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注射液对于膝骨性关节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

2021-04-20 13:26于丽丽
系统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膝骨性酸钠丹参

于丽丽

烟台海港医院药剂科,山东烟台264000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变化为基础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临床表现为膝盖红肿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上下楼梯痛等症状,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导致关节畸形,甚至残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针对膝骨性关节炎,临床主要以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感为治疗目的,常见的方法包括关节腔内局部药物注射、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理疗等方法。然而,部分研究发现[2-3],常规西医方案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属于“骨痹”的范畴,外有诸邪阻滞经络,内有气血两虚不利营卫,肝肾精元不足,共同作用而致[4]。丹参注射液具有益补元气、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筋脉阻痹之症,确保关节功能恢复。选择2018年3月—2020年2月该院对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了丹参注射液治疗,收效十分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纳入标准:符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中的诊断标准;自愿配合该次研究内容,并对研究方案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患肢有神经损伤或血管损伤病史;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结核、膝关节肿瘤等疾病;关节间隙存在大量骨赘或间隙狭窄;有精神疾病史。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3~76岁,平均(53.6±4.5)岁;病程1~8年,平均(3.5±0.8)年。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2~75岁,平均(53.8±4.2)岁;病程1~8年,平均(3.5±0.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 (国药准字H20051837,规格:2 mL∶20 mg)治疗,首先使用碘伏对膝部进行常规消毒,若存在少量积液可先抽净,之后向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 mL,指导患者适当活动关节3~5次,以使药液均匀分布。每周治疗1次,持续治疗4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国药准字Z35020383,规格:每支装10 mL)治疗,即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 mL+丹参注射液2 mL,给药方式与对照组相同,每周治疗1次,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骨科疾病疗效评价标准》中的内容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可以正常站立与行走;显效: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有效:膝关节功能有所好转,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缓解;无效:膝关节功能未恢复,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血清分离后取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白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水平,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③对比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指标包括食欲下降、皮疹、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TNF-α、IL-6与IL-1β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与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1例,食欲下降1例,对照组出现食欲下降1例,皮疹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随之攀升[5]。目前,膝骨性关节炎主要采用西医方案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关节内注入玻璃酸钠、理疗等。部分研究发现[6],非甾体抗炎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酸,继而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转化,发挥出止痛、抗炎等功效,但此方案不良反应较多,且口服用药局部治疗作用有限,导致整体收效不够理想。玻璃酸钠是软骨基质成分之一,同时也是关节滑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利于关节软骨的再生与愈合。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对于关节腔具有屏障与润滑双重作用,并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关节软骨损伤。然而,部分研究发现[7-8]单纯应用玻璃酸钠的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探寻一种高效且安全的药物,强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十分必要。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对比[(±s),pg/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对比[(±s),pg/mL]

?

中医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属于“痹症”的范畴,多与风寒入侵、腠理空虚、血行不畅、经络瘀堵、凝滞关节所致,治疗时应取活血化瘀、祛寒利湿、疏经通络、扶正固元之法[9]。丹参注射液具有益补元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其中降香行气散瘀,消肿止痛;丹参活血化瘀、益气补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10],丹参注射液中的丹参酮对于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并可以改善动脉缺血、缺氧状态,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该药能够直接在软骨细胞中发挥作用,提高代偿能力,改善软骨基质内的代谢成分,继而缓解软骨降解机制。学者时中洋[11]对102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别了单纯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与玻璃酸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90.20%高于单纯玻璃酸钠组的74.51%(P<0.05)。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2.50%(P<0.05)。可见,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的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强化膝关节功能,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多细胞因子参与,多种机制互相作用所致的复杂病理过程,其中炎症细胞因子在其发生与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软骨降解、软骨下骨吸收与滑膜炎症释放。学者田磊[12]对35例骨性膝关节炎患者应用了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结果显示该组治疗后TNFα(5.39±1.03)pg/mL、IL-6(29.16±2.38)pg/mL与IL-1β(32.74±3.05)pg/mL均低于单纯玻璃酸钠组的(13.18±1.54)pg/mL、(58.84±4.97)pg/mL、(39.15±3.47)pg/mL(P<0.05)。这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TNF-α(8.55±1.20)pg/mL、IL-6(29.25±2.65)pg/mL与IL-1β(32.25±3.28)pg/mL低于对照组(12.05±1.00)pg/mL、(42.56±3.22)pg/mL、(39.50±4.05)pg/mL(P<0.01)。可见,丹参注射液能够抑制炎症细胞释放,继而减少对软骨基质与软骨细胞的损伤,延缓疾病的进展,从安全性来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进一步肯定了丹参注射液的应用安全性,即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佳。

综上所述,丹参注射液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其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适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膝骨性酸钠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蒙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42例临床研究
消痛散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未病预防及护理思路
中药关节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
补肾除痹汤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