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服务平台”搭建
——以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

2021-04-04 08:25相韬刘茜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平台服务中心

相韬,刘茜

1.江苏省安中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00;2.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0000

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载体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介,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沟通交流、信息获取和发布的主要方式[1]。近些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医院信息和医学科普成为一种普遍现象[2]。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志愿活动将有利于维护就医秩序、优化就医环境、密切医患关系、为患者排忧解难,对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如何建设基层医疗单位公众号以及如何有效利用高校志愿资源的研究比较多,而医疗单位利用高校志愿资源进行公众号建设的研究很少。该文阐述如何利用高校社会实践以及学生志愿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搭建“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服务平台”,持续提供优质的公众号文章。

1 “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服务平台”现状分析

1.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运行现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承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任务的主体,运用微信公众号将宣教内容定期推送已经成为健康宣教工作的主要手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可以转载科室公众号的内容,推广科室公众号名片以提升其影响力,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粉丝中对相应专科内容有兴趣的受众导流到科室微信号。微信平台之间良好的交互性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特色科室之间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提升信息发布效率、加强信息发布力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建设,可以说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媒体建设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品牌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部门或者某个科室努力就能显现力量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的建设,尤其是中心公众号的运营上存在着不少的困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建设的难点主要是人员、经费、内容等方面的不足,同时还面临传播程度有限、持续创作能力不足、内容重复且覆盖范围有待扩大等挑战[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运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①缺乏专门的组织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专职的人员进行公众号维护。运营者的兼职性质也就意味着他们只能利用临床工作的业余时间进行,在时间上完全不能满足微信推文的编发,以及后台日常维护的需求。 ②缺乏稳定的内容提供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容来源于医护人员,而医护人员撰写公众号文章的意愿度不高。医护人员的医疗工作较为繁重,兼职中心微信号运营相当于额外增加了工作量,且该项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对陌生的,需要牺牲大量的个人休息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和业务实践。③文章缺乏多样的展现形式,医护缺乏写文章专业的技能,配图美编专业的技能更加缺乏,无法稳定地提供形式多样的文章。 一篇原创推文从文稿撰写到图文编排,再到校对审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大部分兼职运营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4]。

1.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校资源运行现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临医务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问题。为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管辖内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需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务体系,以缓解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服务质量。 一般志愿者可以参与职工体检、65 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义诊及疾病预防宣传日等健康教育活动[5]。目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招募社会志愿者服务为主,很少与高校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高校合作较少的原因主要有:①管理力量薄弱,志愿者招聘困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专门的志愿者管理组织,无法和高校建立紧密的联系,活动组织与设计难开展。 ②志愿活动形式单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专门的组织为志愿者设计志愿活动,纯粹道德实践意义上的志愿服务已不能吸引更多学生参加。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仅能提供简单的志愿活动,志愿者工作缺乏获得感,学生往往把志愿服务与个人成才和价值实现相结合,期望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实现自身价值[6]。

1.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高校资源运营公众号现状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维人员专业性不够,人力不足的问题,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入外部资源的方式,与媒体合作制作节目或者采用制作外包的方式去运营公众号,科室只负责内容的审核。 然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利用高校志愿资源撰写医院公众号文章的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利用高校志愿者撰写公众号文章可以说是志愿服务中的创新亮点。

相较于医护人员,高校志愿者更加适合完成医院的公众号撰写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时间方面,在校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可以支配,绝大多数学生都可每周提供8 h 用于公众号撰写。 寒暑假期间还可提供社会实践时间集中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些科室某些诊疗项目介绍, 提供系列的素材。 ②能力方面,微信虽然是人们日常使用的社交软件,操作简便,但是公众号的编辑排版却有一定门槛。医疗专业出身的医生和护士排版,需要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 综合型高校拥有的医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的同学在校期间会接触到公众号运营的学习与工作,他们可以组成团队,分工合作为医院公众号内容提供更加多样的展现形式。

相较于传统志愿形式,公众号撰写的志愿工作更加适合高校学生。线上文章撰写,节约通勤时间,志愿者还可利用晚上以及课间碎片化的时间完成志愿活动。撰写公众号文章,期期主题不同,为志愿者提供了展示自己个性化能力平台。 志愿者投稿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中发布,同学们获得感非常强,有利于招募长期志愿者。

搭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服务平台”很有必要。通过参与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其社会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大学生志愿者在缓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缺乏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服务平台”平台价值

该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研了301 名居民,80名医护人员,253 名在校大学生。

77.74%的居民会使用微信查看医疗相关的文章,92.50%的医护人员认为在校大学生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撰写公众号文章对其工作有正向帮助,94.47%的在校大学生愿意作为志愿者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撰写微信公众号文章。

2.1 公众号文章在居民宣教中的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媒介终端的发展,人们早已习惯“碎片化”阅读,而微信拥有海量用户,成为时下热门的社交媒体之一。 在微信强劲的发展态势下,以移动终端为媒介的移动医疗服务业也在蓬勃发展。医院微信公众号立身为解决“看病难”的重要场地,是连接医院与用户的纽带,成为用户接收和分享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7]。

健康知识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符合大众对信息的认知和偏好,更容易被阅读。 鼓励专业人员充分利用微信这一新媒体,加强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激励他们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群众的健康知识,为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作出贡献[8]。

该文通过对来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01 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研,其中235 名居民经常会使用手机微信,占比78.07%,234 名居民会使用微信查看医疗相关的文章占比77.74%, 其中经常使用微信查看医疗文章的人数为100 人。 数据说明从居民需求方向来看,微信公众号已经是居民获取医疗知识的重要途径。管理和运营好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微信公众号是做好居民宣教工作的重要手段。

2.2 搭建平台,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

一篇原创推文从文稿撰写到图文编排,再到校对审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大部分兼职运营者的医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有医生表示,与其耗费精力撰写一篇严谨的科普文章,不如用这个时间去做科研。 搭建“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服务平台”帮助医生从公众号运营的工作解放出来,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医疗服务。

该文通过选取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 名在职员工进行问卷调研。 75 名在职员工认为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具备公众号文章撰写的能力占比93.75%,74 名在职员工认为学生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撰写公众号文章对他们的工作有正向帮助,占比92.50%。 数据说明在校大学生有能力可以撰写公众号文章并且写完后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有帮助。

2.3 搭建平台,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种“服务型学习”的教育形式[9]。无论是医学专业还是非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其社会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大学生志愿者在缓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紧张问题。

选取南京大学253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研,239 名学生愿意参加医院提供撰写公众号文章的志愿工作,占比94.76%,调研中只有226 名同学参加过志愿活动。 数据表明,如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愿意提供撰写公众号文章的志愿工作,将更能调动学生参加志愿的积极性。 1年中愿意提供6 d 及以上时间参加该类志愿活动的学生232 名,占比91.70%。 学生调研中,其中有50名同学对医疗有较深入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医学院的学生;有101 名同学文笔较好,主要来自于文科专业,80名同学美编工作较好,主要来自于艺术类专业。 不同学科的志愿者可以通过视频类、手绘类、摄影类、故事类等方式,更好地完成公众号撰写工作。

搭建“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服务平台”为高校志愿者提供撰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文章的志愿工作将可以有效完成居民健康宣教任务,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供更加多样性的文章内容展示,还可以有效调动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3 “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服务平台”搭建方案

南京大学“一医一微信”社会实践团队在2020 寒假完成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服务平台”搭建。 具体搭建步骤如下。

3.1 联系高校社团,共建实践团队

高校每年都会在寒暑假期间,鼓励大学生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参加各个单位的志愿活动。例如共青团南京大学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开展2020年南京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鼓励在校大学生在2020年寒假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初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联系南京大学的社团,告知实践活动的目的以及意义,寻找实践项目负责人,让负责人完成社会实践的招募工作。例如该项目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联系了南京大学商学院学生科研创新中心,科创中心招募项目负责人,负责人再招募成员,成立了“一医一微信”社会实践团队。实践团队主要工作为在实践过程中搭建“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服务平台”。

3.2 创新实践试点,建立志愿服务体系

实践过程中,负责人全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归纳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讨论解决办法,最终完成搭建“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服务平台”。 例如“一医一微信” 实践团队在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撰写50篇高血压相关文章的过程中,总结出《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招募方案》帮助后期志愿招募以及《内容创作和品质管理手册》帮助志愿者快速上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撰写工作,完成“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服务平台”的搭建。

3.3 建立服务机制,招募志愿者持续输出

实践团队联系高校内愿意承接志愿活动的社团,设计长期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提供有效的内容。例如“一医一微信”实践团队在完成社会实践之后联系上了“南京大学瑞华励志公益社”,该社团愿意为“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服务平台”提供后续的志愿服务,该社团将会通过《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招募方案》在学校内持续招募学生志愿者,并通过《内容创作和品质管理手册》培训志愿者,让志愿者在平台机制下提供高质量的公众号文章。

3.4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志愿者更多的参与

为了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很多国家建立了志愿者激励机制。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通过公益宣传来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缺乏较稳定的资金支持。 “一医一微信”实践项目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是志愿者总负责人根据大学生志愿者的到岗率、工时,并结合科室组长的评价,评选出优秀志愿者,对其进行表彰,包括精神和物质奖励。 精神奖励包含志愿者服务时长,优秀学生志愿者等;物质奖励主要包含中心内的一些检查项目对志愿者以及其家人免费提供。 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该项目当中。

4 总结与思考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普及医务志愿服务知识,树立、弘扬医务志愿者典型,增强公共关注度,为医院志愿服务发展营造良好氛围[10]。 通过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完成“公众号撰写志愿者服务平台”的搭建,有效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面临的文章内容匮乏的问题,同时解决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问题。居民通过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在获取更加多样性的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时,还给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成果的平台。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服务平台服务中心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