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2021-04-25 03:41马巧灵
职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师资队伍

马巧灵

摘 要:近年来,职业教育备受社会关注。本文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首先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接着分析了濮阳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师资队伍

近年来,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濮阳市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目标,以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工程为主线,得到了较快发展,濮阳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1所,其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所、河南省立项建设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2所、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示范特色院校6所。

一、发展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河南省政府也印发了《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明确了政府、企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以及劳动者在参与职业培训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濮阳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创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二、发展现状

(一)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2019年,濮阳市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4 000人,在校生达到39 200多人,中等职业学校也出现了大班额。“招生难”由过去的招不到学生“难”,逐渐变为校园盛不下学生的“难”。长期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招生难”问题得到缓解。

(二)基础能力显著增强

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实施以来,濮阳市的中等职业学校累计实施建设项目165个,投入资金33.89亿元,中等职业学校面貌有了较大改观。2019年,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建设遴选,濮阳市职业中专、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濮阳技师学院在全省410所中等职业学校中脱颖而出,入选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个项目,能够同时入选两个项目的学校的全省只有43所学校,显示了濮阳市中等职业学校的综合实力。

(三)校企合作不断加深

濮阳市的中等职业学校与京东、百度、阿里巴巴、海尔、格力、北汽、上海大众、比亚迪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了合作,双方投入资金近亿元,建成校内外实習实训基地30多个。经过不断引导,校企合作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表现在新建专业上,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标配”。

(四)办学水平大幅提升

目前,濮阳市的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80多个专业中,有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品牌示范特色专业28个、市级特色专业10个,基本形成了以现代农艺技术、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杂技与魔术表演、石油与天然气储运、学前教育为骨干专业的六大优势专业群,一批特色专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发展不均衡。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县区和学校,在河南省堪称一流,在全国也属领先;发展较差的县区和学校,在河南省也基本上属于最差。

二是职普招生比低。2019年,濮阳市普通高中招生28 000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5 600人,职普招生比距河南省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三是专业特色不突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四是专业课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目标,以落实国家、河南省有关文件精神为主线,一手抓基础能力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一手抓内涵建设,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全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德育工作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通过落实教学育人、加强管理育人、创新活动育人、抓实文化育人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扩大办学规模

“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是国家、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底线要求。社会需求的人才结构是合理分布的,不需要人人都是研究型专家,更多需要的是技术技能人才。目前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 400万个,但传统“白领”岗位仅有350万个左右。2019年大学毕业生总量834万,这就意味着将有480万左右的大学生不能进入“白领”岗位。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却一直供不应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要求:一是压实责任,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奖惩机制;二是科学配置教育资源,让前些年因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不景气而创办的普通教育班逐步退出,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腾出空间;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家长和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中等职业学校,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三)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育人的核心载体,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贴近产业、对接岗位、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一要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要求设置专业。为地方培养“招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需要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二要加强专业统筹规划。通过开展专业建设水平评估,引导中等职业学校根据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促进濮阳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错位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三要广泛开展社会培训。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是职业院校的职责,通过大规模培训,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服务发展能力,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

(四)推进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精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共建专业。推进引企入校、办校进厂,把企业当作学校的课堂,把学校办成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学校、企业优势,积极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努力形成产教协同发展、校企共同育人的格局。二是共建实训基地。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实训基地,都需要企业参与,如果光靠学校建设,只能解决前期硬件问题,后期的更新和维护都很难跟上,实训基地的作用就难以真正发挥。三是强化实操实训。采用教学、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做到中等职业学校里老师教学生、企业中师傅带徒弟并重,广泛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目前,濮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取得“双师型”教师证书的有538人,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7%。单从数量上看,已经达到国家的要求,但其中一部分仍然只能“黑板上开机器,PPT上讲工艺”,真正能够熟练操作、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占比小。要通过公开招聘,从企业聘请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到中等职业学校兼职任教。通过建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强化培训,努力培养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

(作者单位:濮阳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