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做有温度的公益,为乡村儿童筑梦未来

2021-04-06 03:20曹霁
教育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张志勇公益孩子

曹霁

一位退伍老兵,一颗仁爱之心,一份崇高事业。三句话勾勒出“最美志愿者”张志勇的半生。2002年,退伍从商的张志勇带着对彩云之南的美好期待前往西双版纳,没想到,这趟旅程意外为他叩响了公益之门,让他走上了“帮困助学”的慈善之路。为了让穷困地区的孩子们有学上、有衣穿,他倾囊相助。身边许多人不理解,但他内心始终坚定着和雷锋一样的信念:“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2014年6月,“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正式成立。越来越多与张志勇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加入这支队伍,把爱心传递到云南、甘肃、新疆、西藏等地。19年来,张志勇始终奔走在公益的路上,无论是雨林深处还是雪山脚下,他的脚步从未停歇……

“上海阿爸”的万缕牵挂

张志勇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生活在一个热闹的七口之家。他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品格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分不开。在他的记忆里,父母乐善好施,经常帮助灾民和流浪汉;每每邻居遇到困难,父母总会伸出援手。上小学时,因为家庭成员众多,经济条件不好,学校为张志勇减免了部分学费。他兴高采烈地拿着钱回家,却受到母亲严厉批评:“我们家虽然孩子多,但日子还过得下去,不能白占国家的便宜。”

1976年,17岁的张志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舰艇战士。然而,四年之后,一次意外受伤让他不得不带着伤病离开部队。退役时,张志勇主动放弃评残名额,将享受优待的机会讓给战友。“我家庭条件相对好一些,他比我更需要这样的保障。”军旅生涯让张志勇对“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今,他的微信头像是他在雷锋像前敬礼的照片,他说他想做一个像雷锋一样“心里永远装着别人”的人。

退伍后,张志勇被分到一家国有商店工作。捧着“铁饭碗”的他没有安于现状,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他决定“下海”创业。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把自己的外贸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从商期间,他积极参加社会募捐,经常把公司的外贸服装捐给贫困山区的人们。“人总要为社会做点什么,否则成功了也没有意义。”就这样,他在心里种下一颗公益的种子。

2002年,有了一些积蓄的张志勇为自己计划了一次旅行。怀着对彩云之南的美好向往到达首站西双版纳后,眼前的景象却和他的期待相差甚远——没有想象中的繁荣兴旺,许多家庭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孩子们坐在如“危房”般的教室里读书。

在勐海县的一所学校,张志勇遇到一对失去双亲、由失明的奶奶抚养的姐弟。姐姐学习很好,但由于家庭贫困,正打算辍学务农供弟弟读书。不忍看着姐弟俩失学,张志勇捐助给他们几百元。一位教师告诉他,这笔钱相当于这个家庭一年的收入。接下来的一路上,他经常是这个给三百,那个给五百,直到把钱发完,他的旅程也随之结束了。

回到上海后,张志勇心中始终牵挂着云南的孩子们。没过几个月,他接到了云南一位教师的求助电话,想让他帮忙劝导一名辍学生回校读书。这次,他决定要深入乡村“帮困助学”。他卖了自己的车和店铺,用十万元购买了衣服、文具等物资,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公益之路。

在偏远山村,张志勇挨户走访、劝导,一年间就让百余名学生重返校园。当地人对张志勇也越来越信任,不知何时起,孩子们对他的称谓从“老师”“叔叔”变成了“上海阿爸”。谁家的孩子病了,他出钱出力联系医院治疗;谁家学生不想读书了,他苦口婆心地劝说;谁家女儿要嫁人了,他要先考察对方人品好不好……

十余年间,为了帮助乡村儿童,张志勇散尽家财,甚至连准备给儿子结婚用的房子也卖了。钱不够,他就去打零工、当保安。可一己之力毕竟有限,他的慈善捐助面临停滞。家人朋友一度不理解他,劝他不要再继续做了,但他想到孩子们喜笑颜开的面庞和逐渐敞开的心扉,下定决心要继续坚守在大山深处,为贫困山区的儿童争取更美好的未来。

就在张志勇深感无奈之际,他的故事开始被社会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同他一起帮助贫困学生。2014年6月,“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正式成立,本着“以智为首,以志为先,以勇为本”的扶贫助学理念,帮助山区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助学更要铸人

在张志勇的想象中,贫困山区的孩子会比城市孩子更渴望上学,然而现实却与他的预期大相径庭——村寨里孩子的学习态度普遍不积极,寒门难以培养出“贵子”。通过对当地的摸排走访,他发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学生不在少数,一些家长把十来岁的孩子领回家务农,还有的甚至把未成年的女儿嫁出去以节省开支、换取彩礼。

震惊和心痛之余,张志勇意识到,边陲村寨落后的真正原因在于封闭的环境和落后的观念。与内陆其他农村地区不同,当地人很少会到外地打工,他们不愿离开家乡,也缺乏靠知识获取财富的意识,有一些人甚至会走上走私、贩毒的犯罪道路。有一年,公安部门到一所学校检查,发现有10个学生毒品检测呈阳性。张志勇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到学校了解情况才知道,当地大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疏于管教,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孤儿更是无人看管,很容易走向堕落。受教育程度低、贫穷、故步自封,当地人的生活陷入了恶性循环。

想改变这种面貌,就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服务社成立后,张志勇远赴勐海、红河等边远山区考察,对每个贫困家庭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对于某些在“边缘线”上的孩子,他还安排了志愿者定期回访、监督。为了让每一笔助学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他制定了公正透明的帮扶制度,调查、走访、核实、制表、记录、回访……“用好每一分钱、对每个人都负责”是他肩上挑起的公益责任。

比起直接给贫困学生资金支持,张志勇更倾向于供其需、解其难,让学生们感受从四方汇聚而来的爱,从而更好地回报社会。为避免学生和家长因资助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张志勇积极为贫困家庭探寻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给他们捐助农作物种子、鸡苗等,还帮他们联系企业来收购,鼓励村民用自己的双手挣钱。“救急不救穷,扶贫先扶志。最根本的还是要让他们开动脑筋,自己走出困境。”张志勇如是说。

村寨里不仅村民的教育意识薄弱,还弥漫着各种不良之风。张志勇好几次发现有家长用学生的助学金喝酒、赌博,他怒火中烧,疾言厉色地批评了家长。这件事引发了他更多思考——想要真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还需改变当地人的观念、提升家长素质。恰逢一个村民因为不认识借条上的字被骗了几百元,张志勇借此在村子里开起了“扫盲班”。一个多月下来,每个学员都能认识几百个汉字。更重要的是,通过张志勇的讲授,村民们了解了外面多彩的世界,知道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也愿意让他们的孩子接受更高等的教育。

随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乡村教育条件相较过去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教学模式依旧单一。利用自己多年来积攒的资源,张志勇积极探索提升乡村教学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在云南、甘肃、新疆和西藏,他为乡村学校改建校舍、建设电脑教室和图书室,让乡村学生也能体验现代化教学。

为激发乡村孩子的学习动力,张志勇努力为乡村学校构建多元教学平台。在云南泸西县山黑小学,赛默飞的公益项目“小小科学家”进行得如火如荼。各色颜料在不同物质中呈现出美丽的图案,也在学生们的心中画上了一道彩虹。“科學盒子”里的十个小实验可能只是城市学生眼中的“小把戏”,却足以让乡村学生瞠目结舌,感受科学的神奇。越来越多的项目在乡村学校落地,孩子们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让山村孩子的未来可期

19年的公益慈善历程,张志勇个人长期资助的学生就有500余名,各项公益捐助活动惠及贫困学生近5万人。这些学生中有孤儿、失亲儿童、患病儿童、烈士子女等,“不落下一个孩子”是张志勇内心最深沉的爱。

三年前,张志勇走访时认识了一个因腿部疾病而无法站立的哈尼族女孩瑶芬。疾病的苦痛让瑶芬无法安心学习,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像其他孩子一样,可以走路去上学。张志勇既心疼又欣慰,暗下决心“一定要圆孩子一个上学梦”。他联系了上海新华医院对瑶芬进行手术治疗。从募集资金到住院安排,张志勇始终亲力亲为。小瑶芬康复后回到了家乡,实现了“走路上学”的愿望。去年,张志勇特意到瑶芬的学校看望她,那个因为疾病一度自卑怯懦的女孩如今已经是一个品学兼优、乐观向上的小学生,而且有了新的愿望——走向外面的世界。

生于普通农民家庭的傣族学生岩温,是另一个让张志勇倍感欣慰的学生。多年拮据的生活没有影响岩温的学习,经过不懈努力,他考上了云南民族大学,但一年4000元的学费让他打起了退堂鼓。听闻岩温的情况,张志勇主动包揽了他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还经常鼓励他努力学习改变人生。毕业那年,岩温考研、考公务员双双失利,面对父母每天“回乡找工作”的催促,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他有些迷茫无助。张志勇鼓励他不要气馁,还帮他做通了家长工作。

岩温在昆明一边打工一边复习,转年就考上了云南民族大学缅甸语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他加入了中国石油集团缅甸石油与天然气管道项目,现在已然是一名优秀的石油工作者,同时也是张志勇团队的志愿者。他永远忘不了张志勇说的那句“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一定要走出去看看”。他希望用自己的故事鼓励更多的乡村孩子走出山村,让每个孩子都看到未来的希望。

像岩温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张志勇希望他们都能找到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我不要求他们怀有多大理想,能清清白白做人,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张志勇早年间资助的一个学生,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在自家的农田建起了自动化温室大棚,专门种植一些紧俏的蔬菜和水果,销量不错。几年时间,他家一改往日的贫困景象,奔向了小康之路。他还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给村民,大家纷纷效仿,现在整个村寨都是漂亮的玻璃温棚,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张志勇深知,这些改变彰显的就是教育的力量。想让乡村真正“觉醒”,还要走更远的路、改变更多的人。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为指导,在滇西南打造出一套可复制的公益慈善模式,动员当地个体商户、企业集团、爱心人士等各方力量,共同致力于乡村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多元发展。

随着教育扶贫和改革力度的加大,乡村孩子的义务教育得到了有效保障。张志勇准备把下一阶段的公益帮扶重点放在后义务教育阶段,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通过更高等的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乡落后的面貌。张志勇说,这份事业他会一直做下去。“做有温度的公益,为乡村儿童筑梦未来”是张志勇公益团队的愿景和使命。他们正心怀大爱,在公益路上一往无前。

采访手记

谦卑,奉献,热爱,坚忍……这些是“公益人”身上共有的品质。即使公益路上满含辛酸与无奈, 但他们心底的“善”却从未改变。张志勇“帮困助学”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我们期盼着这份爱能传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里,让贫困地区的教育也能够温暖而芬芳。

猜你喜欢
张志勇公益孩子
公益
公益
“颍上张家”倒台,牵出“保护伞”
公益
“颍上张家”二代接连“出事”
公益
“上海干爹”张志勇:退伍后行善14年助百名孩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