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不同大小乳腺良恶性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3-26 10:00陈宝园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肿物多普勒肿块

陈宝园

乳腺肿瘤内新生血管决定了乳腺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1],且与预后密切相关;故观察肿物内新生血管的特征是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重点,也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地观察到肿块内细小终末血管的立体结构与空间位置的相关性[2]。本研究采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不同大小乳腺良恶性肿物进行诊断,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在浙江省苍南县中医院经三维能量多普勒检查发现乳腺实性肿物患者124 例(152 个肿块),均经活检穿刺或手术最终取得病理结果证实。均为女性;年龄25~87岁,平均(49.7±8.3)岁;多发4 例,双发12 例,单发108 例;病灶最大径0.5~6.8cm,平均(2.9±0.3)cm;肿物直径≤2.0 cm 61 个,>2.0 cm 91 个。

1.2 方法 采用GEVoluson730Exper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三维容积探头频率为6 ~12 MHz。患者取仰卧位,将双前臂上抬至头顶,充分暴露腋窝及乳房。先采用常规二维超声顺时针对腋窝及乳房行放射状扫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形态等。然后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将彩色增益调节至可清晰显示微小血管且不出现伪像;扫描范围直至病灶及其周围1 cm处,且扫描时不能加压肿物,记录血管形态、血流分布及血流分级等相关数据和图像。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由超声科2 名副主任医师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血管形态:蟹足型,肿块周围存在2 条以上增粗扭曲的血管(呈放射状)或细小毛刺状血管;残根型,肿块内可见血管扭曲无序,周围存在2条增粗扭曲的血管;树枝型,肿块内血管扭曲无序,与树枝相似;线型,肿块内存在1 ~2 条线样血管;无血管型,肿块内未观察到血管。血流分布:中心、周边及混合分布。血流信号:采用Adler 半定量法对其进行分级,共分为0 ~3 级。0级,肿块内无血流级,血流量小,且肿块内存在细棒状血管或1 ~2 个点状;2级,血流中量,存在1 条重要血管或3 ~4 个点状血管,其长度接近或超过肿块半径;3 级,血流丰富,存在2 条较长血管或5 个以上点状血管。良性肿物的诊断标准为无血流、树枝型、周边分布的线型、0 ~1 级血流;恶性肿物的诊断依据为残根型及蟹足型、中心及混合分布及2 ~3 级血流。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金标准”为病理诊断[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3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152 个肿物中,良性肿物89 个,恶性肿物63 个。其中61个肿物最大径≤2.0 cm,包括33 个良性肿物(4 个脂肪瘤、7 个导管内乳头瘤、22个纤维腺瘤),28 个恶性肿物(13 个浸润性导管癌、6 个单纯癌、5 个小叶原位癌、4个髓样癌);91个肿物最大径>2.0 cm,包括56 个良性肿物(15 个脂肪瘤、16 个导管内乳头瘤、25 个纤维腺瘤),35 个恶性肿物(15 个浸润性导管癌、10 个单纯癌、7 个小叶原位癌、3 个髓样癌)。

2.2 乳腺良恶性肿物最大径≤2.0 cm及最大径>2.0 cm的血流特征 良性肿物最大径≤2.0 cm,以0 级及1 级血流分级为主,无血流及周边线型血流常见;恶性肿物以0 级、1 级血流分级为主,以无血流及树枝型及周边分布线型血流最为常见。两组血管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良性肿物最大径>2.0cm,以1 级、2 级血流分级为主,周边分布以树枝型及线型最为常见;恶性肿物最大径>2.0cm,以2 级、3 级血流分级为主,周边分布以残根型、树枝型及混合型最为常见。两组血流分级、血管形态及血流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表1 乳腺良恶性肿物最大径≤2.0cm 及最大径>2.0cm 的血流特征

2.3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对不同大小乳腺良恶性肿物诊断效能比较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对不同大小乳腺良恶性肿物最大径≤2.0 cm诊断的敏感性为93.75%(30/32),特异性为89.66%(26/29),准确度为91.80%(56/61);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对不同大小乳腺良恶性肿物最大径>2.0 cm诊断的敏感性为93.75%(60/64),特异性为74.07%(20/27),准确性87.91%(80/91)。

3 讨论

乳腺良恶性肿物的生长方式及代谢过程并不相同。有研究提示,肿物的血流速度、内部情况、增强方式及有无穿支血流等方面各不相同,最大径2.0 cm 为乳腺良恶性肿物分期的重要转折点[4]。而能量多普勒显像不受血管方向及声束夹角的影响,可清晰完整地检测出低速血流级小血管。在乳腺肿物的检查中可清晰显示低速血流为0.2 mm/s 及管径40 m的小血管,与血管造影效果相似[5],且三维超声可从任意角度重建立体图形,充分展现恶性肿物内部血流情况。

王恩芳等[6]研究发现,采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及其定量参数可有效诊断出小乳腺癌血流血管指数及血流指数。本研究显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可清晰直观地观察到乳腺良恶性肿物的大小及内部血管的形态和多少,可提高准确率。有相关研究提示,乳腺肿物的诊断需结合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分类,当肿物血管弯曲、杂乱分支及粗细不均时可升一级,若肿物血管平直、均匀、伴动静脉可降一级。目前由于临床评级方法不统一,为确保诊断的准确性,需结合影像及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刘志燕等[7]研究提示,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采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可有效提高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本研究提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对不同大小乳腺良恶性肿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高。由于本研究所纳入样本量较少,且未对三位能量多普勒直方图与常规彩超多普勒血流参数进行对比,需后期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三位能量多普勒直方图与常规彩超多普勒血流参数的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肿物多普勒肿块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先天性外眦肿物合并眼睑畸形2例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外阴巨大软纤维瘤1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