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头吸引术和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03 21:47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钳胎头会阴

刘 银 蔡 玲

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湖北 襄阳 453600

临床中,对于分娩产妇来说,第二产程容易出现难产问题,通常需要辅助应用助产方式,常用的助产方式包括两种,一是产钳助产术,二是胎头吸引术,这两种助产方式效果确切,临床中应用广泛,只有了解这两种术式,才能使母婴安全得到保障,分娩结局得到改善[1]。本文对此内容予以分析,现作如下说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70例阴道助产产妇,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实施产钳助产术的35例产妇纳入产钳组,年龄最大为36岁,最小为22岁,年龄均值为(27.46±7.12)岁,孕周最多为41周,最少为38周,孕周均值为(40.11±2.12)周;实施胎头吸引术的35例产妇纳入胎吸组,年龄最大为37岁,最小为21岁,年龄均值为(27.55±7.20)岁,孕周最多为41周,最少为37周,孕周均值为(40.20±2.21)周;组间资料在统计学分析层面上无意义。

1.2方法 产钳助产术:向阴道中伸入产前,用右手将钳匙颈部托住,使右钳叶至胎头左侧耳前额部位并予以固定,之后将右叶产钳置于对应部位,待宫缩时,使产钳合拢,对胎头进行牵拉,促使胎头娩出。

胎头吸引术:选择膀胱截石位,膀胱排空,将润滑油涂抹在吸引器开口端,用中指和食指将阴道后壁撑开,并向阴道后缘缓慢送入吸引器开口端,至胎儿顶骨后部,与吸引器导管以及注射器相连接,建立负压环境(300mmHg),予以负压吸引,促使胎头娩出。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自然分娩成功率;②新生儿窒息率;③会阴裂伤率;④胎儿窘迫发生率;⑤胎方位异常发生率;⑥第二产程延长率。

2 结 果

从自然分娩成功率来看,胎吸组为94.29%(33/35),产钳组为97.14%(34/35),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新生儿窒息率来看,胎吸组为2.86%(1/35),产钳组为5.71%(2/35),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会阴裂伤率来看,胎吸组为2.86%(1/35),产钳组为14.86%(5/35),胎吸组低于产钳组,P<0.05;从胎儿窘迫发生率来看,胎吸组为25.71%(9/35),产钳组为48.57%(17/35),胎吸组低于产钳组,P<0.05;从胎方位异常发生率来看,胎吸组为28.57%(10/35),产钳组为5.71%(2/35),产钳组低于胎吸组,P<0.05;从第二产程延长率来看,胎吸组为54.29%(19/35),产钳组为25.71%(9/35),产钳组低于胎吸组,P<0.05。

3 讨 论

在阴道助产中,产钳助产属于传统方式,应用时间早于胎头吸引,但这两种助产方式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技术操作成熟,应用广泛。据相关研究指出,胎头吸引会增加新生儿头部血肿、视网膜出血等风险,质疑其安全性,但也有研究显示,这些风险的发生率与产钳助产对比无显著差异,而且胎头吸引可以减轻对产妇的损伤,避免会阴裂伤,使出血量减少,这主要是因胎头吸引不需要在阴道中插入仪器,产钳助产需要将产钳深入阴道,使软组织损伤风险增加[2-3]。本次研究显示,这两种助产方式的自然分娩成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对比无显著差异,而且各有优势,胎头吸引可避免会阴裂伤和胎儿窘迫,产钳助产可避免胎方位异常以及第二产程延长,因此临床中可选择适合方式助产。

4 结 语

在阴道助产中,胎头吸引术和产钳助产术的助产效果相当,各有优势和不足,需要以产妇情况为准选择适合的助产方式,使分娩结局得到改善。

猜你喜欢
产钳胎头会阴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按摩热敷会阴对减轻产妇会阴损伤程度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剖宫产术中使用产钳临床探讨
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观察
改良式会阴麻醉在正常分娩的临床应用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治疗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胎头位置异常临床分析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