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分析

2021-04-09 06:51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脂血症心绞痛血脂

翟 月

(辽宁省兴城市人民医院循环内科二病房,辽宁 兴城 125100)

冠心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老年疾病,老年患者占比较大,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临床特征是冠状动脉血管管腔闭塞或者狭窄,属于心脏病,主要临床症状是心肌缺氧及缺血。相关文献报道,冠心病患者致病因素主要是高血脂,在临床上常见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可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患者加强治疗,对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进行有效延缓及遏制,可对患者病死率、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起到显著减少作用[1]。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常用,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均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存在一定差异性。临床实践证实,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开展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在控制患者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方面,效果不能达到临床要求。基于此,本文综合分析了54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开展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选择54例入组,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影响交流。②机体其他器官(除心脏外)存在严重疾患。③心脏显著扩大、存在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3级以上。④半个月内服用影响血脂代谢或者降脂药物。⑤参与类似研究。⑥未依从本组研究相关规定及处理。分组方法是抽签法,其中33例患者纳入试验组,男女比例是20∶13,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是(62.15±1.50)岁,稳定型、非稳定型分别是21、12例;余2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女比例是15∶6,年龄34~84岁,平均年龄是(62.10±1.55)岁,稳定型、非稳定型分别是14、7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治疗,药物选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单硝酸异山梨酯、丹参川芎嗪、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等,为患者开展抗凝、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缺血状态等对症治疗[2]。对照组(21例)给予瑞舒伐他汀(生产厂家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0008)治疗:每次10 mg,每日1次,每晚口服,持续用药3个月。试验组(33例)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治疗:每次20 mg,每日1次,每晚口服,持续用药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需要监测及观察肝肾功能变化。

1.3 效果评定[3]治疗后,基本消失轻重度心绞痛,或者患者心绞痛减轻至中轻度,基本消失中轻度症状,判定显效;基本消失轻重度心绞痛,或者患者心绞痛减轻至中轻度,中度心绞痛减轻至轻度,明显减轻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等,判定有效;不满足以上标准,判定无效。总有效率=100.00%-无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行t检验、χ2检验,利用()、[n(%)]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 总有效率与心血管不发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比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率异常、血压异常、心电图异常、肝肾功能指标异常)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m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2.3 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7.22±0.74)分、活动能力(1.37±0.26)分、生活感受(1.48±0.27)分、健康感受(1.24±0.12)分、家庭支持(1.88±0.01)分、日常生活情况(1.68±0.21)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5.63±0.62)分、活动能力(0.88±0.11)分、生活感受(0.91±0.16)分、健康感受(0.85±0.21)分、家庭支持(1.81±0.04)分、日常生活情况(1.11±0.27)分,t=8.1803,8.1619,8.7301,8.6942,9.6382,8.6929。

3 讨 论

冠心病发病率在近年剧增,与老龄化社会存在一定关联,病死率有增无减,多存在高脂血症,与冠心病发生率呈正相关[4],对冠心病患者预防及治疗高脂血症进行研究至关重要,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相关性文献报道,血脂代谢异常、紊乱是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前提,分析原因,由于患者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会激活血小板,若患者出现高脂血症,可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增加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极大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因此,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过程中,应对患者血脂调节进行积极加强。

他汀类药物治疗属于调脂药物,属于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6]。洛伐他汀及辛伐他汀均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对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过程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控制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来说,血液中脂质可沉着于动脉内膜上,堆积成类似粥样脂质物质[7-8],可形成白色斑块,渐渐增多后可导致患者出现动脉腔狭窄,阻碍患者血液流动[9],导致患者出现心脏缺血症状,心绞痛临床症状普遍存在,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0]。因此,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可对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起到延缓作用,可遏制或者延缓患者形成新病灶、全堵塞,可对患者死亡及心肌梗死风险性进行显著减少。本组研究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治疗后血脂水平、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率异常、血压异常、心电图异常、肝肾功能指标异常)较对照组均更加理想。综上所述,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开展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对比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可明显下降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临床运用及推荐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高脂血症心绞痛血脂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你了解“血脂”吗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泽泻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胆宁片治疗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