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021-04-10 19:54王晨宇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砌砖通病砌筑

王晨宇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1 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1.1 砌筑砂浆强度不达标

在砌体工程施工期间,由于砂浆配合比设计不当、砂浆搅拌质量控制薄弱,或是在冬季施工特殊背景下未采取防冻保护措施,会导致所制备砌筑砂浆的强度值并未达到使用标准。例如,在砂浆配合比设计方面,没有贴合实际施工需要,选择制备M2.5混合砂浆等低强度砂浆,也没有准确验算外加剂添加计量,导致砂浆强度低于施工标准。在砂浆搅拌质量方面,由于采取人工搅拌方式,或是砂浆搅拌时间过短,致使砂浆并未得到充分搅拌,影响砂浆的和易性与匀质性。

1.2 砂浆不饱满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来看,所使用砂浆饱满度不达标时,会降低砌砖体强度并削弱抗弯抗剪能力,在砖砌体承受较大荷载时容易出现裂缝、透明缝、瞎缝等质量通病。砂浆不饱满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在砌筑前没有将砖砌体进行浸水润湿处理,所制备砂浆强度不达标,砖砌体竖缝内砂浆量不足,砂浆因放置时间过长而出现脱水、干硬现象。

1.3 砖砌体组砌方法选择不当

砖砌体组砌阶段常见的组砌方法选择错误问题包括大量使用碎砖与缺损砖,砌层间搭接长度过短,采取包心砌法开展砖柱组砌作业。例如,在大量使用缺损砖开展组砌作业时,受到砖体规格尺寸误差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多层砖直缝现象;在采取包心砌法完成组砌作业时,里外皮砖层无法保持相互咬接的稳定状态,进而产生较大的竖缝宽窄误差;而在局部集中使用碎砖与破损砖时,使得砌层间搭接长度小于设计要求,形成“两层皮”现象。

1.4 墙面不平整

墙体砌筑由于所使用砂浆饱满度不达标、没有刮净混水墙面舌头灰、皮数杆标记错位或未设立皮数杆、同楼层墙体砌砖起线不一致与拉线错行、在砌筑三七墙时没有开展双面挂线作业,导致砌体墙面的平整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在问题严重时还将削弱墙体刚度与抗震性能,出现抹灰层脱落、螺丝墙、抹灰层空鼓开裂等质量通病。

1.5 墙体留槎、接槎不达标

在砌体工程中,墙体留槎、接槎不达标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留槎、阴槎设置不当,使用不饱满砂浆,未采取相同的斜槎留置措施致使斜槎灰缝平直度误差过大,墙体内拉结筋长度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是存在错放少放问题,构造柱位置尺寸误差值超过允许范围。这一质量通病的存在,不但会引发接槎砂浆填塞不严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将削弱砌体结构整体性能,降低接槎部位砌体强度。

1.6 墙体裂缝

墙体裂缝是砌体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主要出现在纵墙两端、填充墙洞口预制过梁、门窗孔洞对角、窗间墙上下对角等部位,所形成的裂缝将破坏砌体结构的承载性能和防渗性能,同时影响砌体结构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例如,在填充墙洞口部位形成预制过梁裂缝时,容易引发门窗框变形破损问题,致使门窗构件无法正常启闭。

2 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1 进行砌筑砂浆质量控制

为了解决砌筑砂浆强度不达标和砂浆不饱满的问题,需要落实以下防治措施:(1)材料质量检测。在材料入场环节,应对水泥等原材料的规格型号、外观质量进行检查,核查出厂合格证等资料文件,按规定随机抽取少量材料送至实验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材料性能质量是否达到使用标准,退回性能质量不达标与规格种类有误的材料。同时,在砂浆搅拌完毕后,重复对砂浆材料质量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强度、和易性、含水率、饱满度等,将砂、灰分离的砂浆进行二次搅拌,将检测通过的砂浆投入使用。(2)配合比优化设计。严格遵循《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98—2010)等规范文件,结合砌体工程设计要求与建设标准,科学制订砌筑砂浆配合比方案,明确砂浆材料性能指标与原材料用量占比。在正式施工前,开展砌筑砂浆试拌试验,按配合比方案搅拌小批量砂浆,将其作为试样,将试样送至实验室检测,根据检测报告优化配合比方案与搅拌方案,如调整外加剂用量、变更投料顺序、使用熟化处理后的白石灰膏作为白灰。(3)搅拌质量控制。在搅拌砂浆期间,要求施工人员使用计量器具对水泥、砂等原材料进行称重计量,将用量偏差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干燥状态下按比例掺拌水泥与砂,再加水搅拌。同时,观察现场气候条件与砂浆搅拌情况,必要情况下延长砂浆搅拌时间,或是对砂浆开展二次搅拌作业。(4)防冻保护。在现场平均温度低于5℃的施工背景下,需要对砂浆采取防冻保护措施,如在所搭设暖棚内开展砂浆搅拌作业,对拌和水进行预加热处理,在砌体上方搭设遮挡设施,禁止使用处于硬化冻结状态的砂浆。(5)砖砌体浸水处理。在砌体砌筑前,施工人员必须将砌砖在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在砌砖湿润状态下开展砌筑作业,以改善砂浆与砖砌体的黏结效果。

2.2 合理选择砖砌体组砌方法

为了预防和减少砖砌体组砌工艺错误问题的出现,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降低人为、工艺、设计因素对砌筑质量造成的影响。首先,做好人员专业培训与技术交底工作,要求一线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各项组砌方法的工艺步骤与操作要点,正确了解施工意图,避免在后续施工中出现错误施工或违章操作等不规范行为。其次,在砌体工程中选择一处试验段,开展砖砌体组砌作业,根据试验段施工成果质量来优化工艺方案,选择合理的组砌方法,如在内外皮砖层每隔0.2m设置一层丁字砖拉结、调整墙心等部位的破损砖与半砖用量比重、分层同步开展砌砖与竖缝刮浆塞缝作业。最后,对砖砌体质量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半砖与缺损砖的用量,禁止使用碎砖。

2.3 墙面平整度控制

为了加大墙面平整度控制力度,避免形成螺丝墙、抹灰层空鼓脱落等质量通病,在墙体砌筑环节,首先,检查所使用砖砌块的含水率与龄期,清除砖砌块表面附着的灰尘污渍,将砌块浸水润湿处理,要求不得使用龄期在28d以内的砌块,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如将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含水率保持在15%内。其次,在现场设立皮数杆,对皮数杆进行加固处理,参照施工图纸核查皮数杆标高是否准确,要求皮数杆与所标记砌砖层数在相同水平线上保持一致。同时,对墙体砌筑部位的基面标高误差进行测量校正,可选择开展压缝作业来调整灰缝厚度与墙面标高误差。再次,选取满铺满挤工法靠站内外墙体砌筑作业,将单次铺浆长度保持在700mm及以上,将相同皮砖内的两端砌块作为砌筑起始点,同步开展砖砌筑与铺浆作业,向中心部位延伸砌筑。单次完成一块砌砖的铺设作业,对砌砖的水平位置、垂直度搭砌长度进行测量校正,均匀铺满砂浆,在竖缝内灌注振捣适量混凝土,检查是否存在通缝问题,确定无误后,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内外墙砌筑作业。最后,严格控制墙体砌筑进度,以混凝土砌块墙体为例,在一般施工条件下,要求将单天的墙体砌筑高度控制在1.6m以下,分多次完成填充墙砌筑作业,避免因墙体砌筑进度过快,砂浆未及时凝结硬化而出现墙体变形倒塌问题。

2.4 墙体留槎、接槎质量控制

为了预防和减少墙体留槎、接槎质量问题,首先,在正式施工前做好深化设计工作,明确留槎工艺标准,同步开展砖墙体转角与交接部位、外墙大角、纵横墙交接、外脚手砌纵墙等部位的砌筑作业,以控制留槎数量。其次,重点控制留槎质量,要求施工人员提前清除留槎部位上的残留砂浆与附着灰尘,基面进行洒水润湿处理,在槎面上均匀填充涂抹砂浆,观察灰缝是否保持平直状态。再次,以施工图纸为参照,核对拉结筋位置、数量、长度、间距等技术指标是否与设计方案内容一致,及时解决漏放、少放拉结筋问题,在拉结筋部位均匀涂抹饱满砂浆,避免拉结筋受环境腐蚀出现钢筋锈蚀现象。最后,在砌体结构中分布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条件下,要求测量人员提前开展构造柱弹线定位工作,施工人员将构造柱插筋理顺整直,遵循先退后进原则放置拉结筋与砌成马牙槎。

2.5 墙体裂缝防治处理

针对墙体裂缝质量通病,一方面,应严格控制砌筑砂浆质量以及墙、柱、垛等重要构件的砌筑质量,在门窗洞口部位额外设置圈梁,调整砌体结构端部门窗构件数量,以改善砌体结构的受力状态,避免因局部承受过大荷载而形成裂缝,预防裂缝通病的形成。另一方面,针对已存在的裂缝通病,对裂缝宽深度、种类、形成原因进行调查,采取内部修补法、表面封闭法等处理手段修补裂缝,降低裂缝对砌体结构性能与使用功能的影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建设优质的砌体工程,消除结构安全隐患,切实满足工程使用要求与设计要求,在砌体工程建设期间,建设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产生原因,立足实际问题,针对性地落实上述防治措施,提前预防和有效处理已存在与可能出现的砌体结构质量通病,从而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

猜你喜欢
砌砖通病砌筑
建筑给排水施工如何预防一些常见通病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治理
BIM技术在砌筑工程排砖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房建工程中墙体砌筑施工技术分析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浅谈砌筑水泥强度检验及其控制
盖世神功是青春期美丽的通病
论砌砖的基本操作要点
浅谈建水广慈湖畔花园商住小区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浅析砌块在工民建中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