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1-03-17 22:09张小翼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阅读教学素养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教学理论变化繁杂、教师教学观念滞后、习惯应试教育,学生学习方式固化、教学方式落后,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等问题。因此,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采取抓住培养本质、立足传统文化、培养情感思维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 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2.006

教育是通过知识对还未形成成熟思想体系的人的思想进行塑造的一种手段,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人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语文学科教育一直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作为母语课程,它既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不可或缺的独特载体,也是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门工具。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感知文学之美、领略传统文化意境的起步阶段,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一切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本质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落实德育等要求被提上日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也被逐渐发现。为全面落实新课改教学要求,迎合国家、社会对综合人才的需求,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培养模式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也迫切需要改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教育模式的培养目标将学生的发展局限在特定的学段或者某一教学地域内,着眼于以考试、考核为代表的短期教育目标。核心素养培育模式则完全打破了这一教育思维方式,以学生终身发展作为培育目标,着眼于性格、品质、实践技能、思维等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发展的长期目标。传统教育模式与核心素养培育教育模式的最终教学目标差异,决定了两者在教学方式上的差异。因此,在仍处于传统教育模式中的语文阅读教学上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

1.教学理论变化繁杂,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新课程标准改革提出各教育培訓单位全面落实德育,注重推动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的总要求。教育单位的教学方式要寻求改善,即首先就要改善观念。部分理论和教学方法虽然具有普适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契合语文教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被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在庞杂的教育理论中,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成为一大难题。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方面,具有普适性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没有经过语文阅读实践的检验,强行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误区。

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趋向于固化。对于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不能做到教学观念的及时更新,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仍沿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以题海战术、考试素材阅读教学作为语文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重视学生语文阅读综合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习惯应试教育,学生学习方式固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受长期固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呈现出固化的特点。尤其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在语文学习上,更倾向于将知识性的背诵、写作和考试阅读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应试教育背景下,语文阅读失去了趣味性、实践性,更多的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名著类文学作品或者文学常识等内容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极低。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知识性的阅读之外,对于其他阅读内容学生缺少观念上的重视。相较于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型的语文知识来说,自主自由的课外阅读并没有一套固化的标准,对于教师布置的自由课外阅读任务,学生往往持一种敷衍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达到其真正的培养作用。

3.教学方式落后,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信息输入过程,要通过阅读获取足够多的知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阅读教学本身的枯燥性很难引起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只单纯布置任务,并不考虑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得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另外,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情感思维也正在发展,很难与阅读素材产生情感共鸣,这就加重了语文阅读的枯燥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改进策略探讨

1.抓住培养本质,确定明确的阅读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行,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层出不穷,在庞杂的理论选择中,教师很容易陷入新的误区。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摒弃各种理论带来的影响,抓住培养核心素养的本质,根据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合理的阅读目标。阅读目标是学生努力的方向,也是教师教学的归属点,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效率的标准。小学生正处于阅读习惯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很强。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长期目标,依据具体的阅读内容制定阅读目标,约束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促进小学生的素养养成有重要作用。

语文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以课内阅读为例:教师教《军神》一课时,应该制定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个目标确定为识读理解文章内容,即读懂文章。可以采用学生先读,教师后读的方式,解决生僻字词,力求读懂文章传达的信息;第二个目标是简单的文章分析,即深层理解。教师通过制定理解文章情感的关键问题,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初步探究文章传达的观念;第三个目标是理解情感,即情感培养。通过前两步的理解,教师将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同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联系起来,带入相应的情景之中,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精神主旨。这样通过三个步骤,层层深入地安排阅读讲解,可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立足传统文化,扩展语文阅读教学宽度

核心素养思想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向全面型领域发展,不断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同时要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若仅局限于课堂内,以考试为主要导向,可选取的教学内容势必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语文科学本身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将语文阅读扩展到历史、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化传承能力,是打破这种局限的有效手段。

小学语文课内阅读素材中选取了很多名著片段,例如《景阳冈》一课。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讲的是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的故事。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文章内容阅读的同时,还可以挖掘补充文章背后的朝代知识,如,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技术发明、数学发展、艺术成就等内容。通过适当补充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本身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常识的补充,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3.培养情感思维,重视阅读表达

文章是人的情感思维最直观的表达,情感种类丰富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应试教育下选取的文章,一般而言其情感变化趋于一种固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也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情感思维的固化。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语文学习的多元性,并且强调语文学习的多样性,尊重每个个体对于事物的不同见解。正是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语文阅读模式,就要适当加强学生情感思维的培养,而情感思维培养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就是重视阅读表达。

例如《四季之美》一课,这篇课文的主要情感基调是确定的,即以表达喜爱之情为主。在明确的情感基调下,这种喜爱之情在文章中是怎样表达的即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便可以指导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讲述自己在文中发现的情感点或者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四季情感。

总之,语文学科是以理性手段表现感性思维的课程,丰富的情感和知识是它的特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构成小学语文主要教学内容的要点之一,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思维、情感思维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内容的内涵,灵活选取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推动学生的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世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2期。

[2] 吴静《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对策》,《神州》2020年第4期。

(张小翼,1978年生,女,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语文阅读教学)

3436501289579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阅读教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