教师 都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正确把握数学学科能力训练的方向和要素,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添砖加瓦。

第三,为“教”与“学”减负。通过有效的课堂作业的设计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课堂作业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另外,通过具有发展性的课堂作业减轻学业负担,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数学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并寄望于能够引起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关注课堂作业的引导学习功能,提升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切实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减负增效”保驾护航。

五、研究的结论

课程与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正在从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两个维度发生变化。从研究内容来看,由于存在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哲学思潮的影响,课程研究内容由“课程开发”研究为主转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从研究范式来看,由于后现代主义对科学主义的批判和现象学、解释学在社会科学的广泛应用,课程研究范式由“量的研究”转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小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也在这两个维度发生着变化。

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当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广大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逐步提高,我国小学课程的研究成绩斐然,研究的学科体系日渐成熟、研究成果空前繁荣、研究队伍逐渐壮大。例如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问题,由于大多数小学教师自身专业水平还不太高,又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指导,导致其研究活动和所获得的结论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中要注重思维的有序性。所谓思维的有序性,就是在解决问题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去思考和操作的一种思维方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有一定的顺序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杂乱无章地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在设计课堂作业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设计一些能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作业。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探索作业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作业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