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传统村落规划保护管理机制研究

2021-04-01 10:17李瑞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8期
关键词:古村落村落北京市

李瑞

(北京北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00)

1 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现状

1.1 传统村落定义和认定标准

官方权威机构对传统村落做出了比较明确的定义,即村落形成年代久远,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价值,应给予保护的村落。在该定义出现之前,社会各界通常将其称之为古村落。“古”是一种时间概念,一般指民国以前建村,至今仍然保存较为完整,村落的建筑风格与环境,以及民俗风情未有悬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民俗风情的村落。目前,关于传统村落的认定通常分为国家级和市级2个级别,2008年,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农委”)联合其他部门进行了北京市第一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的建档工作,将北京市44个村落纳入了市级传统村落名录中,这其中还有21个同属国家级传统村落。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依赖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或者旅游开发来保护,村民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

1.2 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现状

从政策保护层面而言,国务院在2008年颁布了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文件;于2012年又组织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的工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要求,一些保护性的政策体系也已经初步形成[2]。北京门头沟传统村落属于北京现今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传统村落,门头沟在规划保护中起到了带头作用[3]。从中央投入资金情况而言,北京市对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资金达到了每个村落300万元的保护费用。而市级保护资金主要来自北京市财政投入,据统计,专项经费保护已投入1.4亿元。从保护机制情况而言,传统村落的规划和保护是一项长远而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涉及的部门包括北京市农委、文物局、财政局以及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在众多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下,启动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与管理等档案资料的编辑。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村落收录名录逐渐丰富,且档案越来越详尽,2013年以来,已完成了21个村落的归档,并完成了14个传统村落的档案制作事项[4]。

2 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

2.1 传统村落的自然性损毁

北京市传统村落年代久远,现存的大多数古建筑都是明清和民国时期遗留的,很多都是砖木结构,在多年的使用中,木材很容易受到腐蚀,难以恢复以往的风貌,这种自然性的损毁也是大多数古建筑最为常见的损毁方式[5]。2012年,北京市农委等部门经过长期的调查,根据国家对古村落的认定条件筛选出52个符合要求的古村落,这一数量还在不断减少。到了2018年再次调查时,只有44个满足条件的古村落,这一数字意味着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逐渐有8个传统村落消失了。在这些实地调查情况中,除了极个别的村落依赖自身的旅游业得以发展之外,其余很多村落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有些民间建筑的外观已经残破不堪,或是部分倒塌。村落中原有的一些公共区域(如寺庙等)不断被损坏,如果不进行抢救和保护,其余的村落也难以保存下来。

2.2 人口外流造成传统村落衰败萧条

北京市传统村落中人口的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村庄中的青壮年劳力的大量外流,造成常住人口稀少,许多传统民居建筑由于长久无人居住和管理,环境恶劣,杂草丛生。有调查显示,北京门头沟14个传统村落中有4个因为外出务工或搬迁的人员数量占据了户籍人口总数的25%,其中,黄岭西村外出务工人员已经达到了50%,房山区的民居中长期空置的房屋已达95%。不仅如此,留守的村民与基层干部缺乏相应的保护意识,也导致村落出现了很多新的建筑性破坏。传统的民居破旧损坏严重,早已无法满足居民对于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且对于文物建筑的保护意识薄弱,基层政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很多传统村落的居民在原址上又修建了新的房屋,把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乡土建筑变成了与传统村落风貌非常不协调的现代建筑,很多村落都遭到了这种建筑性的破坏。

2.3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水平参差不齐

现阶段,虽然相关管理部门和政府都针对传统村落制订了一些保护与发展计划,但是保护与发展规划还有待完善,侧重点都在于物质空间的保护,并未制订针对具体传统村落的规划实施工作方案,也并未有任何有关发展路径的文件或工作安排,这些因素制约了当前传统村落发展的效率,也导致很多保护性发展规划至今仍未获得审批。传统村落受制于地域原因,基础设施无法得以完善,很多古村落的水电供应尚且困难,生态容量普遍偏低,尤其是一些山区,只有1条主干道,对于村落的影响很大。保护发展与规划的重点在于保护,而传统村落受制于地势、周边设施环境以及风貌的保护,规划的难度远高于市政基础部门的想象,管理部门的规划环节相对较为薄弱,难以完成难度较大的工作。同时,基础设施规划受到政策的影响也很大,且上面涉及的部门多达数十个,难以统筹兼顾到其他部门,这也会造成基础设施整体上的规划无法趋于完善。

2.4 规划实施评估与动态监管有待加强

目前,大部分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还未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批,因此,当前对村落的建设工作无据可依,或者通过传统村落的评选和相关保护规划得到审批之后,没有做好监督管理和评估工作,实际管理保护规划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例如,对传统建筑进行返修时,由于缺乏对建筑本体、材料、工艺等细节问题加以考究,返修完成后不仅没有优化建筑的风貌,反而使建筑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如京西古道的老桥,在翻新过程中刷上了黄颜色的涂料,反而失去了建筑原本的价值和韵味,最后不得不换成灰色的颜料;在道路等项目的改造过程中盲目使用水泥或柏油等路面,对农宅的外墙加上保温层,极大地破坏了传统民居的历史风貌,使整个建筑格局与风情都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因此,传统民居的规划与管理不仅在于启动管理工作,在后续的实施乃至今后的保护中,都需要做到有始有终的监管。

3 加强保护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促进全社会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

通过明确各个级别的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加强统筹工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保护体系,并制订了传统村落的保护总体规划,不断提高村落的文化遗产整体价值。北京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3个区域,村落数量最多的属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且古村落文化属于永定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旅游特色,因此,针对这种类型的传统村落保护主要是发扬古村古道的精神,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助推产业发展,打造自己的文化产业品牌。提高当地的文化内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便于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与管理,使传统村落的规划更加合力,在法律的保护下得到更好的发展。人们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保护意识,只有引起政府的工作人员、投资者以及传统村落的居民的重视,才能更好地展开规划保护工作,提高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另外,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进行宣传,展示村落的风貌和魅力,宣传村落保护的政策规定,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

3.2 提高传统村落规划编制水平

通过对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价值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依据标准进行分级和分类,制定科学的保护和规划的措施。对核心保护区,需要全面提升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要保护好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一方面也要发展村落的经济文化。在充分听取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促进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绿色健康发展以及村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村落的保护与规划不可参照城市建设的模式,需要结合北京农村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取规划方法,保持村落的完整和真实风貌,兼顾多元化与开放包容的社会属性。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需要问询居民的意见,健全村民参与的机制,选取村民满意的产业路线,要注意与周围的资源形成联动式发展。细化对于改建与扩建的建筑标准的要求,将各项规章与路径的实施细节以及时间顺序问题厘清。

3.3 加强规划实施评估与动态监管

传统村落的规划保护涉及方方面面的事宜,需要加强组织引导以及沟通与工作上的对接,建立健全区级别的村落发展专家组建设以及驻村专家的制度建设;要采取研究论证的方式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有效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人力、财力等,企业对这类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工作积极性不高。当村落的各项管理和规划走上轨道后,政府可以考虑加入多个市场主体,在发展势头好的村落中,引进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来扩大规模。在经营管理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使村落集体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保障文化遗产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展现当地的传统村落风貌。加强生态旅游建设,发展养老事业,打造多种形式的民宿与户外运动,使旅游产业更加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还能避免与其他景区出现同质化现象。

3.4 科学利用传统村落保护资金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带动社会各界参与和村民自行筹集资金的机制,鉴于当前村落的管理机制未得到很好的健全,各项职能比较分散,缺乏一定的统筹与管理,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由主管部门负责,多个利益主体互相合作的机制。尤其是针对传统古建筑的修缮工作,一定要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加强社会各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筹集各方资金,鼓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将这些捐赠和投资的资金投入落实村落规划管理的工作中,推动村落保护与管理模式的完善,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支持村民自主保护和发展,充分发挥村民经营村落的重要作用,为村落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支持,保护传统村落的自身优势和特色,发扬文物保护传承的精神。

4 结语

传统村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遗产和中华文明的瑰宝。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其内部遗留了很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传统村落及文物建筑。本文对北京市区所有传统村落进行整体研究,对于建立传统村落保护机制提出了建议,填补了规划与管理上的不足,希望能为背景相关闭门制定传统村落保护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古村落村落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