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德寿宫及遗址公园建设的思考

2021-04-14 18:54章胜利
创意城市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遗址公园文化

◎章胜利

提 要: 南宋是我国古代社会发生转变的关键朝代。 它促进了杭州城市的建设,使城市发展达到最辉煌的阶段。 宋高宗退位后所居住的德寿宫, 其建筑华丽、 花园景色奇秀, 与皇宫无异。 而今, 杭州市委、 市政府决定在原址建设“南宋德寿宫遗址公园”, 使它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建设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美丽、世界一流的东方山水苑式皇家遗址公园, 成为皇城遗址保护与展示的示范工程。

杭州乃我国八大古都之一, 也是南宋的首都。 此外, 还曾是五代吴越国的首府,两者建都长达200 多年。 这段历史, 已成为文化名城杭州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如南宋皇城、 南宋太庙、 南宋御街、 南宋官窑等遗址, 皆是我国南宋文化最重要的标志。

宋朝是当时的世界大国, 也是经济、 文化高度发展的封建帝国。 宋朝在当时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举世闻名的活字印刷、 火药、 指南针, 开发和应用的主要阶段都在宋朝。 宋朝在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 又是海上贸易大国之一, 输入品大多是原料,输出品大多是手工业制成品。 我国素有“盛唐” 一说, 可是宋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其农业、 手工业、 商业等发展水平, 大大超过了唐代, 长江下游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浙西平原, 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地区。 从世界范围看, 宋元时代又是中华文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最后时期。

南宋享国150 多年, 该称我国古代社会发生转变的关键朝代, 其表现有以下四点: 一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大交流、 大融合, 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是开始从封闭形成的内陆国家向开放型的国家转变; 三是经济文化重心开始由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 四是开始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等。 南宋时期的临安府, 把杭州从州城上升为国都, 城市地位遽然升级, 促进了城市的建设, 成为杭州城市发展史上最辉煌的阶段。

宫殿是建筑中最高级的豪华建筑, 属皇室专有的居所, 帝王以此显示皇权至高无上。 其实宫殿在秦朝以前是建筑的通用名, 殿指体量较大的房屋。 秦汉以后, 宫殿才成为帝王行使政权和生活的场所。 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反映在官员的住所当中, 按国家礼制, 不同等级的地方官员皆有定制。 帝王的宫殿自然是所有房屋的翘楚, 德寿宫当在此例中。 它布局严整, 分内外宫, 其院落自成体系, 以小西湖为中心, 分东西南北四区域, 四周廊房环绕、 气势磅礴、 装饰豪华, 是壮观的山水宫苑。

一 德寿宫的建筑与山水特色

(一) 德寿宫建筑

德寿宫, 是宋高宗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 退位后居住的宫殿。 以后南宋诸帝效仿高宗禅居此宫。 它是在望仙桥东侧的宰相秦桧府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宋代人将皇宫称为“大内” 或“南内”、 “南宫”, 而把德寿宫称为“北宫” 或“北内”。 德寿宫能与皇宫相提并论, 可见其地位之显, 同时它占地广阔, 规模宏制。 德寿宫之东, 到当时杭城东城墙下, 即今夹墙巷为止, 清代以后又名吉祥巷。南出火弄为望仙桥大街, 北接城头巷; 西边连接古茅山河, 即今靴儿河下; 北边连接今梅花碑一带。

德寿宫内的建筑, 《武林旧事》 卷四《故都宫殿·德寿宫》 载: “禁中及德寿宫皆有大地、 万岁山, 拟西湖、 冷泉、 飞来峰。” 此外, “凡禁御周回分四地分: 东则香远(梅堂)、 清深(竹堂)、 月台、 梅坡、 松菊三径(菊、 芙蓉、 竹)、 清妍(酴醾)、 清新(木犀)、 芙蓉冈。 南则载忻(大堂, 乃御宴处)、 忻欣(古拍、 湖石)、这些射厅、 临赋(荷花仙子)、 灿锦(金林檎)、 至乐(池上)、 半丈红(郁李)、清旷(木犀)、 泻碧(养金鱼处)。 西则冷泉(古梅) 、 文杏馆、 静乐(牡丹)、 浣溪(大楼子梅堂)。 北则绛华(罗木亭)、 旱船、 府翠(茅亭)、 春桃、 盘松(松在西湖), 上(皇帝) 得之以归”。

德寿宫建筑的华丽、 花园景色的奇秀, 与皇宫无异。 宋孝宗在淳熙十六年(1189) 仿效高宗也退居德寿宫, 改名为“重华宫”。 后侍奉宪圣、 寿成二太后, 更名为“慈福宫, 后又改名为“寿慈宫”。

(二) 德寿宫布局特色

德寿宫内的布局, 南为大门, 北为后圃, 坐北朝南, 与大内一致。 大门外是百官待漏院, 紧临今望仙桥直街。 南面是厅堂楼阁集中地区, 是德寿宫的核心部分。后圃的叠山凿池及亭榭, 大部分是乾道三年(1167) 新建的。 同年十月, 孝宗秉承太上皇的意图, “命修内司日下于北内后苑建造冷泉堂, 叠巧石为飞来峰, 开凿大池, 引注湖水, 景物开如西湖。 其西建大楼, 以苏轼诗名之‘聚远楼’。 并是今上御名恭书。 又御制堂记, 太上皇赋诗, 今上恭和, 刻石堂上。 是岁, 翰苑进《端午帖子》 云: ‘聚远楼前面面风, 冷泉亭下水溶溶。 人间炎热何由到, 真是瑶台第一重。’ 又曰: ‘飞来峰下水泉清, 台沼经营不日成。 趣境自超尘世外, 何须方士觅蓬瀛。’ 皆记实也”。

德寿宫内的御园为东、 西、 南、 北四“地分” 布局, 各“地分” 均有个性特色。 东区以赏名花为主。 香远堂赏梅花, 清妍堂赏酴醾, 清新堂赏桂及木香, 芙蓉阁赏芙蓉, 其间栽以菊、 松、 竹, 环成三条小径, 宛如一个繁花似锦、 四时八节各呈美艳的花园。 小西湖内种千叶白莲, 湖中筑至乐堂, 可容教坊乐舞。 为观赏东区花景, 在景区中建造了一座高楼, 名聚远楼, 登楼观赏, 别开生面, 园中景物, 一览无余矣。

西区以山水景色为主, 模仿灵隐飞来峰和冷泉亭建筑, 假山亭榭, 小溪流水,环绕其间。 冷泉亭前遍植古梅, 据《宗阳宫志》, 梅树枝干茂密, 盛开时可荫三亩。

南区以文化娱乐为主, 建有宴请皇帝文武朝臣的载忻堂, 也称德寿殿, 金碧辉煌, 和皇宫中的金銮殿无异。 堂内尚有可演傀儡、 说话、 杂剧等戏种的剧场, 又有骑马、 击球、 射箭和荡秋千的广场。

北区有亭榭多座, 以观松为主。 有高宗栽种的一株蟠松, 《浩然斋雅谈》 载:“虬枝夭娇, 清荫数亩。” 原栽在苏州, 被移植于此。 太上皇极为喜爱, 撰写《盘松赞》, 以志赞赏。

二 建设“南宋德寿宫遗址公园” 的借鉴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和自然山水园是中国园林的三朵奇葩, 对世界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造园学家杰利科认为, 世界造园史的三大动力来自古希腊、西亚和中国。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 初发于殷周, 形式多为栽种植物和圈养动物的“囿”。秦始皇一统天下后, 大规模营造宫殿, 离宫和别宫供帝王游赏乐戏, 最著名的是上林苑和阿房宫。 汉代的宫殿苑囿更加恢宏华美, 私家花园也相继出现。 长乐宫、 未央宫和建章宫是汉代宫苑的突出代表。 建章宫是妃嫔居住的离宫, 宫内有山岗、 河流和宽广的太液池, 池中现蓬莱、 方丈、 灜州三岛, 种植奇花异木, 豢养珍禽异兽。隋炀帝迁都洛阳后, 不惜工本兴建西苑, 园内建16 院, 四品夫人16 人各主一院,每院以水相隔, 是建筑宫苑向山水建筑宫苑过渡的典范。 唐代国泰民安, 宫苑中建筑繁华、 山水清丽, 两者相辅相成, 逐渐形成富丽洒脱的山水宫苑风格。 北宋的“寿山艮岳” 集宫殿之大成, 含山水之精英, 可称山水宫苑之佳构。 继之出现的唐宋写意山水园出于自然, 高于自然, 开创了我国园林的一代新风。

(一) 皇家古典园林借鉴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古典园林——避暑山庄, 原是清代皇帝的离宫别苑,康熙夸赞此处: “自有山川开北极, 天然风景胜西湖。” 所筑岩斋溪阁、 山亭野寺,各得其所, 远观有势, 近览有质, 情趣盎然, 令人神往。 湖水清澈, 楼阁亭塔倒映水面, 一组南方园林玲珑精巧、 典雅秀丽的建筑, 利用有限的面积, 创造出奇妙的空间变化, 使景致特别丰富、 深邃、 幽静。 若登上锤峰落照亭, 远眺十里塞湖, 但见各组建筑远近有序, 散而不乱。 园中有园, 各自独立, 又互为补衬, 使整个湖面景物和谐统一。 脚下绿草如茵, 麋鹿群游, 鹰鸢穿空, 一派塞外草原风光。

应该说, 北京明清故宫(紫禁城) 是中国古代留存至今最非凡杰出的建筑群,相传有房间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故宫建筑群按功能分前朝后廷, 它虽不植一株青草绿树, 但更显得宫殿巍峨, 金碧辉煌、 庄严肃穆。 太和殿在国内现存的宫殿建筑中位置最好, 用材最精、 尺度最大、 品位最高, 显示了皇家的气派威风。 在前朝后廷之后, 再设一个御花园, 植奇花异草而种千树万木、 堆山引泉又筑舍修亭, 供皇帝怡乐, 好比一篇书法作品留下的一个优美的落款。

故宫建筑群的空间布局非常讲究秩序。 它有一种强烈、 自觉的建筑中轴线意识,沿着这条中轴线, 将重要建筑依次纵深地排列其上, 其余建筑物大致排列在中轴线两边。

以上引证内容皆可供建设遗址公园参考, 对于南宋德寿宫遗址公园的建设当按照中国的园林规则处理。

(二) 从文化艺术中借鉴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 山水、 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 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营造“虽由人作, 宛如天开” 的境界。 看山, 着重是看色彩和形态。 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深远, 自山前而望远山谓平远。高远之色清明, 深远之色重晦, 平远之色若明若暗。 高远之势突兀, 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缥缈。 观水, 着重是观线条和色彩。 人们常把湖光山色连在一起, 湖光岚影, 浮云海气, 可谓“水光山气碧浮浮”。 水中的微澜、 柔波、 浪迹, 有如“千顷清光无着处”, 令人赞赏。

建设园林, 须根据四面围合形势之不同, 视野封闭之差异, 景观感知之尺度,区别静观、 动观。 所谓静观, 就是驻足观赏之景点; 动观, 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至于遗址公园尚可静动结合, 方为得体。 中国画论认为, 山贵有脉, 水贵有源, 脉源贯通, 全园生动。 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 陵阜陂阪, 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 园林专家陈从周主张宽处可容走马, 密处难以藏针。 因此,遗址公园设置园林, 应宽绰紧凑, 要使游者宽绰不觉其空旷, 紧凑不觉其局促, 览之有物, 游天倦意, 动静相兼, 各臻其妙。 正如游览, 游者, 动观; 览者, 静观。动观者寻景、 引景、 补景、 添景、 谐景; 静观者借景、 藏景、 思景、 框景、 点景。两者皆寓情于景。 景有情则显, 情之源在于人。 “芳草有情, 斜阳无语, 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人、 楼、 情、 景融然一体, 大有“三五步行遍天下, 六七人雄会万师”之概。 有此境界, 方能悟赏遗址公园之赏园神理。

三 建设“南宋德寿宫遗址公园” 的思考

(一) 建设“南宋德寿宫遗址公园” 的意义

南宋皇城遗址是南宋历史文化的象征, 它是杭州文化遗产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是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和核心资源。 南宋皇城遗址显然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 杭州市及浙江省的文化国际影响力不足, 缺乏文化国际话语权, 难以满足杭州及浙江文化国际交流传播的需要。 浙江文化底蕴深厚, 含有如丝绸、 青瓷、 书画、 服饰、 茶叶、 酿酒、 良渚文化、 湘湖文化、 河姆渡文化等传统。 当代,未来文化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文化国际影响力, 形成文化国际话语权。

当代文化竞争实为文化产业的竞争, 软实力、 文化力必然要通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来体现, 可是缺失话语权、 缺乏企业破局的能力、 规模、 全球文化“拳头产品”, 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为此, 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共同打造文化对外开放管理的“浙江机制”。按照深度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 以全球视野、 国际思维推进文化对外开放管理体制的转变。 打造文化旅游新链接, 提升浙江文化旅游国际传播影响力。 重塑文化发展新语境, 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二) “南宋德寿宫遗址公园” 的建设目标与理念

建设“南宋德寿宫遗址公园”, 必须预先设定目标和时代功能。 南宋皇城蕴含极高的历史价值、 文化价值、 科学技术价值。 它位于长三角南端, 其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有江南独特的风格, 是中国山水苑式皇城的经典。 我们在此建设“南宋德寿宫遗址公园”, 目的就是进一步保护它、 展示它, 在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的基础上,使其发挥时代的功能, 创造出新的历史价值。 为此, 我们不能将它变成纯粹的“假古董”。

建设的目标。 它应该是中国最美丽的世界一流的东方山水苑式的皇家遗址公园;应该是中国南方土木结构皇城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典范, 让世人瞻仰和享用文化的重要场所; 应该是能在当今世界旅游界引起轰动效应的标志之一, 是具有对外交流、带动城市发展功能的“领头羊”。 同时, 遗址公园还可以设立博物馆, 用以收藏及展览各类南宋文物。

建设的创新理念。 南宋德寿宫遗址公园建设能否实现高起点、 高标准、 高成就,是能否成为中国皇城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示范工程的关键所在。 遗址公园建设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坚持“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 加强管理” 的原则, 要符合世界遗产的申报和成功后保护“完整性” 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 结合东方土木结构大遗址的实际, 积极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

恢复文化学教导我们, 历史文化的恢复和传承, 要体现在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展示及结构与功能的某种恢复上, 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 弘扬, 创造出新的时代价值, 以体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是指建设好后防止破坏、 防止遗忘; 弘扬是积极的保护; 展示是指可视化呈现, 包括静态与动态的展示; 恢复是要求文化整合的恢复。 文化整合包括多样性的文化内容、 文化结构(物质、 制度、 风俗习惯、 思想与价值的层次等)、 区域上的延展、 历史过程的完整表达等。

(三) “南宋德寿宫遗址公园” 建设的谋划

“南宋德寿宫遗址公园” 的建设, 可以塑造中国文化发展新语境, 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1. 建设

一是建设项目名称既然定为“南宋德寿宫遗址公园”, 那么“遗址” 是不能造假或仿造的。 至于“公园”, 是应为休闲、 旅游、 参观、 考察、 文化、 交流等活动而设的。 如果搞个“假古董”, 与杭州“宋城” 相仿, 就不能用“南宋德寿宫遗址” 字样, 否则贻笑大方。 二是建筑材料尽量釆用宋代或仿宋材质, 保留东方土木结构, 尽量保持遗址的原貌和特点。 三是须绘制详细的遗址实测图, 若土地面积不足, 可按比例缩小规模。 这项工作必须在发掘与考古的基础上进行。 四是遗址公园必须要有与周围的住宅、 自然环境的缓冲带, 或设法隔离, 保持原有的风格、 特色,否则就造成古今不分, 风格迥异。

2. 宣传教育

一是遗址公园须保留一部分考古发掘现场, 以示真实可信。 还可以发挥遗址公园的教育功能。 二是创作电视专题片, 供游客观赏, 加深了解遗址的概况。 三是釆用高科技的激光等手段, 显示南宋历史人物和宫廷故事。 夜晚可釆用宫灯、 水景等。四是设立遗址博物馆、 图书馆和美术馆等, 以展示南宋重点文物、 有历史面貌的模型与图片, 展示艺术品、 工艺品等。

3. 服务

一是尽力还原南宋宫廷餐饮、 百官朝会的盛宴以及相关物品, 也可举行南宋时期流行的文艺演出(宫廷礼仪、 舞蹈、 百戏曲艺等)。 二是南宋德寿宫遗址公园的管理者, 必须是文史博专家型人才, 或是素有文化教养的行家里手, 切勿让外行来执行。 三是为老百姓代言, 建议不收门票, 但部分项目可以合理收费。 因为此项建设工作是政府行为, 用的是纳税人的钱, 纳税人享受理所当然。

猜你喜欢
遗址公园文化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上京遗址
在公园里玩
谁远谁近?
一见如故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