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班级管理的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究

2021-04-25 03:41殷丽玲徐明
职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班级管理

殷丽玲?徐明

摘 要:班级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最小单元。通过班级管理,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文探究了培养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提出了通过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班级管理 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路径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13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联合课题组正式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中包括3个方面、6大要素、18个基本要点。对中职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不但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培养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旨在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德技并修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从学生学习及人生发展的角度来看,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的最大区别在于中职学生自踏入中职学校开始就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即使有些学生会继续升学深造,他们学习的指向也是使专业技术更加娴熟。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在熟悉职业环境、培养岗位技能方面更为重要。这也决定了中职学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与素养的培养,这些素养是其成为合格的职业人与劳动者的必要条件。

二、在班级管理中加强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尚未成年但又是准职业人的中职学生,正处于“三观”和核心素养形成、塑造的重要时期。各中职院校通过开设各种显性或隐性课程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对于仍以班级为单位学习生活的中职学生来说,除了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班级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细胞,也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小单位。良好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可起到促进和约束的作用,因此班级管理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很重要。帮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提升个人能力,培养核心素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心。

(一)提高自身能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班主任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也是一个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与班主任个人的能力、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职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而长久影响学生并容易被学生模仿的第一“职业人”便是班主任。班主任应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举止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核心素养和职业道德。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眼界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新潮与活跃。因此,班主任要多参加培训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开阔思路,吸收先进的理念,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难题。

(二)制定公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中职学生正处于15~18岁的青春期,即由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又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发展的“狂风暴雨时期”,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加大。这一时期,如果一味地坚持“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理念对学生进行管理与教育是根本行不通的,甚至会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也就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各种条件,设置各类服务岗位,让每一名学生成为班级管理者或班级活动的参与者,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和自己享有的权利,进而发现自己应尽的义务。通过班级成员共同制定班级目标、班级公约等形式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民主与平等的权利,唤醒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开展活动,增强学生集体意识

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和巩固的条件,也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并发展的根基。良好的班级活动能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责任担当是一个学生、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通过各种集体活动,使学生将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班主任在建班之初,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组织开展一些团队建设活动,如“有轨电车”“信任背摔”“盲人方阵”“十人九足”等,通过集体活动增进班级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创设文化,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

班级文化是指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带领下,班级全体师生通过教育学习、集体活动等形成的与众不同的班级氛围和风格。一般来说,班级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

显性文化指在教室中可以直观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如在教室墙壁张贴班级公约、名言警句等,陶冶学生的情操,厚植学生的人文底蕴,塑造学生的灵魂,实现环境育人。在班级显性文化的创建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作为班级主人的作用,让学生自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布置教室,增强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使命感。

隐性文化指班级的制度、班级的价值观和教师、学生自身的行为举止。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公约、规章,并能做到全员自觉遵守。通过班主任的引导,培养健康积极和正能量的班级舆论氛围,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小结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中职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每一名中职学生的个人成长,而且关乎能否为社会培养有品德、有素质、有素养的技术技能型劳动者。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管理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型劳动者。

参考文献:

[1]陆玉梅,马建富,郑晓梅.财经商贸类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J].职教论坛,2019(12).

[2]张志军,郭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4).

(作者单位:北京市对外贸易学校)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班级管理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