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也需“强力研读”

2021-04-22 06:56郭跃辉
关键词:内力强力钱锺书

郭跃辉

读书的目的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出于情感的需要,为了寻求知识、掌握技能或满足好奇心;另一种则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见识和思维水平,这种为了提升自己的“内力”的读书方法也被称为“强力研读”。

教师专业发展,“强力研读”是不二法门。工作以来,目睹身边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日益增多,我禁不住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拍手叫好。但我也观察到,一些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走上一线教师岗位之后,除了教科书与教辅资料,几乎没有任何的专业阅读。有的教师从事了几年教学工作,基本丢弃了求学时期获得的丰厚知识,而屈从于他人摸索出来的教学模式与套路。就拿教材文本解读来说,一些年轻的教师在面对一篇文本时,首先做的不是自主阅读、思考,而是直接参考网上的现成结论,然后将结论“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甚至不清楚一节课究竟要教什么及为什么要这样教。这就是缺少必要的“强力研读”的表现。

一味顺从于内心求安求乐的意愿,仅阅读一些休闲读物,专业收获自然无从谈起;只有突破心理障碍,朝向阻力最大的方向,去“强力研读”,教师的专业知识才会不断扩充。

“强力研读”的最佳实现途径就是写读书笔记。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不仅可以记录书中的专业知识,还可以記录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点滴思考。杨绛先生曾经在《钱锺书手稿集》的序言中讲述了钱锺书先生写读书笔记的经验:“他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借的书还掉,买的书送人,只有笔记永远保存……外文笔记共有178册,中文笔记与此数量相当……凡读书笔记,必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论文笔记则记下刊物出版时间。”可以说,钱锺书先生读书就是典型的“强力研读”。

对此,我深受启发。作为普通教师,我们读完一本书或一篇论文后,不妨及时记录其中的理论知识、作者的观点及行文脉络、论证观点所用的素材与课例,以及自己的阅读收获。如果能够像钱锺书先生那样,清楚记录著作或论文的出版信息、所在期刊信息和原文页码,那就相当于形成了一个资料库。利用碎片时间,反复阅读自己的读书笔记,对提升专业内力是大有裨益的。

“强力研读”,是通向教师专业成长的“康庄大道”。衷心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够在“休闲阅读”的同时,多一些“强力研读”,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内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内力强力钱锺书
钱锺书的幽默
吉他手必须要会的:强力和弦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内力觉醒大学”需要监管觉醒
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薄钢板剪力墙结构的水平边缘构件受力分析
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框架预制混凝土抗侧力墙体装配式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
盾构隧道下穿铁路箱涵有限元分析
地球保卫战(14)艰难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