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工匠精神育人网络路径的探索

2021-04-25 03:41温紫瑞原娅丽李淑宇
职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探索

温紫瑞?原娅丽?李淑宇

摘 要: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技工院校的职责,本文以长治技师学院工匠精神育人网络构建为例,通过长治技师学院构建主题课程,立工匠卓越之魂;技能榜样引领,铸工匠敬业之心;校企产教融合,塑工匠职业之形;营造文化环境,创工匠成长之境这四个维度,尝试探寻一条技工院校将工匠精神育人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 育人网络 探索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这一个个近年来在社会上流行的热词表明工匠精神已成为时代需求,也成为技工院校的职责担当。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但在育人实践中,教育者必须将文字命题转化为育人过程的具体行为,方能将工匠精神有效植入学生的内心,转化为其本身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构建主题课程,立工匠卓越之魂

构建工匠精神主题课程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常规教学,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充分感受工匠精神,进而深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一)以技能大师主题讲座引领工匠精神主题课程

笔者所在学院聘请本地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周建民、韩丽萍担任“高技能人才培养大师级指导师”,两位大国工匠定期到笔者所在学院讲学,其成长事迹、个人感悟成为学生对工匠精神认知的“引领器”,为学生树立了成长的榜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技术能手亲身授课是工匠精神主题课程的核心

教育者,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如果本身技能水平有限,无疑会降低学习者对职业能力的追求。为此,笔者所在学院一方面聘请了范绍林、樊文渊等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担任外聘教师,另一方面,通过内部提升、技能竞赛培养出一批以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领衔,三晋技术能手、太行技术状元为骨干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笔者所在学院实习指导教师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比在80%以上,学生在日常的实习实训中进行的就是精湛的技能操作训练,由此激发学生追求精益求精。

(三)课程思政不断渗透是工匠精神主题课程的延伸

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将工匠精神转化为知识点、教学细节和教学行为,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习实训课的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在感受中融入。

二、技能榜样引领,铸工匠敬业之魂

梁启超先生将《礼记》中“敬业乐群”和《老子》中“乐其业”概括为“敬业与乐业”,阐明了人们对于职业和劳动的态度。工匠精神的培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愿景,就是通过技能学习而产生的职业追求、确立的职业目标、得到的职业成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华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等令人敬仰的职业模范是技工院校学生终身追求的职业榜样,而身边可触摸到的技能英杰和成才典范则是激发学生热爱职业、热爱劳动的强劲动力。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将技能竞赛看作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成长的“高速路”,先后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9人、国家级技能大师1人、省级技能大师5人及三晋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等省部级技术能手50多人,有700多名师生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和行业企业技能大赛中获奖。为此,笔者所在学院建立了涵盖“校园工匠”评选、“技能榜样”专项事迹宣传、个人成长讲座、优秀校友交流等内容的工匠平臺,将身边人的成才故事讲授给学生,让身边的职业英雄成为学生成长的“养分”,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从而培育其敬业之心。

三、校企产教融合,塑工匠职业之形

(一)开放工厂式校区

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必须发挥校企合作、双元主体的共同作用。技工院校要创设真的实企业环境,让学生在接触式认知中感受到职业情景,在真实企业生产环境的熏陶中了解工匠精神内涵。笔者所在学院对接装备制造产业链,以国家示范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为依托,配置了4 000多台(套)真实设备,建成了机械加工、钳工装配、数控加工、检测等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实训车间,建成了具有“校中厂、厂中校”特色的工厂式校区,实现了产业链与教育链的融合,使学生更加充分、完整、真实地熟悉专业工种。

(二)进行生产性实训体验

操作真实生产设备和技术能手现场教学使实训教学贴近企业实际,但如果学习内容仍然是学科知识,就成了“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从企业专家访谈会开始,贯彻“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的理念,将提炼出的生产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主动将课程与岗位对接,使学生直接体验真实生产规范。

笔者所在学院积极构建以“真实生产任务为引领的产教一体、工学一体”和“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基于岗位要求的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学徒合一、生产教学合一”,实现“真能手教学、真设备操作、真项目训练”,使学生能在真实生产环境和生产任务中具体掌握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

四、营造文化环境,创工匠成长之境

工匠精神的内涵丰富,除了知识、技能、精神之外,关键在于文化认同。学生只有从内心认同自身职业和工作价值,才能主动创新,不断成长,成为行业楷模、技能典范、工匠人才。因此,技工院校必须注重工匠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在育人的各个环节中融入企业文化、产业文化,体现工匠精神。

(一)发挥校园宣传主阵地的作用,营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校园内板报橱窗、校刊校报、网站平台等媒体优势,广泛宣传、报道工匠精神和当代工匠的典型事迹;有意识地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丰富校园文化,让行业、产业、职业的元素与校园的一草一木巧妙融合,陶冶师生,润物无声。笔者所在学院由“齿轮、卡尺、螺栓”构筑的学院“TOF”标志性雕塑和校园内随处可见的真实机床标本,就是“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具体实践和开展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好证明。

(二)发挥技能大赛的扩散效应,激励未来工匠成长成才

工匠精神培育是从知识、技能、精神、文化等层面培养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敬业奉献、专注努力的未来工匠。因此,开展技能竞赛,畅通成长、考核、评价通道的作用就显得愈加重要。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承担了山西省首届技能大赛、第45届及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山西省选拔赛、全国智能制造技能大赛山西省选拔赛和两届长治市技能大赛等省、市综合性技能竞赛以及山西省国防科工办、山西航天清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技能赛事近30次,数千名高技能人才齐聚一堂,参与了技能竞赛,交流经验,加快了高技能人才成长步伐,激励了未来工匠成长成才。

(作者单位:长治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探索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