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中尺泽穴临床应用探析

2021-04-17 22:35周男林梦园白丰淇冯国湘
河南中医 2021年4期
关键词:针灸大成尺泽肺系

周男,林梦园,白丰淇,冯国湘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针灸大成》[1]为明代针灸大家杨继洲所著,是对明代以前的针灸学术发展成果的总结,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针灸学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2]。笔者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有关尺泽穴的文献记载,总结其临床刺灸方法及治病规律,以期为现代针灸临床医师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及理论依据。

1 穴名与定位

关于尺泽穴的命名,孙思邈《千金翼方》云:“凡诸孔穴,名不虚设,皆有深意。”尺泽穴是古人根据水流大小命名的,其中,“尺”为长度单位,古时将前臂腕横纹到肘横纹处称为一尺;“泽”,意为水聚之处,尺泽穴比喻手太阴肺经的经气像水流一样汇聚此处。其性属水,为肺经合穴,肺经经气在此处汇聚,进而深入脏腑[3]。

《针灸大成》中关于尺泽穴的定位有三处论述,且定位基本一致,如《针灸大成·百穴法歌》云:“手之太阴经属肺,尺泽肘中约纹是”,《针灸大成·手太阴经经穴主治·考证穴法》载:“尺泽,肘中约纹上,动脉中,曲肘横纹筋骨罅陷中”,又如《针灸大成·穴法》云:“尺泽,在肘中约纹上,两筋间动脉”。其腧穴定位与现代《经络腧穴学》[4]中关于尺泽穴的论述基本一致,即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

2 刺法灸法

尺泽穴可针可灸,《针灸大成》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关于尺泽穴的刺灸方法。浅刺:如《针灸大成·穴法》云:“针三分,不宜深,灸五壮”;深刺:如《针灸大成·肘后歌》曰:“更有手臂拘挛急,尺泽刺深去不仁”,《针灸大成·杂病十一穴歌》曰:“肩背并和肩膊疼,曲池、合谷七分深,未愈尺泽加一寸”,说明对于痹症为主的肢体经络疾病常以深刺为主。《针灸大成·小儿》云:“小儿慢惊风,灸尺泽各七壮。”可见,就灸法而言,尺泽穴以“灸五壮、七壮”为主,而不同疾病的针刺深度根据其针刺目的而有所不同,既可单纯艾灸或单纯针刺,也可针、灸结合。

补泻手法上,《针灸大成·玉龙歌》云:“两肘拘挛筋骨连,艰难动作欠安然……尺泽宜泻不灸”,《针灸大成·手太阴经经穴主治·考证穴法》曰:“手太阴肺脉所入为合水,肺实泻之”,《针灸大成·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又云:“泻(盛则泻之)用寅时(迎而夺之),尺泽,为合水,金生水,为子,实则泻其子。”强调了肺经实证时多用泻法,而对于虚证则采用补法,针刺尺泽以补肺止血,正如《灵光赋》中所载:“吐血定喘补尺泽”。由此可见,临床针刺尺泽穴时,要注意辨别疾病的虚实,采取不同的补泻手法。

3 临床应用

尺泽穴属于手太阴肺经,为肺经合穴,既有肺经腧穴的共性,又有五输穴合穴的特性,具有滋阴润肺、清泄肺热、条畅气机、化痰止咳平喘、舒经活络、通络止痛、止血等功效[5-6]。《针灸大成》对于尺泽穴的临床应用记载颇详,正如《针灸大成·卷六·手太阴经穴主治·考正穴法》曰:“主肩臂痛,汗出中风,小便数,善嚏,悲哭,寒热,风痹,臑肘挛,手臂不举,喉痹,上气呕吐,口干,咳嗽唾浊,痎疟,四肢腹肿,心痛,臂寒,短气,肺膨胀,心烦闷,少气,劳热,喘满,腰脊强痛,小儿慢惊风。”由此可见,尺泽穴在该书中主要用于治疗肺系疾病、肢体经脉痛证、脾胃疾病、神志病及小儿慢惊风等疾病。

3.1 肺系疾病《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尺泽穴作为肺经合穴,五行属水,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以条畅气机,通调水道[7],从而治疗肺系疾病。手太阴肺经多气少血,又因肺主气,司呼吸,故尺泽穴在治疗气短胸闷、咳嗽唾浊、气逆喘息等方面功效卓著。如《针灸大成·脏腑井荥输经合主治》云:“假令脉浮,病人喘嗽,洒淅寒热,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此肺病也……逆气而泄刺尺泽(合)”。此外,《针灸大成》中《诸般积聚门》《痰喘咳嗽门》《咽喉门》以及《鼻口门》中都详细列出了肺系疾病的治疗方案,且都应用到了尺泽穴,如短气者配大陵以宽胸理气,外感风寒咳嗽者配本经腧穴以祛风散寒,如列缺、经渠、鱼际等;口唾浊沫者配间使、列缺、少商以化痰降浊;口干者配曲泽、大陵、二间、少商、商阳以生津润肺。《针灸大成·十二经病井荥输经合补虚泻实》强调肺经实证“迎而夺之”的针刺时辰为寅时泻合水(尺泽),为后世选择针刺开穴时辰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咳嗽日久,伤及肺络,血溢脉外,进而出现咳血、吐血等症,肯定了尺泽穴的止血作用,正如《针灸大成·杂病穴法歌》云:“吐血尺泽功无比”,《针灸大成·灵光赋》云:“吐血定喘补尺泽”,《针灸大成·痰喘咳嗽门》对唾血内损更是详细列出了治疗方案,穴取鱼际(泻)、尺泽(补)、间使、神门、太渊、劳宫、曲泉、太溪、然谷、太冲以补肺泻热,平冲降逆。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尺泽穴对咳嗽[8-9]、哮喘[10]、流感[11]等肺系疾病的治疗有特效。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电针尺泽穴可显著降低下丘脑中VIP含量,从而达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目的[12]。

3.2 肢体经脉痛症“不通则痛”,肢体疼痛主要由于肢体经脉不通,血脉壅滞,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手太阴肺经循行经过前胸,上肢内侧缘前,止于拇指桡侧。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尺泽穴为肺经合穴,经脉气血在此汇聚,具有条畅气血、疏通经脉、通络止痛的功效,故尺泽穴可以治疗腧穴所在的局部病证及其经脉循行所过的相关疾病,如肘中痛、肩臂拘挛疼痛等。《针灸大成·席弘赋》云:“五般肘痛寻尺泽”,肯定了尺泽穴治疗肘痛的重要地位,随后又在《针灸大成·肘后歌》中提出“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疏筋骨疼;更有手臂拘挛急,尺泽刺深去不仁”,可见,尺泽穴在治疗鹤膝肿、肘臂拘急疼痛时,对于实证者应深刺以疏通经脉,激发经气运行。根据“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肺与大肠互为阴阳表里,以表里经的腧穴相互配伍可以有效激发经气传导,故尺泽穴常配伍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曲池、手三里等穴位,这些穴位都位于肘臂附近,体现了腧穴的近治作用。在《针灸大成·玉龙歌》及《针灸大成·手足腰腋门》中多次出现尺泽、曲池的配伍使用,明确指出实证者宜泻不宜灸,如两肘拘挛配尺泽、曲池以疏经活络,风痹肘挛不举配尺泽、曲池、合谷以疏风散寒,通经止痛。此外,尺泽穴还可配合神门以治臂寒,配合小海、间使、大陵以治腋肘肿,配合阳以治风邪痹阻于肢体经络。因此,对于肘臂疼痛拘急者,常根据不同病因辨证配伍相关腧穴,以达到最佳疗效。

此外,五行金水相生,虚则补其母,对于腰扭伤者,针刺远道肺经水穴也可达到治疗目的[13],故针刺尺泽穴还可治疗腰脊强痛。正如《针灸大成·手足腰腋门》所言:“挫闪腰痛,胁肋痛:尺泽、曲池、合谷”。现代临床应用中,也常将尺泽穴作为治疗肢体经脉痛证的主穴之一[14-15]。

3.3 脾胃疾病《难经·六十八难》曰:“合主逆气而泄”,尺泽穴为肺经合穴,不仅能够清宣肺气,而且还能和胃理气,善治气膈上呕、苦涌泻上下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黄帝内经太素》言:“手太阴、足阳明之上有病,宜疗足太阴、阳明……足太阴、阳明之下有病,宜疗手太阴、阳明”,可见,足太阴脾经以手太阴肺经“同气相通”,足太阴脾经病变可取手太阴肺经相应穴位。因此,对于脾胃运化失司,水谷精微无以布散之呃逆、呕吐、泄泻,可针刺肺经尺泽穴以通调脏腑,和胃降逆。《针灸大成·脏腑井荥输经合主治》云:“逆气而泄刺尺泽(合)”。此外,《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及《针灸大成·霍乱门》中的霍乱吐泻均配伍尺泽、太白以和胃降逆,通调脏腑,奠定了腧穴同名经同气相求的理论基础。同时,有学者提出了四肢部一级全息元假说,四肢部肘膝关节附近,也就是合穴所在,对应人体腰脐部,即胃肠道部位,因而尺泽穴作为合穴可治疗脾胃疾病,这也为“合主逆气而泄”提供了理论依据[16-18]。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尺泽穴在治疗急性吐泻[19]、急性胃肠炎[20]、顽固性呃逆[21]等方面有特效。

3.4 癫狂邪气扰乱心神,重阳者狂,针刺尺泽穴可泻肺清热;重阴者癫,针刺尺泽穴可益气祛风。癫、狂均为神志病,以神志失常为主要表现,病位在脑,根据“脑肠相通”学说[22-23],大肠腑气不通,则影响脑神经递质的传播,进而出现神志异常。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合治内腑”,尺泽穴为气血汇聚之地,气血旺盛,故针刺肺经合穴尺泽穴可以通腑泄热,醒脑开窍。《针灸大成·心邪癫狂门》认为,心邪癫狂者穴取攒竹、尺泽、间使、阳溪以泻火清热;癫疾者穴取上星、百会、风池、曲池、尺泽以益气安神。

3.5 小儿慢惊风小儿慢惊风起病缓慢,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面色苍白等为主要特点。小儿形体未充,或久病体虚,易受外邪侵袭,化热入里,引动内风,发为惊风抽搐、呕吐、下痢。“合主逆气而泄”,艾灸尺泽可清泻肺热,镇惊安神。正如《针灸大成·小儿》所云:“小儿慢惊风,灸尺泽各七壮”,《针灸大成·诸风门》曰:“惊痫:尺泽(一壮)、少冲、前顶、束骨”。

3.6 其他此外,《针灸大成》中还论治了素体气血亏虚,复感风寒,饮食积热而致心痛者,针太溪、然骨、尺泽、行间、建里、大都、太白、中脘、神门、涌泉以泻热除积,益气止痛。

4 小结

综上可知,《针灸大成》中尺泽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合穴,针刺三分到一寸,艾灸五壮至七壮不等,针刺或艾灸可单用也可联合运用,再根据具体病证施行相应的补泻手法。其治疗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①善于治疗各种肺系疾病、肢体经络痛证、神志疾病、小儿慢惊风等。因尺泽穴为肺经合穴,合主逆气而泄,故而还可治疗脾胃疾病,此外,尺泽穴在腰脊强痛、呕血、吐血方面也有奇效。②取穴方法上,既可单独使用,也可辨证配伍其他穴位。治疗小儿慢惊风时,单独使用此穴即可见效。治疗肺系疾病时,多配本经的列缺、经渠、鱼际等穴,治疗肘臂拘挛时,常以局部取穴为主,配伍曲池、合谷等穴,治疗脾胃疾病时,根据循经取穴,配伍足三里、三阴交、太白等穴。③操作手法上,强调补泻手法的运用,尺泽穴为肺经合穴,经脉气血汇聚之处,五行属水,临床上多采用强刺激泻法以清泄肺热,和胃理气达到治疗目的。因此,尺泽穴在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以治疗肺系疾病、肢体经络痛证居多,现代针灸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应当重视其腧穴特性,辨证施治,针灸结合,灵活选穴,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针灸大成尺泽肺系
小柴胡汤加减论治常见肺系疾患举隅
《针灸大成》治疗泄泻浅析*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针灸大成》治疗赤带的经验浅析
《针灸大成》中列缺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尺泽穴蜂针临床应用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Chize (LU 5) versus Shangjuxu (ST 37) in ra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肺系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的体会
黄吉赓应用膏方治疗肺系病经验举要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