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021-04-10 19:54郑炯明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施工单位施工人员模板

郑炯明

浙江双林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311800

当前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能够有效提高整体建筑质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频次,还可提升建筑地域灾害抵抗能力,确保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但是基于各种因素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可能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有必要研究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点。

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应用优势

一般而言,混凝土材料主要含有水泥、砂石、水及其他添加物,将其依据一定比例拌和制作成混凝土。混凝土材料凝固后强度及韧性较高,尤其承压能力强,但受拉能力弱,容易由于受到拉伸而发生材料断裂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混凝土受拉能力弱的问题,通常在混凝土结构相关位置加设一定数量的钢筋,形成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统一整体,从而实现共同受力。这种材料力学特性较为显著,不仅抗压强度大,也可提升构件的抗拉强度。其具体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取材容易、耐火及耐久性能优异。钢筋混凝土材料应用过程中,沙子以及石料的占比较大,而这些材料主要源于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周边区域,取材较为容易。同时,混凝土中混有一定数量的钢筋,这样由于混凝土保护,钢筋不容易出现锈蚀情况,从而有效提升了整体结构的耐久性。另外,一旦发生火灾,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也不会燃烧,并且耐高温性能较为突出,即使在高温环境下材料结构也不会出现软化情况。

第二,材料可塑性好。当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的可塑性较强,可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制作不同形状以及尺寸的构件,确保钢筋混凝土材料有效满足现场施工要求,提升材料适用性。

第三,结构整体性好。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拉及抗压性能均较为突出,并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能较为优异。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已成为当前建筑工程应用较多的建筑结构之一。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具体施工技术要点

2.1 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1)构建模板施工系统。模板施工作为当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施工工序之一,其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主要采用柱模以及底模等施工类型,建立相应的模板施工系统,具体通过脚手架架设对施工模板设计高度及顶层高度实施有效控制,并重视脚手架的受力面积,通常利用强夯法强化脚手架固定效果。同时,根据施工设计要求,施工单位需加强侧模立模以及底模施工作业监管力度,从而为后续钢筋混凝土施工提供基础保障。模板安装作业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对模板安装的稳定性和平整度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其安装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2)模板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施工单位便可实施模板拆除施工作业,确定模板拆除时间和拆除方式,合理规划模板拆除顺序。模板拆除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情况加装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受到破坏。现场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对现场温度以及混凝土凝固时间实施有效控制,防止混凝土表面与模板出现黏结的情况,导致模板拆除作业难度增加。进行实际拆除作业时,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边角位置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混凝土强度达标后方可实施拆模作业。模板拆除作业完成后,施工人员应使用相应的模板清洁剂对模板表面残余物进行全面清理,然后将其集中放置在规定区域。

2.2 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1)钢筋加工。在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钢筋材料质量对于整体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在进行钢筋加工前,施工人员应检查钢筋外观,如果确认钢筋存在锈蚀情况,则应禁止使用该材料。同时,在进行钢筋下料前,施工人员应预先对钢筋表面进行处理,及时清理钢筋表面的油污、铁锈等。特别是钢筋调直作业阶段,施工人员应使用卷扬机实施作业,在冷拉调直时,应重点对冷拉力值实施有效控制,确保钢筋平直度达标。

(2)钢筋绑扎。在钢筋绑扎作业阶段,施工单位应依据施工图纸要求实施作业,重点在防水层合适位置布设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在钢筋绑扎点阶段,特别是进行外围两行钢筋绑扎作业时,施工人员应对各个相交点进行绑扎,为了确保钢筋两侧均受力,常使用梅花形钢筋绑扎处理,能够有效避免钢筋发生移位的情况。

2.3 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

首先,基于具体作业需求,混凝土浇筑作业整体间断性较为明显,混凝土层之间常产生不同程度的施工缝,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在混凝土浇筑阶段,施工间隔时间应不超过1.5h。如果施工作业不到位产生施工缝,施工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处理施工缝。通常,可以采用钢丝刷清洁处理施工缝,去除水泥薄膜和受力钢筋位置的各种杂质以及松软混凝土。去除杂质后,需对施工缝部位实施高压水枪冲刷作业,使施工环境长期处于湿润状态。施工人员应重点去除施工缝表面及周边环境积水,然后才使用带浆法实施混凝土下料作业,进而对相关施工缝实施相应的修补作业。下料混凝土成分需与原有混凝土成分相同,从而保证整体混凝土接缝质量。对施工缝部位实施了严格的机械振捣作业后,可使用平板振动器去除施工缝内富余的混凝土砂浆,保证整体施工缝实际平整程度。

其次,混凝土施工阶段常发生根部漏浆问题,使整体混凝土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施工人员在具体施工阶段需严格依据混凝土施工操作和工艺具体要求,并针对混凝土施工可能产生的漏浆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施工人员应根据一定的材料配比进行原材料配料搅拌作业,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砂浆质量。框架梁柱结合位置应铺设一定厚度的水泥砂浆,其浓度比例控制在1∶0.4,使建筑框架面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同时,施工阶段应使用相关规格要求的方框模板,然后针对建筑版面采用前支横模浇筑方式实施相关施工作业,浇筑材料为水泥砂浆,具体浓度比是1∶2,前支横模浇筑厚度应控制在24~30mm,再实施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避免混凝土作业出现夹渣以及根部漏浆等问题。施工人员应尽可能采用混凝土二次加水、重拌等工序处理,尤其使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便需对其实施一定的养护措施。此外,施工人员应当重视对施工工艺的实际管理,并依据相关技术规定以及操作流程进行施工作业,保证验收合格。

最后,施工单位应重点做好渗漏修补施工。在施工阶段,常因为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或其他因素干扰,使得混凝土整体施工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使混凝土基座出现明显的渗漏情况。当出现各种情况时,施工人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清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渗漏修补施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水玻璃速凝剂对建筑渗漏位置实施封堵修补作业,并且涂抹一定厚度的防水保护层,从而有效提升这些建筑部位防渗漏效果。当前渗漏修补主要使用聚氨酯防水保护层,开展渗漏修补施工作业前,施工人员应采用回弹仪对各个渗漏点实施质量检测,然后依据相关检查结果分析确定具体渗漏原因,再采用合理化措施,有效解决渗漏问题。

2.4 施工养护技术要点

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开展混凝土养护作业,主要使用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然后喷洒养护液以及洒水,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养护作业开展前,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养护方式。同时,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分及温度均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混凝土水化过程顺利,从而显著提高整体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和强度。

3 结束语

当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规模日益扩大,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质量,要求施工单位对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依据相关设计图纸及施工标准要求,全面落实相关施工技术要点,从根本上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质量。

猜你喜欢
施工单位施工人员模板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施工单位投标让利分析
浅谈电力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施工单位的索赔管理及费用的确定
施工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