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4-03 21:47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4期
关键词:宫外孕包块输卵管

史 伟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人民医院妇保科,辽宁 沈阳 110041

宫外孕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外的其他位置,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极易引发休克,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孕妇死亡[1]。为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避免手术操作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本次研究以我院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联合疗法(氨甲蝶呤+米非司酮)对其进行治疗,获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外孕患者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0岁~39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7.31±3.25)岁,最短停经时间25d,最长停经时间60d,停经时间平均(44.87±8.46)d,输卵管妊娠、宫颈妊娠、阔韧带妊娠分别是45例、2例、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1岁~38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8.21±3.42)岁,最短停经时间24d,最长停经时间65d,停经时间平均(45.86±8.37)d,输卵管妊娠、宫颈妊娠、阔韧带妊娠分别为44例、2例、4例。两组各项临床资料之间比较P>0.05,可用于后续组间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氨甲蝶呤治疗,50mg/次,每日肌肉注射1次,治疗5d后对其血HCG下降程度进行检测,如下降<15%,则重复使用3~4次。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口服米非司酮50mg/次,每日2次,治疗前后2h禁食,连续治疗3d。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存在改变,统计好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3疗效判定 治愈为治疗后血HCG水平恢复至正常,或下降<50IU/L,附件包块消失;有效为治疗后血HCG水平下降≥15IU/L,包块有所改变;无效为血HCG水平升高,或并未恢复至正常,包块增大明显[2]。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48/50),其中治愈、有效、无效分别为35例、11例、2例,对照组50例患者的为80.0%(40/50),其中治愈、有效、无效分别为28例、12例、10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X2=6.061,P=0.014)。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之中,共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胃肠道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8.0%(4/50),对照组50例患者之中,共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肝功能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0.0%(5/50),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X2=0.122,P=0.727)。

3 讨 论

宫外孕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输卵管部位多发,约在宫外孕总例数中占94%~98%之间[3]。近年来宫外孕发生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如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会破裂出血,甚至造成失血性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有研究发现,宫外孕发生率增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宫内操作技术、性传播等,随着血HCG检测、经阴道超声检查、诊疗技术的广泛运用,对宫外孕进行早期诊断,同时在其破裂发生前即给予患者保守治疗,可使其预后得到明显改善[4]。

米非司酮可拮抗孕酮活性,对孕酮作用的发挥形成阻断效果,将胚胎杀死并促进其排出。同时亦可引发子宫内膜对内源性前列腺素的释放。米非司酮可在绒毛发生作用,使保守治疗成功率显著提升。氨甲蝶呤是叶酸拮抗剂的一种,可抑制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对四氢叶酸合成起到阻止作用,阻断滋养细胞分裂,同时抑制蛋白质合成,阻止胚胎发育。但在使用该药物时,存在较大副作用,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骨髓移植、肝肾损伤等均为常见不良反应。氨甲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使用,可发挥其协同性作用,减少对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降低其副作用,有效确保临床疗效[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后,其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仅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的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低,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宫外孕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氨甲蝶呤+米非司酮联合疗法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低,因此建议在妇产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宫外孕包块输卵管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怎样预防宫外孕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腹腔镜治疗宫外孕的护理体会
宫外孕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