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表现及诊断价值

2021-04-03 21:47奚昌明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4期
关键词:胸膜腹膜边缘

奚昌明

大庆市第四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孤立性纤维瘤在临床中并不多见,胸膜是常发部位,发生在胸膜之外部位的患者更为少见,尽管属于良性梭形细胞肿瘤,但是因为发生部位的特殊性,所以在诊断方面存在难度,漏诊、误诊情况较为严重[1-3]。CT、MR均是主要诊断方式,为了掌握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诊断方面的价值本院进行了深入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入本次研究的27个对象均是已经确诊的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入院。患者年龄30-65(46.38±2.25)岁,包括女患16例、男患11例。

1.2方法

1.2.1CT检查 运用多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管电流:180mAs、管电压:120kV、层厚:5mm、层间距:5mm,先进行平扫;再用高压注射器以3.0mL/秒的速度将70mL碘普罗胺(350mgI/mL)团注到周静脉,进行增强扫描。

1.2.2MR检查 运用超导型MR成像仪进行检查,采用颅脑、体部线圈,层厚:6mm、层间距:2mm,选用T1WI、T2WI序列,行冠状面、矢状面、横轴面常规扫描。

1.2.3图像分析 由2名资深的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观察病灶位置、大小、数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和方式,以及和附近组织器官的关系等。

1.3观察指标 统计27例患者病灶大小形态及部位,同时分析CT和MR的影像表现。

2 结 果

2.1所有患者病灶大小、形态及部位分析 27例患者病灶大小:肿瘤直径在2.4-8.1cm之间,均值(5.36±0.48)cm。病灶形态:19例有着清晰的边缘、8例边缘不清晰,11例呈分叶状、16例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部位:3例腮腺、3例鼻腔及鼻窦、4例腹股沟区、3例膀胱、5例腹腔、4例腹膜后、5例腹膜。

2.2所有患者CT影像表现 22例患者经过CT平扫和增强扫描,腹腔中病灶形态呈分叶状,对临近组织产生压迫,经平扫可见内部有低密度影,为片状、分散、不均匀,经增强扫描,早期可见轻微强化。3例鼻腔及鼻窦的患者,软组织肿块有着清晰的边缘,密度均匀。3例腮腺的患者,软组织肿块呈类圆形,可见均匀的密度影。3例膀胱的患者,软组织肿块处于膀胱右前壁及腔内,内部可见钙化点,呈斑点状,增强扫描延迟期强化明显、门脉期持续性强化、动脉期强化明显。4例腹股沟患者,肿块没有清晰的边缘,密度影为混杂样,增强扫描延迟期和门静期为持续性强化且不均匀,动脉期强化明显且不均匀。4例腹膜后患者,肿块在左肾旁,边缘清晰,为圆形软组织样,对左肾产生压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早期强化明显,内部可见低密度影,呈小斑片状、无强化。

2.3所有患者MR影像表现 8例患者经过MR检查,其中5例腹膜的患者,肿块呈圆形,紧贴右腹壁,T2WI呈现稍高信号,T1WI呈现等信号,内部信号不均匀,T2WI呈条片状低信号。3例鼻腔及鼻窦的患者,肿块呈分叶状,可见清晰的边缘,信号均匀,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现略低信号。

3 讨 论

孤立性纤维瘤主要来自间皮细胞,所以好发生在胸膜处,但是近些年来研究表明[4-5],该细胞也存在于人体结缔组织中,所以肿瘤可发生于全身,也就被称作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组织学认为肿瘤是由细长胶原纤维间广泛存在的、分化良好的梭形细胞组成[6]。病理学表现,肿瘤为软组织样,质地韧或硬,呈类圆形或分叶状,有包膜,切面可见缺血坏死病灶,比较少见钙化和出血。影像学表现,胸膜外与胸膜孤立性纤维瘤较为相似,均为密度均匀、包膜完整、边缘清晰;如果肿瘤体积大或有侵袭性,会呈现不均匀信号、边缘不模糊。经过CT平扫可见略低密度的软组织块[7];由于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所处部位血供丰富,经CT增强扫描早期可见明显的强化,或是中度、轻度强化,延迟期和门脉期强化呈持续性,如果肿瘤体积较大强化不均匀、体积较小强化均匀[8-9]。经MR检查可呈现低信号、稍高信号或高信号,也可多种信号同时出现;T2WI信号表现与肿瘤组织特征有着直接关系,如果微黏液样或囊性变T2WI则为高信号,如果细胞密集T2WI则为稍高信号,如果为胶原纤维致密T2WI则为低信号。

总而言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CT和MR有着典型表现,通过平扫和增强扫描,能准确鉴别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胸膜腹膜边缘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腹膜前Kugel补片法治疗股疝21例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