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部首查字法编排考察与建议

2021-03-17 23:31孙园园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编排统编教材建议

孙园园

【摘要】部首查字法是识字教学的必要内容,加强语文教材部首查字法内容的合理编排,有利于对学生部首查字能力的培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部首查字法教学前,已安排常用汉字、部件、部首以及汉字切分、笔画和笔顺规则的学习,满足了部首查字法学习的先决条件。在内部首查字法内容编排上,统编教材尚有优化的空间,如增加取部位置说明,适时以恰当方式区分偏旁和部首,以提高部首识别效率;增强练习的代表性,以有效促使部首查字的知能转化。

【关键词】统编教材,部首查字法,查字能力,编排,建议

部首查字法是识字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重要途径。教材对部首查字法编排的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对学生部首查字能力的培养。部首查字法既涉及部首立部,也涉及部首归部,在学习前需满足几个先决条件,主要包括常用汉字、部件、部首的掌握,汉字切分能力的培养,笔画和笔顺规则的学习。部首查字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取部位置,同时还需对偏旁和部首有所区分,才能保证部首的准确识别。此外,部首查字法的内容应以合理的顺序进行编排,方可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部首查字法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须教材予以正确引导。

以往已有学者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对小学部首查字法进行研究,或探讨现代汉字部首在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部首查字法教学条件的满足情况、内容及顺序编排进行考察,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教材科学性,助力于学生部首查字能力的培养。

一、统编教材部首查字法学习条件的满足情况

部首查字法是汉字学习之初须掌握的查字手段,它的学习要满足三个先决条件。第一,一定数量常用汉字、部件、部首的掌握。《汉字部首表》(GF0011-2009)(以下简称《部首表》)设主部首201部,附形部首100部。目前常用辞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均按《部首表》立部,因此,掌握常用部首才能保证检字的有效性。合体字占汉字多数,也是部首检字的主要对象。合体字的部首一般是常用字或常用部件,对这二者的掌握成为部首检字的基础,同时也是汉字切分的基础。第二,初步了解汉字结构,具备一定的汉字切分能力。汉字切分是部首归部的基础和先行工作,“一般在汉字部件组合相离的地方(即分隔沟)切分为二”[1]。合体字是可切分的二维平面结构,正确的汉字切分是识别部首的前提。第三,笔画和笔顺规则的学习。部首查字法中,无论是部首笔画数还是除去部首后的笔画数,都须正确掌握;单笔部首的识认须掌握笔顺规则,否则无法准确识别起笔。以上都是部首查字法的学习须满足的必要条件,应在教材中予以落实。以下便考察统编教材对上述条件要求的满足情况。

1.常用汉字、部件、部首的掌握

统编教材从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开始安排部首查字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列出了300個基本字,认识这些字有利于学生打好识字、写字基础,提高学习效率,是低学段的学习重点。语文园地二之前的识字、写字部分对“基本字表”的覆盖率已达到96.7%。并且300个基本字中有45.3%都包含在《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GF0013-2009)256个现代常用独体字中,其中又有39.7%属于部首。《部首表》中包含成字部首164个,语文园地二之前的识字、写字部分包含成字部首103个,占《部首表》成字部首的62.8%。教材在一年级课文识字栏上方列出了常用部件,这些部件既是重要构字成分,也有很多属于《部首表》上的非成字部首,如“氵”“艹”“宀”“钅”。此外,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附录《常用偏旁名称表》列有偏旁64个,其中62个都包含在《部首表》中。由此可见,学习部首查字法前,学生已学习了绝大部分基本字,其中包括近一半常用独体字,并在汉字学习中掌握了常用部件。

2.汉字切分能力的培养

统编教材在一年级便安排了对汉字组合和拆分的学习。如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用朗朗上口的韵文使学生初步感受会意字的组合规律及合体字的特点。再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的“字词句运用”,设计了汉字拆分练习:“这些字可以分成上下两个部分:花、星、只、色、尘”,“这些字可以分成左右两个部分:清、明、叶、把、地”。汉字组合和拆分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结构,培养汉字切分能力。

3.笔画和笔顺规则的学习

统编教材没有专门介绍笔画的知识,而是将笔画教学“隐性”落实在具体的汉字学习中,使学生在一笔一画间感受和掌握笔画知识。一年级“写字表”上的300个字已覆盖了汉字的所有笔画。教材在一年级展示了每一个“写字栏”中的汉字的跟随式笔顺,并在语文园地的“书写提示”中,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常见笔顺规则。掌握笔画和笔顺规则,不但对学生认识汉字结构及正确书写有重要意义,也为部首查字法的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

综上,统编教材在部首查字法教学前,已安排了常用汉字、部件、部首以及汉字切分、笔画和笔顺规则的学习,满足了部首查字法学习的先决条件要求,为培养学生的部首查字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统编教材部首查字法的内容编排考察

部首查字法中最重要、难度最大、最易出错的地方,是部首归部。而部首归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取部位置。在正确切分汉字后,还需要有固定取部位置,才能确定部首所在。因此,取部位置的说明不可或缺,应成为部首查字法的核心内容。此外,还须区分偏旁和部首,二者存在交叉,关系复杂。检字失败的一个常见原因是误将偏旁当部首,这与对部首的认知惯性有关。如“思”字,归部时一般会首先想到表意的“心”,但《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GF0012-2009)(以下简称《归部规范》)将之归入“田”部,以符合上下都是部首,取上不取下的规则。可见,取部位置的说明、偏旁和部首的区分是部首查字法的必要组成部分,应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下便从上述两个方面对统编教材部首查字法的内容编排进行考察。

1.取部位置的说明

《归部规范》对取部位置作了详细说明:“从汉字的左、上、外位置取部首。如果左和右、上和下、外和内都是部首,则只取左、上、外位置的部首。”“如果汉字的左、上不是部首,右、下是部首,则取右、下位置的部首;半包围结构的字,如果外不是部首,内是部首,则取内。”“如果汉字的左和右、上和下都不是部首,则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次序,从偏旁的位置取部首。”“如果由上述位置取不到部首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的字和其他字,则从起笔的位置取单笔部首。”“如果在取部位置上少笔与多笔几个部首出现叠合时,则取多笔部首,不取少笔部首。”[2]以上规则使部首归部有了明确的取部位置,避免了部无定位及归部混乱的情况发生。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以“狐”字为例介绍了部首查字法,但未对取部位置作必要说明。取部位置说明的缺失易降低检字效率。如二年级下册识字4设计有“焦”的部首查字练习,“隹”和“灬”都在《部首表》上,按上、下都是部首,取上不取下的规则,部首应是“隹”。如对取部位置不了解,学生很容易受认知惯性以及已学“灬”但未学“隹”的影响,将部首错认为“灬”。

2.偏旁和部首的区分

由以上考察可见,统编教材未对取部位置作必要说明,也未能很好地对偏旁和部首加以区分,容易导致检字效率的降低。

三、统编教材部首查字法的顺序编排考察

“语文教育科学化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教学内容的序列化。”[5]部首查字法需要在厘清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序”,以提高科学性和教学效率。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介绍了部首查字方法,除此之外,对部首查字法的编排全都呈现在练习中。这些练习在顺序编排上体现出如下特点。

1.先合体再独体

合体字相比独体字,取部位置更便于识认。如“晴”,可清晰切分为左右结构,部首“日”的辨认也就相对容易。而独体字的部首或是独体字本身,如“口”的部首即为“口”;或是起笔位置的单笔部首,如“平”的部首为起笔“一”,学生不仅要判断其独体字性质,还要判断这个独体字是否在部首范围内。如不在,则须掌握独体字取部规则,同时掌握笔顺规则,才能准确识别部首。如“世”,首先判断其为独体字,且本身不是部首,然后根据取起笔位置的规则,才能按笔顺找到单笔部首“一”。因此,应先安排难度相对较小的合体字查字法教学,再安排难度相对较大的独体字查字法教学,统编教材基本遵循了这一编排顺序。

2.先规则再难检

《归部规范》提供了明确的取部位置规则,这些规则的先后排序大致体现了部首查字的难易程度。教材可参照这一排序来安排部首查字法的教学顺序,形成难易梯度。此外,有明显分隔沟的合体字切分的规则性较强,部首识别的难度小,如“把”“花”“围”。而分隔沟不明显的合体字切分的规则性相对较弱,部首识别的难度较大。如“充”,分隔沟不明显,切分难度较大,部首识别困难。因此,教材也应充分考虑以上两种情况的难度差异,体现出合理的编排次序。我们根据以上分析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有部首查字练习进行了考察,按出现顺序分析如下。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的“葡”“紫”“狸”“笨”“酸”,均为上下或左右结构,分隔沟明显,切分容易。受认知惯性影响,部首“艹”“犭”等较易分辨,非部首范围内的成分也较易辨别,如“葡”中的“匍”,因此这类字部首识别难度较小。“紫”字须判断哪个构字成分在部首范围内,并了解上不是部首下是部首,则取下的规则,才能准确识别部首。从这一点看,该字具有一定难度。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中的“亏”“申”“丹”,均为独体字,部首确认须进行独体字性质判定及起笔位置识别,检字难度较大。从这一点看,安排于此不是太恰当,但从独体字是汉字学习之初重要组成部分的角度看,此时出现独体字查字法练习又是及时且利于汉字学习的。二年级下册识字4中的“灶”“焰”“烫”“煲”“焦”“烹”,均为左右或上下结构,分隔沟明显,切分不难。其中“焰”“烫”“煲”“烹”是以往练习中已出现的檢字类型。“灶”字左右均为部首,须了解取左不取右的规则,才能准确识别部首“火”,具有一定难度。“焦”字的两个部分均属部首,易受认知惯性影响错将更常见的“灬”识为部首,因此也具有一定难度。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的“麝”“鉴”“敲”“章”“默”“装”“辣”“鲁”,其中“鉴”“敲”“默”“装”“辣”是以往练习中已出现的检字类型。“麝”为半包围结构,分隔沟较难辨认,给切分带来困难,易将部首错认为更易切分出且更常见的“广”,部首识认难度较大。“章”“鲁”的分隔沟也较难辨认,易将“立”“刀”认作部首,并且两字的归部还须遵守取多笔不取少笔的规则,检字难度明显增大。二年级下册课文11中的“股”“脾”“腹”“胳膊”“肩”“臂”“胃”“肾”,除“肩”外,检字类型在以往练习中均已出现。“肩”属半包围结构,分隔沟识别比起全包围结构难度有所增大,部首识认也就加大了难度,因此这类部首查字练习安排相对靠后。

总体来看,统编教材将规则的、难度较小的部首查字练习安排得相对靠前,难检的、难度较大的部首查字练习安排得相对靠后,基本符合由易到难的顺序,且能够结合汉字学习实际需求予以合理调整。善于将不同取部位置的练习融于同一题目中,使得旧知识得以复现,新旧知识交融出现,呈螺旋式上升状态,符合认知规律。

四、部首查字法的编排建议

统编教材满足了部首查字法学习的先决条件要求,具有合理的顺序编排,但在以下方面可进一步完善。

1.增加取部位置说明

取部位置的说明是保证准确归部的必要条件,理应成为部首查字法学习最核心的内容。如不明确说明,只是在反复操练中掌握,效率较低,且遇到难度较大的检字时,需反复试错,学生易产生挫败感。与其让学生“暗中摸索”,不如在适当时候以恰当方式“显性”地介绍取部位置规则,提高检字效率。《归部规范》所列出的五条取部位置规则涉及左右、上下、包围、半包围几种基本的汉字结构,并涉及难检字、独体字,掌握这五条规则,基本能够解决部首查字问题。教材可参照这些规则,根据难易程度以及学生汉字学习内容和实际需要,分阶段、成梯度地编排有关内容。先介绍相对规则、难度较小的取部位置规则,再介绍难检的、难度相对较大的取部位置规则,并及时配以练习加以巩固运用。

2.区分偏旁和部首

偏旁和部首的概念、功能均存在差异。现代汉字体系下的部首属检字法部首,功能只在于检字,表意、表音的理据功能则由偏旁来承担。尽管大部分情况下二者存在交叉,但毕竟存在不相同的情况,混淆二者容易造成部首检字的失败。因此,教材应引导学生适当地对偏旁和部首加以区分。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小学低段不适合从概念术语上区分二者,但这并不代表在使用时不需要区分。教材应将二者分开处理,部首查字法练习中勿混入偏旁表意、表音的练习,反之亦然。在这种“隐性”处理中,至少不会留给学生混淆二者的机会。到了小学中段,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识字数量的增多,对偏旁和部首功能感知的深入,可对偏旁和部首的概念、功能作简单区分,以提高部首识别效率。

3.增强练习的代表性

练习是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要步骤。练习须具有代表性。一是尽量覆盖所有取部位置类型。《归部规范》列出的取部位置规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取部位置类型,教材应尽量为每一种取部位置类型设计相应练习,以保证练习的代表性和知能的有效转化。二是练习所涉及的部首应为已学或常见部首。如果练习中的部首尚未学习或并不常见,则既徒增难度,也起不到部首查字的作用。教材应首先选取已学或常见部首来设计部首查字练习,以保证检字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燕.谈谈与汉字部首归部相关的汉字切分问题[J].语文建设,201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语言文字规范GF0012- 2009 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归部规范[S].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规范GF0011- 2009汉字部首表[S].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1.

[4]迟永长.偏旁与部首关系辨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5).

[5]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2.

【本文系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国家语委科研中心项目)“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言能力研究”(课题编号:ZDI135-128)和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2019年度重点课题“基于语料库的基础教育统编本语文教材语言研究”(课题编号:2019ZD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编排统编教材建议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初中两种版本教材中电学实验的编排比较与分析
提高报纸编辑版面编排策略的探析
电视节目编排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竞技性拉丁团体舞编排的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