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早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与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1-04-20 13:26曹志荣史建忠翟国庆
系统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切除率消化道内镜

曹志荣,史建忠,翟国庆

溧阳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江苏溧阳213300

消化道早癌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恶性病变,主要包括胃癌、结肠癌等,疾病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例如,胃癌患者会出现恶心、胃胀、呕吐咖啡色物等症状;结肠癌患者会出现便血等症状[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导致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一旦病变发展为中晚期,就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使得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2]。在临床治疗中,外科切除术应用十分普遍,临床效果良好,但手术创伤比较大,且切除病变器官后易导致消化道功能障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3]。所以,积极探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十分重要[4]。有关文献报道[5-6]表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优化手术指标,还可以提高预后[7]。基于此,该文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ESD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成对照组(25例)与实验组(25例)。纳入标准:经检查确诊为消化道早癌,符合手术指征;患者知情同意,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病史;伴有凝血功能或肝肾功能障碍;合并急性感染或其他肿瘤疾病。对照组中男、女各13、12例;年龄35~80岁,平均(59.24±4.82)岁。实验组中男、女各11、14例;年龄36~80岁,平均(59.33±4.6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即在患者病灶黏膜下注入肾上腺素、美兰、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将病变黏膜与肌层分离开;在内镜前端套上透明帽套,安装圈套器,把病变黏膜吸入透明帽套,利用圈套器高频电将病灶切除。如果病灶比较大,可多次切除,最后止血、钛夹封闭。

实验组应用ESD治疗,即前期操作与对照组相同,在内镜前端套上透明帽套,病灶边缘外5 mm处进行标记,之后于标记点外环周切开黏膜,逐层剥离黏膜,一直到完全剥离病变,创面用热止血钳处理,无活动性出血后予以钛夹封闭,排尽腔内空气,退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情况、疼痛程度、手术效果及预后[8]。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9]判定患者疼痛程度,总分10分,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轻。②完全切除:切缘、基底组织没有残留癌灶组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对比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对比(±s)

?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实验组术后1 d、3 d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s),分]

?

2.3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对比

实验组完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对比[n(%)]

3 讨论

消化道早癌患者多采用常规切除术治疗,尽管临床效果良好,但会对消化道正常解剖结构产生损伤,影响脏器功能,加之手术创伤比较大,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比较慢[10]。相较来说,ESD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够根据病理分期予以针对性处理,且不会损伤消化道正常解剖结构,不影响脏器功能,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与EMR治疗相比,ESD治疗更加彻底,能够整块剥离比较大的病灶,一次性切除率比较高,并且有助于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预后。

该研究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为(78.52±16.57)min,对照组为(75.38±18.6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为(57.59±5.37)mL、(7.55±2.03)d、(6.40±1.48)d,优于对照组为 (80.30±5.36)mL、(12.36±2.52)d、(11.98±1.52)d(P<0.05);实验组术后1 d、3 d疼痛评分为(5.02±1.12)分、(2.21±0.76)分,优于对照组为(6.33±1.65)分、(3.32±0.87)分(P<0.05);实验组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为96.00%、4.00%、4.00%,优于对照组为68.00%、32.00%、32.00%(P<0.05)。此结果与胡晓等[11]、杜林枫等人[12]报道十分相似,数据如下:ESD组手术时间为(79.61±19.66)min,EMR组为(75.47±21.5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为(58.48±4.26)mL、(7.64±2.14)d、(6.40±2.10)d,优于EMR组为(79.41±5.47)mL、(13.47±3.41)d、(12.10±2.40)d(P<0.05);研究组术后1 d、3 d疼痛评分为(5.4±1.3)分、(2.3±0.8)分,优于对照组为(6.2±1.7)分、(3.1±1.2)分(P<0.05);研究组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为96.4%、5.5%、3.6%,优于对照组为75.5%、28.3%、15.1%(P<0.05)。由此说明,ESD治疗消化道早癌的效果更加确切,具有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除此之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医师临床经验及操作技能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一定要确保手术医师临床经验丰富,操作技能水平高超。

综上所述,消化道早癌患者应用ESD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不仅可以提高完全切除率,还可以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与复发。

猜你喜欢
切除率消化道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高速切削条件下提高单位功率材料切除率的切削用量选择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