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教学法在文科实践课中的应用探析
——以“社区管理”课程为例

2021-03-25 01:28
关键词:社区管理文科教学法

王 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

长期以来,高校文科的实践课难于管理:一方面文科实践课学时少且相对集中,一些大的教学任务无法在限定的学时内完成;另一方面文科实践课相比理工科实践课,它不具备试验站、实验室等实训场地,更没有系统的、规范的实验过程设计和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了文科实践课要么停留在理论知识学习层面,通过查阅文献、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要么采取的是粗放式的集中考察或者参观学习,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将文科实践课落实、落地,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以研究实际问题,并参与项目实施为导向的学习方法[1],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方向。通过在文科实践课中应用PBL 教学法,可以搭建起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研究——学习——再研究——再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真题真做”,将“教”与“做”二者高度整合。PBL 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扎实的、可以转化为现实产品或者生产力的相关技能,因此,在实践课中应用PBL教学法去解决文科实践课的形式化、碎片化问题成为当前高校推进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社区管理”实践课开设的基本情况

“社区管理”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选课学生包括了公共事业管理(以下简称公管)、社会学、社会工作三个专业的学生,每学年修读学生大约180 人。课程总学时数40 学时,其中理论讲授部分占24学时,实践环节占16学时。每周的理论与实践环节是分别开设,各进行4 学时,一般开课6 周。该课程是应用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要求学生在了解社区管理相关理论及基本政策的基础上,开展社会研究来尝试解决社区建设方面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社区事务深入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性地解决社会事务的能力。

但是,以往实践课主要安排在校内,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以及政府部门、社区管理机构的新闻报道,形成对社区管理实践的基本认识,再通过接洽社区,有选择的走访若干个社区管理部门,最后完成课程论文撰写。因为学生是根据教师的安排去梳理文献,观察式的走访社区,看到的都是浅层表象,很难凝练真实的科学问题。这样形成的文字往往大同小异,少有新意,更缺乏深入肌理的分析。从教学模式上看,这样的实践课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教师是课程的全面组织者,体现的是教师的优越感和主导性。学生是被动的实践体验,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PBL 教学法在“社区管理”实践课中的应用

从2018 年春开始,在公管专业的“社区管理”课程中开始实施PBL 教学法,已经连续开展了两个学年。教师根据PBL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全面的流程设计,将教学过程细划为以下五个关键步骤,实现了教学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立体化。

1.问题诊断

PBL 教学依靠问题来驱动,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社区,指导学生与社区基层组织建立联系,启发学生识别并诊断社会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农业院校,对“三农”问题研究有基础,也有优势,因此,实践课程中也充分体现关注农村问题,关注农村社会发展的教学特色。学生选题涉及了农村社区养老、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精准扶贫与开发、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治理,以及生态文明与乡村旅游等问题。研究此类问题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源于真实情境的问题,通过该问题学生能够贴近现实,关照社会;二是相关数据便于收集的问题,方便学生在社区中开展社会调查;三是能够应用理论知识的开放性问题,学生能够从此类问题中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锻炼各项批判性思维技能[2]。学生确定了选题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梳理研究思路,搭建基于兴趣的项目小组。

2.构建团队

PBL 的特色在于团队学习方式,教师协助学生组建项目团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团队建设方面,课程采取了“自由组合+教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小组的行动更有效力。首先,学生先根据研究志趣自由组合,一般人数限定在5 到9 人之间。其二,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以及社区的资源,邀请专业人士来辅导学生。因为每个研究主题都涉及多个学科,单凭学生可能很难完成项目,教师可以提供广泛的智力援助。其三,在团队合作方式上,为了防止个体决策代替团队决策,教师可以进行积极引导。比如教师设计一些关键知识点的选择题,让一个团队的学生同时做出选择。如有不同的意见,要解释和说服有不同意见的队员。在经过两到三轮的引导活动之后,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大大提高,逐步熟悉小组内部的磋商规则,这为项目的具体实施奠定了合作基础。

3.确立评价模式

“社区管理”课程建立了一套定性和定量、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完成项目情况进行系统评估。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资料收集情况。包括相关理论和资料的搜寻与整理;研究性问卷或访谈材料、调查记录等的归纳与分析;②团队贡献力。课程设计了同侪评价的方式,由团队成员开发评估量表,用来反映成员对于项目的开展是否给予了积极贡献;③项目成果的应用价值。团队完成活动任务之后,教师和学生要共同评价该成果是否具体化或实物化,是否能对社区有实质的贡献与影响。为了持续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要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教师关注学生在不同环节的态度和学习表现,对学生运用技术工具的能力、分析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知识迁移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多轮反馈,改变以往平面、单一的学业评价模式。

4.方案实施

方案实施包括项目方案的选择、项目实施纠偏、项目优化等具体工作内容。2019 年春季的“社区管理”实践课中,由学生自主凝练研究主题,并根据项目进展进驻社区调查。有小组选择的项目是“农村社区养老的路径探索”。调查中发现S 村老人存在着低端不愿住、公办住不进、高端住不起的现实困境。学生通过统计该拆迁社区的老人人数、老人年龄、老人健康状况、老人与子女居住情况、子女经济情况等,思考社区养老的社会管理意义和现实可能性。团队小组成员通过对几个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和建议,在调查中会判断方案是否可行、调查方法是否恰当,方案是否有效解决问题等。然后,小组成员对实践活动形成记录与总结,对各个团队成员所做的贡献进行描述。项目实施是学生研究思路逐步清晰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训练了学生研究的计划性与逻辑性,又锻炼了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

5.成果展示与反馈

在项目完成阶段,每个团队总结项目研究成果,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项目成果包括各小组在调查中形成的实习日志等文字材料及影像记录;项目团队的实践报告;项目小组撰写的对政府相关部门或者社区组织的政策建议等。成果反馈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反馈。教师反馈侧重于整体,教师结合各个团队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完成情况,以及成果的应用价值等方面对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做出综合评价和反馈。学生反馈侧重于自我表现,主要考量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参与度及收获[2]。教师将学生小组内的互评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中来,赋予一定权重,让同侪互评成为帮助学生确立合作方式的一种手段。另外,教学反馈要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其中定性分析在评价中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每个小组明晰自身差距,找到还可以提升及改进的方向和方面。

因此,从“社区管理”课程的实施过程来看,PBL 的五个阶段设计将实践主体落实到学生身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获得感,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三、“社区管理”运用PBL 教学法的成效分析

1.学习行为有积极转变,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

其一,学习行为清晰且持续。学生对有一定挑战的研究项目乐于承担责任,学习行为更清晰,在获取所需信息方面更为主动。学生普遍体现出了遵守规则、自律、肯花时间、有问题意识、互相支持的特征,并表达了明确的学习承诺。其二,学习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人的行为有两种主要驱动机制,即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使人追求外部奖励的目标;而内在动机是使人关注于参与事件本身给人带来的感受。有内在动机的人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学习。[4]调查中,参与PBL 的学生表达了良好的学习体验,认为PBL带来愉悦、满足和自豪,认为个人对推动项目的实质进展有贡献,学习更自信,形成内在学习动机。其三,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学生能够基于教学目标自主制订学习计划,选取合适的学习策略,并根据调查的推进及时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PBL 使学生更注重内在感受,从以前的被动式学习转向了主动学习。

2.理论和实务高度结合,解决知识碎片化的问题

传统上,实践课的教学安排是远远滞后于理论课学习的,即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环节被按照课程结构人为二分了。学生按照知识点去学习各门课程时,所理解的是碎片化、僵化的知识点或者各自分类的理论。所以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用已识记的知识或者理论去构建出对复杂的现实问题的有效诊断,就造成了理论教学与实务操作的脱节。PBL 是围绕问题开展学习,将各学科中的理论学习和社会现实问题探索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既要对现实情境进行调查并解读,又要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是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有机融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所以,传统实践课是“教师做,学生看”,着眼于知识传授,教师“教会”学生动手,学生鲜有机会去自己实践。PBL 教学法实现了“学生做,教师看”,是刺激学习激情和创造力的有效形式。

3.从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上明确学生的主体性

从知识观来看,PBL 教学法主张知识是个人建构的,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基于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构建知识,教师只起指导作用[5]。PBL 教学法倡导“做中学”,侧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因为项目是模糊的主题,没有固定的研究路径可以遵循,学生需要自主设计问题、规划实施步骤、确定调查的群体等,PBL 教学法使学生在“做”中完成个体知识的建构。从教学观来看,PBL 教学法实现了教育模式从“教”向“学”的转变。PBL 教学法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在于能够实现独立动手,能够剖析现象,开展研究并回应社会问题。所以,学生是自主学习、自我负责、自我控制的。[6]从师生观上看,PBL 教学法明确了师生在知识传输中的平等性。在PBL 教学中,学习意味着获取,是学习行为者的主动改变的过程,学生是能够自我导向的,天生具备了创造力。教师从知识的“执掌者”转向知识的“引导者”、“建议者”,通过平等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到主动获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4.开发学习社群,拓展学习的场域

技术进步给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PBL 教学法主张有效利用互联网等多媒体,实现教学资源的流动和共享。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学习不再仅局限在有形的校园内,学习不仅发生师生之间,而且是生生、师师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相互交集,学习在复杂的社会互动中实现[7]。PBL 教学法开发虚拟学习社区作为实践课程的教学支持,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团队工作,将狭隘的传统教室延伸至校外及虚拟学习空间,欢迎所有关注相关问题的人士加入。学生通过自主开发学习社群,学会与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和谐相处,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尝试合作去解决社会问题。PBL 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敢于冒险、积极尝试,信任团队合作,提升了学生利用集体智慧的能力,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的能力,以及应对变革的能力。

5.培育公民意识,提升学生素养

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素质教育主要通过教师讲授,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的体验感、代入感不强。在PBL 教学模式下,教师用身教带动言教,促使学习者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人际互动主动建构道德学习理论,[8]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理解核心理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学生做的“社区共享单车的有效使用”、“集中搬迁社区老人的养生餐的思考”在完成社会调查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意识。学生体会到学习不仅对于自己是有意义的,而且对社会有价值。PBL 通过有形的产品帮助学生增强了知识的“深度”和“高度”。PBL 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再认识和理解,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理论的不足;帮助学生树立公民意识,让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回馈社会,而且通过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四、PBL 教学法实施的保障系统

PBL 教学法是一项系统的教学设计,它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来自学校相关政策制度的开发和支持,需要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在教学技术及教学资源上的积极配合,因此,教学保障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

1.创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PBL 教学不是局限在课堂上谈论问题,而是要解决一个现实问题,这个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需要广泛的信息、技术支撑。如果学习资源仅仅是围绕着教材或者为数不多的几本书来展开,知识面就受限,问题可能就会以错误的方式打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广泛地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研究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比如创建课程资源平台,提供各种搜索引导等。

2.保证充分的课内学习时间

PBL 在实施中需要有时间的保障,如果是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考试的课程是无法实施的。因此,“社区管理”实践课的安排在学校教改项目的支持下采用了灵活的学时设计,理论讲授和实践环节分别计学时,实践教学部分从课程开始的第二周起,每周集中安排4 个学时,一共有4 周。学生除了在教师安排的集中阶段开展项目调查,也可以在分散阶段自行调查。教师需要给项目调查预留足够的时间。研究显示,充分的课内学习时间使学生更关注过程,往往能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

3.创新现代教育技术

PBL 教学对教师创新教育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自主查阅文献、确立并实施项目,都需要争取最广泛的信息及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实践学习碎片性、学习空间多样化的学习特点。教师要创新课程内容,兼顾集成技术手段,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网络教学方式有机融合,通过MOOC、SPOC、虚拟学习社区、翻转课堂等教育技术实施混合式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学习中,从根本上保障和推进PBL 的顺利实施。

4.用科研带动研究性学习

在目前高校文科实践课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如何有机融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短板。单纯进行理论传授或者将技能示范给学生的效果都不理想,而培养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应用理论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会更好。PBL 教学法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教师的项目研究工作融入到教学中,或者把现实中提炼的“科学问题”引导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凝练研究方向,这种研究性学习弥补了实践不足的短板,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教学与科研相长。

五、结语

高校文科实践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学环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将PBL 应用于文科实践课是切实可行的,从知识获取来看,它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完美结合,增强了学生应用知识、创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能力培养来看,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现问题的能力;从素质提升来看,它可以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研究的志趣,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和科学研究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7]。因此,从育人的角度,PBL 教学法鼓励并支持学生在社会中实践,响应了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需求,为学校与社会接轨创建了桥梁和纽带,PBL 在文科实践课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

但是,由于文化背景、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课程制度设置以及师资配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科实践课中运用PBL 教学法还处于探索阶段,将PBL 教学模式与文科的实践课程相结合需要教学系统内部各环节的相互支撑与发展,需要教育部门从教学理念到教育实践辅以系统变革[8]。首先,加大教学投入和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包括资金支持和教学技术平台建设,课程教学硬件建设,以及开展课程实验研究等;其二,完善课程制度设计,包括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顺序、实践课程自身结构,[9]开发PBL 的教学指导手册,构建PBL的规范的考核标准等;其三,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包括实践课程的教学管理的配套调整,如班级规模、考核方式、学时安排等;其四,注重教师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包括为教师提供的关于PBL 教学法的培训,研讨和交流等。当然,教师作为PBL教学法的实施者,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总结该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具体步骤,以便更好推进文科实践课的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社区管理文科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糖尿病互助小组在社区中的应用效果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孙文科
城市化进程中的周口川汇区农村新型社区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