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2021-04-25 03:41王慧甜
职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幼儿教育核心素养

王慧甜

摘 要:自教育部提出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来,全国掀起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热潮。技工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专业又是“人生奠基教育” ,因此该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更值得关注。本文在分析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情况及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包括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社团活动、以赛促学等。

关键词:幼儿教育 职业发展 核心素养

一、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情况分析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进入技工院校学习。结合多年的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经验,笔者总结发现,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尤其在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等幼儿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方面表现更为明显。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不难发现,他们规矩意识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习目标模糊,厌学情绪严重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生源多为初中毕业生,他们对于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幼儿教育类工作没有实际经验,对幼儿教师职业存在认识偏差。由于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导致他们认识不到所学内容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何关系。加之学生自身学习基础较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升学压力,因此学习上缺少主动性,经常逃避问题,对于成绩好坏也不在意,上课经常聊天、睡觉、吃东西、玩手机、看课外书等。学习目标模糊,厌学情绪严重不利于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二)自控力差,规矩意识不强

一部分学生在学校生活及课堂学习中自控能力不足,对纪律的认识不到位,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行为时有发生。还有一部分学生即使明确纪律规定,由于自控能力差,缺乏自我管理的自觉性,还是会产生违纪问题。自律性不强、规矩意识不强严重影响了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远大的理想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

一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品德,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导致畏惧困难,缺乏钻研精神;一些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事物的判断认识不到位,极易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沉迷电子游戏、网络直播等娱乐活动;还有一些学生受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影响根本无心学习,得过且过。

虽然,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问题突出,但同时,笔者也发现,尽管他们有些人中考成绩差,但并非智商不足,他们在其他方面可以表现得相当出色。例如,一些学生对音乐绘画等课程兴趣浓厚,学习艺术领域实训类课程积极性高,专业能力的提升存在极大的潜力。学生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学习方式,好奇心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强,以合适的教育方式加以引导可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规矩意识。即使目前在学习成绩上落后于同龄人,但他们不服输、渴望成功,这些特质有利于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提升。因此,提升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需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措施。

二、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分析

结合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以下就业方向:一是进入各类幼儿园从事幼儿保育和幼儿教育工作;二是进入幼儿兴趣培养教育辅导机构;三是进入各类早期教育机构。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对口、单招、高考等途径,进入高等院校幼师类相关专业进行学习深造。

若要提升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需基于学生具体情况及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分析。

三、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文化基础素养

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文化基础素养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因理论课专业性强,教学内容晦涩难懂较为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故在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推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专业课教学中可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贯穿于工作任务和教学活动,以具体的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为载体,将专业课教学内容与幼儿园教学实际融合,实现学做一体。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完整幼儿教育工作过程的机会,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创新社团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素养

技工院校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组建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学生社团,如幼儿舞蹈社团、幼儿思维社团、积木社团等,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报名参加其中的1~2个社团。技工院校可以将这些社团活动纳入整体教学安排,排入课程表,使之与课程一起参与考核评价,也可以将其作为第二課堂和学生兴趣发展途径,扩宽学生视野。为适应幼儿教育市场需求,可以采取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冠名培养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技工院校可组织参加社团的学生到实际的教学场所进行学习观摩,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社团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认识,弥补了学生社会阅历、社会经验的不足,避免他们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等问题,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素养。

(三)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社会参与素养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设有“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包括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保教活动分析与职业素养测评、幼儿教师综合技能测评等内容。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也可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特点,举办技能竞赛。开展技能竞赛可以为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传递当前幼儿教育市场对人才的最新需求等信息。

技工院校也可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幼儿教育专业技能比赛。这样做,一方面可检测教学成果,检测学生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技工院校在技能竞赛的赛项设置方面还可融合多学科的知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以赛促学”有助于学生社会参与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文伟.浅谈技工院校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J].招生就业,2016(2) .

[2]王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常态化探研[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3]银杰.基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幼儿教师核心素养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

[4]杨道才.对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定位的思考[J].专业建设,2016(12) .

[5]董小娜.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20(3).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幼儿教育核心素养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