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在妇科领域中的研究现状*

2021-03-26 22:13朱蕴璞
中医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气郁质偏颇阳虚

顾 灵,王 静,仰 漾,朱蕴璞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诸方面综合表现出来的固有特质[1]。早在秦汉时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将人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划分为25种体质[2]。《伤寒杂病论》将人分为“强人”“瘦人”“虚家”“羸人”等[3]。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人有“阴虚体质”“湿热体质”“阳虚体质”等不同体质类型。1978年王琦、盛增秀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并对体质、体质学、9种体质进行了定义性的表述。2009年4月9日起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和偏颇体质,其中偏颇体质又分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该判定标准被列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为全国270所医院及科研机构所采用,共发表科研论文1 000余篇,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195个病种[4],为辨体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笔者就中医体质辨识在妇科领域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月经病

胡子衡等[5]对272例在校女生进行中医体质情况、月经情况调查,结果发现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出现月经不正常的相对危险度较高。王莉等[6]认为,阴虚质、血虚质女性在清宫术后更易发生月经过少。朱玲玲等[7]认为,经间期出血的发病、转归均与患者的体质有关,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瘀血质女性更易发病,通过改善个体的偏颇体质,可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邬素珍等[8]研究发现,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呈正相关。卢军等[9]发现,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为卵巢早衰的易感体质,且卵巢早衰女性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类型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朱晨颖等[10]对42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量化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占比以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为主,4者共占全部体质的62.25%,其中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中医体质主要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肾虚肝郁证患者的中医体质主要为气虚质、气郁质,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体质主要为气虚质、血瘀质,脾虚痰湿证患者的中医体质主要为气虚质、痰湿质,可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及早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高危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可达到早期防治的目的。李春华等[11]研究发现,根据月经不调女性的不同体质指导饮食,并给予个体化诊疗,可通过改善偏颇体质提高疗效。何舟等[12]对763例更年期女性体质类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更年期无证候组体质以平和质为主,占71.6%;有证候组体质以偏颇体质为主,占87.4%;两组兼夹体质中均以阳虚质兼夹占最大比例。唐丽颖等[13]研究发现,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体质类型以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为主,分别占37.2%、15.2%、12.1%;阳虚质患者发病倾向于中、重度,阴虚质患者发病倾向于轻、中度,气郁质、气虚质发病以重度为主,其他偏颇质类型发病均以轻度为主。由此可见,中医体质与月经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中医体质辨识改善饮食,调整生活作息,纠正偏颇体质,从而改善月经失调。

2 带下病

蒋婴等[14]研究发现,偏颇体质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更高。刘君等[15]发现,在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宫颈病变女性中,青年组、中年组以阳虚质、湿热质为主,老年组以阳虚质为主。张蔚苓等[16]发现,湿热质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调整患者的偏颇体质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可预防感染的发生。杨莉[17]采用六味地黄汤联合中医体质辨识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确切。由此可见,中医体质类型与带下病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可根据中医体质辨识指导该病的预防、诊治。

3 妊娠病

李静颖[18]对60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偏颇体制较平和体质更易发生先兆流产,且多数为阳虚质,占25.17%;其次为气郁质,占10.17%。熊彩君[19]发现,胚胎停育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主要为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冯晓玲等[20]研究显示: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血瘀质、阴虚质为主,分别占32.00%、25.00%;此外,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多,气虚质比例增多。伊静[21]发现,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为主,且湿热质、阴虚质与感染因素有关,血瘀质与免疫因素有关,湿热质与内分泌因素有关。杨丽萍[22]发现,异位妊娠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血瘀质、气郁质、气虚质为主,未破裂型主要为血瘀质,破裂型主要为气虚质。麦子霞等[23]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主要为偏颇体质,且痰湿质最易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奚婷[24]发现,早期先兆流产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体质类型以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为主,分别占28%、18.69%、14%,且患者的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因此,根据女性孕前体质类型特点进行饮食调养、起居调摄、体育锻炼、药物调理,从而调理其偏颇体质,可以预防妊娠病的发生。

4 产后病

《傅青主女科》[25]曰:“妇人甫产儿后,忽然眼目昏花,呕恶欲吐,中心无主,或神魂外越,恍若天上行云。人以为恶血冲心之患也,谁知是气虚欲脱而然乎……倘其人阳气素虚,不能生血,心中之血,前已荫胎,胎堕而心中之血亦随胎而俱堕,心无血养,所赖者几微之气以固之耳……治法必须大补气血,断不可单治血晕也。”指出孕妇平素为阳气虚体质者,产后更易出现血晕,治疗采用大补气血之效果优于单治血证。陈宝艳[26]研究发现,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妇女易发生产后缺乳。李欢彤[27]研究发现:气虚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产妇更易发生产后出血量多。张敏[28]研究发现,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妇女更易发生产后盆底肌力异常,且以气虚质更为明显。邓芳等[29]通过中医体质辨识来促进产后康复,效果明显。由此可见,中医体质辨识可根据产妇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针对性地给予饮食、起居指导及中药调理,达到未病先防、促进产后恢复的作用。

5 妇科杂病

《傅青主女科》[25]曰:“妇人有瘦怯身躯,久不孕育,一交男子,即卧病终朝。人以为气虚之故,谁知是血虚之故乎。”指出瘦人多为阴虚体质,阴虚火旺导致不孕。又云:“妇人有怀抱素恶不能生子者,人以为天心厌之也,谁知是肝气郁结乎。”指出气郁体质也会导致不孕。还言:“妇人有身体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人以为气虚之故,谁知是湿盛之故乎。”指出肥胖者多为痰湿体质,脾不能受,必浸润于胞胎,导致不孕。董筱静[30]研究结果显示:不孕症患者中医体质以阳虚质、气郁质为主,分别占53.33%、30.83%;中医证候类型主要为肝郁型、肾虚型、虚热内扰型,分别占42.5%、31.67%、15.83%;阳虚质与肾虚型相关,气郁质与肝郁型、虚热内扰型相关。黄镇乐等[31]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的不孕症女性中医体质以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肝郁质为主,通过中医体质辨识治疗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辛喜艳等[32]将“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与辅助生殖技术相结合,为提高试管婴儿孕育率开创了新的研究思路。彭燕等[33]研究发现,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主要为气郁质、阳虚质,分别占23.3%、16.7%。陈艾丽等[34]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偏颇体质居多,且以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为主,提示这些中医体质类型与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病相关。刘岩等[35]发现:癥瘕患者体质分布以血瘀质、气郁质为主,分别占34.56%、25.74%。由此可见,根据不同体质进行辨识调治,可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护的目的。

6 小 结

随着健康管理模式的发展,中医体质学作为中医学“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妇科领域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女性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偏颇体质者进行辨体施膳、情志调摄等中医指导,促进偏颇体质向平和质转化,可为女性生殖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气郁质偏颇阳虚
阳虚了会有这些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
中医体质护理对气郁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对年薪制的内涵理解不可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