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我们不只关注校园欺凌

2021-04-06 03:20周丽
教育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守护者夏令营校园

周丽

日前,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对校园欺凌再度重拳出击,也再次引发舆论关注。作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沈旭的名字常常和“反校园欺凌”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在这条公益路上已走过近十年的历程。2015年,沈旭发起创办了陕西光合行动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光合行动”)。正如这个草根机构的口号——专为儿童与青少年而生,沈旭表示,她和团队所致力的,并不只是“反校园欺凌”而已。

“既然我们自己想做,那就自己想办法做好吧”

对于创办“光合行动”之前的经历,沈旭未过多言及,“那些并不能让你了解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但回顾沈旭进入公益圈走来的一路,不难感受到她骨子里透着一股理性与韧劲。

从2002年开始,“关注平等正义”的沈旭投身公益教育事业。最初的几年里,沈旭与一家基金会合作,致力于全球化背景下青年的视野开阔和能力培养,在国内推广“发展教育”。2012年,沈旭参与了一家国际机构的项目,项目的目标正是减少校园暴力与欺凌。

彼时国内还没有校园欺凌的相关资料可以查阅,也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沈旭翻阅了大量国外的文献、书籍,了解国外的研究与实践经验,也依循这些经验,在乡村学校实践。

“乡村离我挺远的。”对于打小在北京长大的沈旭而言,进入乡村学校后,才真正感受到同一片天空下“完全不同的世界”。

项目在乡村学校落地时,沈旭和团队引入了国外的教育戏剧等方式。但在最初的半年时间里,沈旭受到很大的冲击。“当我们把自己觉得好的经验方法,放到一个资源不那么充沛的地方时,对很多师生来说,好虽好,但是用不了——教师的能力、教育理念、价值观,以及学生的互动、合作、规则遵守和话题讨论等基础能力,很多条件都不具备。”

这些问题促使沈旭思考,如何根据师生的实际能力以及内心的渴望、需求,将一些好的方式方法转化落地,让他们能够吸收消化、切实运用。

项目实施的3年,沈旭几乎每年有1/3时间在学校或者在去学校的路上。她和团队深入陕西的乡村学校和山里孩子的家中,跟孩子们一起做活动、参加夏令营,真正去体会他们的处境,亲历他们遭受的一些事情,通过不同方式了解他们的价值观、欺凌发生的原因、在欺凌中怎么看待自己,以及他们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做教师培训时,沈旭尽量用教师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资料,用可视化、游戏、活动等方式,去解释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让他们学会一些新的方法。其间,沈旭和团队不断摸索适合本土的方案,撰写了7本学生版、教师版应对校园欺凌项目手册。

2014年底,上述国际机构的基金支持中断,原计划开展7年的项目终止。“既然我们自己想做,那就自己想办法做好吧。”很快,沈旭与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联合发起成立了“光合行动”,以个案干预、公众分享的途径继续寻找解决方案,同时以教师培训的方式进入一些学校,逐步介入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中。

一个个跟学生访谈、一场场做教师培训、一期期带夏令营,迄今,沈旭和团队的足迹涉及陕西、贵州、云南、湖南、北京、广东等地的近百所学校,服务教师、校长上万名,学生近2万名,直接干预中高危个案超千例。

从“根源”上找到方法

被问及校园欺凌是否普遍存在时,沈旭反问记者:“你认为什么是校园欺凌?”长期以来,向外界普及校园欺凌的基本概念和常识,提供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有效方法,成了沈旭自觉背负的一项使命。

“校园欺凌不分城市乡村、不分阶层,一直都存在,并且城市学校的学生在关系上的欺凌可能更严重也更为隐蔽。”在沈旭看来,校园欺凌的普遍性在于很多平常不被認为是欺凌的现象,在学校里可能就属于一种隐性的欺凌,如关系上的排斥、冷落。“其中一个重要的界定是,欺凌者一定是故意和恶意的。”而这种界定、识别,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此外,多年的一线实践让沈旭看到,校园欺凌的发生一方面有着复杂的价值观构成——社会上单一的成功标准、阶层标准、财富标准、美丑标准、健康标准,以及对强弱的理解等,都在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决定他们认同什么样的标准,跟什么样的人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则涉及孩子很多内在的心理因素,而这些心理因素又跟成人世界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

种种复杂因素的交叠,使得防治校园欺凌“绝不是将文件下发到学校,建立一套机制,上一堂宣讲课,举办一场讲座,或者法律上制裁一下就结束了”。沈旭试图从“根源”上找到方法。

2018年,沈旭与人联合撰写发布了一份6万字的报告——《关系让校园更美好》。这份凝聚沈旭和团队7年实践经验与反思的分享报告,明确回答了“什么是校园欺凌”这一问题,并指出减少校园欺凌发生率的核心是“关系”。

“从本质而言,欺凌的发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状况。从关系入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是我们认为能够减少和预防校园欺凌的途径之一。”

2019年9月,沈旭及其团队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了“光合零欺凌”系列微课,希望以客观的视角,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校园欺凌并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但在与学员的沟通中,沈旭发现,“大家更希望直接找到一颗‘药丸解决问题,并不会静下心来认真分析这件事情”。而事实上,家长和教师作为直接面对青少年的成人,本身或许就是“问题的制造者”。

“给孩子造成更大伤害的往往是成人不恰当的反馈。”沈旭援引了一则案例:一名原本阳光健康的初二女孩,因某天穿了一件绿毛衣引起同学嘲笑继而遭到孤立。女孩向父母诉说,得到的是“你太敏感”“太计较”“应该更积极看待同学关系”“不要那么小气”的回应。由于缺乏正向的引导,初三时,女孩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休学在家,从此再没回学校。再后来,女孩患上精神病,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

“绿毛衣”的故事并非个例。沈旭表示,未成年人的认知、脑神经系统等各方面都还不成熟,需要有好的环境来支持他们。如何为儿童青少年构建更好的内外支持系统,是沈旭和团队不断思考、行动的方向。

培养更多的“树洞”

十多年来,沈旭接触了许多棘手的案例,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孩子。这些孩子多是所谓的“问题少年”或者处于某种困境中。“这个困境可能是经济贫困,可能是没有父母抚养,可能是不被关注、不被接纳、不受欢迎、不被认同,可能是有着某种身体或心智上的障碍,或者某种心理的困惑,也可能是被某种困难卡住,不知道如何突破。”采访中,沈旭一再强调,“光合行动”并不局限于关注校园欺凌,而更多关注儿童青少年成长中的人际关系发展,包括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他们与自己的关系。为此,她和团队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2017年,“光合行动”启动“魔光青少年成长计划”,以公益支持加自费参与的形式,为14—18岁的困境青少年提供为期一年的网络学习、游学式夏令营、线下思辨讨论等机会和任务,以此提高孩子们遇到困境时的复原力,帮助他们“自己生长出内在的力量”。

2020年,“光合行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驻华代表处共同发起第一期 “和平守护者”计划,尝试通过两个月的线上课程和至少四个月的社群陪伴,助力教师在内的成人成为“为孩子们点亮世界的人”。

“和平守护者”计划是在反校园欺凌的大背景下推出的,但沈旭希望借此抛开所谓的认知培训,更多地跟教师探讨如何理解自己的言行、与他人的关系,分析自己的情绪……“老师只有理解了自己,对自己有更多觉察,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学生的言行和成长需要,懂得用什么样的方法跟他们对话。”

“以前我属于严厉的老师,有时爱批评孩子。”陕西某乡村小学教师池彬是首期“和平守护者”计划参与者之一。他所在的学校曾是沈旭负责的校园欺凌项目合作校。在项目从学校撤出后,池彬继续追随“光合行动”的脚步,在班级里做反思和改变。

池彬坦言,参加“和平守护者”计划,除了“想做一个学生更喜欢、家长更认可的老师”,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想做一个更好的父亲——池彬的儿子子陌从初中开始进入叛逆期,上网打游戏、不学习。一段时间内,他视儿子为“杠精”“天生反骨”,儿子觉得他“管束太多”“把所有耐心都给了学生”,父子俩一对话就如同“热油锅里滴了一点水”。束手无策之下,池彬自作主张为儿子报名参加了2019年的“魔光夏令营”。

抱着“只想离爸妈远一点”的心态,子陌独自来到了北京。夏令营里,子陌和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背景的数十个同龄人及成人志愿者聚集在一起。在充满冲突和挑战的十天时间内,他们合作完成了团队游戏、社会调查、故事分享等多个活动和任务,还把发生在三个营员身上的校园欺凌故事串联起来,编排成一台戏剧对外售票公演,并创作了一首關于预防校园欺凌的主题曲《聚光破影》。此外,子陌还和一个“不合群”的自闭症孩子交了朋友。总结夏令营带给自己的收获,子陌说:“教会了我包容别人的不一样,(学会了)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他从夏令营回来以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愿意跟我们沟通了。”儿子的改变坚定了池彬“只要对孩子有利,咱就去做”的决心。于是,“和平守护者”计划推出后,他第一时间报了名。

一路沉淀下来,池彬觉得自己比以前“变好了一些”——作为老师,学生犯错时,他会先做“冷处理”,拿出时间去多看、多听,让学生换位思考;带新班级,他会教学生唱一首名叫《暖暖》的歌,借里面的歌词告诉每一个孩子“其实你很好,你自己却不知道”……作为父亲,儿子对他也有了新的评价:“我爸不会再一味按照他的方式来处理和我相关的事,会考虑我的感受了。”

“144天,一次不落听完的课程,打开了一个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新视角,也推动自己更多地连接自己,帮助同事连接班级里的孩子,和朋友、家人尝试新的沟通方式。”这是另一个学员的结课感言。在“和平守护者”计划里,发生改变的不仅有教师,还有社工、志愿者、家长、学生……

就像一个“树洞”,沈旭的微信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成千上万条信息。这些多是她接触、服务的孩子和家长发来的。在这里,他们可以不被评判地倾听与接纳。但除非紧急,沈旭并不会即刻一一回复,因为“孩子的力量一定是自己长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关系,让他相信,当他真的很需要支持的时候,我一定会在。”沈旭说,“光合行动”就是要培养很多的“树洞”,让更多教师、志愿者、家长成为陪伴孩子在成长路上翻山越岭的守护者。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池彬、子陌为化名)

猜你喜欢
守护者夏令营校园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南极的守护者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夏令营让我成长
难忘的夏令营
我的夏令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时空守护者之遇上攻击
KOE.Kids/酷逸 守护者(BA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