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效研究

2021-04-20 13:26蒋卫华
系统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优良率关节镜踝关节

蒋卫华

苏州市相城区漕湖人民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144

踝关节骨折作为常见的一种关节损伤疾病,随着近几年建筑事业、交通事业不断发展,其发生率居高不下,而且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多发生在运动期间[1]。从有关研究报道[2]中看出,该病好发于15~24岁男性,但3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此外,我国老龄化加剧,机动交通工具使用率增加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该病发生人群增多,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3]。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发现[4],手术治疗相比保守疗法,可更好地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为了进一步分析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该院就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4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纳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经临床症状、体征、X线检查等确诊满足踝关节骨折诊断标准[5];单侧发病;有手术指征;均接受手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依从性差;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严重心肝肾病变;精神疾病等患者。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8~66岁,平均(35.48±6.24)岁;左侧11例、右侧9例;按照Davis-Weber分型分为A、B、C型,分别有8例、7例、5例。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17~64岁,平均(35.57±6.42)岁;左侧12例、右侧8例;按照Davis-Weber分型分为A、B、C型,分别有7例、8例、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侧、发病类型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手术治疗,于踝关节处作切口,长7~10 cm,将踝关节深部组织分离,使骨膜脱离出来。踝关节处血肿充分清理干净,处理完毕,用钢板与螺钉复位及内固定处理骨折,最后予以石膏固定,维持固定时间10周左右。

1.2.2 观察组 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方案治疗,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踝关节,协助患者取仰卧位,稍微将患足垫高。其中前内侧入路经胫前肌腱以内关节线,前外侧入路则经胫距关节与第三腓肠肌腱外持平。尽量将关节腔充盈,然后切开踝关节皮肤,钝性剥离,然后将钝头穿刺锥置入,同时置入关节镜。关节镜置入位置为前内外侧,予以交替形式置入。利用手法牵引踝关节,经关节镜全面观察关节腔内情况,并做好关节腔基本情况记录。于后踝、内踝、外踝等骨折处采取空心螺钉、经皮克氏针、切开复位钢板等处理骨折。手术后,予以绷带包扎,之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治疗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Kofeod踝关节评分。

AOFAS踝-后足评分:包括疼痛、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最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异常步态、前后活动、后足活动、足部对线等项目,评分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踝-后足功能越好[6]。

Kofeod踝关节评分:包括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3个方面,评分范围依次为0~50分、0~30分、0~20分,评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踝关节功能越好[7]。

疗效:①优:治疗后AOFAS踝-后足评分≥90分,无明显疼痛,能正常生活与工作,对踝关节活动无影响;②良:治疗后AOFAS踝-后足评分80~89分,有轻微疼痛,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及踝关节活动;③可:治疗后AOFAS踝-后足评分70~79分,疼痛明显但可耐受,踝关节功能恢复缓慢,对正常生活、工作有影响;④差: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要求。优良率=优率+良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优良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住院时间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84±2.12)d,对照组则为(11.93±3.15)d,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0,P<0.05)。

2.3 治疗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Kofeod踝关节评分

治疗前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Kofeod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并发症

观察组发生1例关节炎与1例骨质疏松,并发症率为10.00%,对照组发生2例关节炎、1例骨质疏松、1例伤口感染,并发症率为20.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6,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Kofeod踝关节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Kofeod踝关节评分对比[(±s),分]

?

3 讨论

踝关节因其部位与作用比较特殊,属于骨折高发区,而且踝关节骨折类型多样,涉及单踝骨折、双踝骨折、三踝骨折以及胫腓骨下段联合韧带损伤、腓骨骨折等情况。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是目前相对有效的手段,但不同的手术方法取得的效果有所不同。该次就该院收治的40例分组研究,对照组常规手术,观察组关节镜下手术,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优良率更高(95.00% vs 65.00%),住院时间更短[(7.84±2.12)d vs(11.93±3.15)d],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关节镜下手术方案治疗可明显提高优良率,缩短住院时间;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关节镜手术治疗并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治疗前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Kofeod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8.19±4.12)分vs(76.59±5.28)分,(86.38±2.36)分vs(72.35±3.40)分](P<0.05),可见关节镜下手术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该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王钢学者[8]对收治的8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对照组与外科手术内固定的研究中,发现研究组优良率为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5%(P<0.05);同时研究组治疗后AOFAS评分为(89.72±6.57)分,对照组则为(65.42±6.37)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以看出,有效的手术方案治疗踝关节骨折,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临床优良率,而且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踝关节骨折类型多,其治疗的方法也多,临床治疗建议根据其不同的损伤类型与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案治疗。总的来说,可分为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保守疗法主要对单踝骨折或骨折移位较小者,或移位大,但其复位满意者,对于其他类型的骨折,建议实施手术方案治疗。手术治疗可促进骨折移位达到解剖复位的效果,同时可彻底清除血肿或瘀血,甚至可将关节内损坏的软骨或内骨碎片一同清除,可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关节炎发生,并且缩短外固定时间,使得患者可尽早下床活动,加速康复。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重点在于恢复踝穴正常解剖关系,术后重建踝穴也十分关键,踝穴是否完整,关节面是否平滑,都会影响踝关节灵活性。比如外踝骨折,治疗重点应放在恢复腓骨解剖长度,减少其上移,因为外踝和腓骨骨折后容易短缩上移,且上移会随腓骨短缩增加而增强。该次研究中该院通过关节镜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治疗时于关节腔将关节镜置入,利用关节镜的可视化操作,可全面观察与诊断关节腔内病变情况,根据诊断结果对关节软骨损伤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使得临床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此外,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微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对其他组织的损伤,加上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方便,只要操作者经过培训并考核通过后,就可以进行操作,可节省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样本量较小,未能进行远期观察等,这些可在以后的研究中开展大样本与随访调查。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患者选择关节镜下手术方案治疗,相比常规手术方案,可提高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踝关节相关功能指标。

猜你喜欢
优良率关节镜踝关节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